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1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106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若壁小沟为四川青衣江上游左岸的一级支沟,该沟处于深切割高山峡谷区,地形坡度陡,构造发育,岩石破碎,加之较为丰富的降雨,使该沟具备泥石流暴发的条件。该沟如果暴发泥石流,将对某电站拟建厂房产生威胁。该沟泥石流具有成灾快、危害严重、松散固体物质以坡面崩塌补给为主、活动频率中等等特征。通过野外考察和取样分析,该沟泥石流的性质和类型为中频率—中~大规模—低~高粘度泥石质泥石流。分析预测了该沟泥石流在强烈地震条件下、近期出现不同频率暴雨情况下及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沟泥石流减灾工程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2.
研究柑橘园土壤有机碳空间异质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地形特征和气候变量之间的关系,为提升经济林生态系统服务提供科学依据。在秭归县柑橘分布区内进行野外采样,基于随机森林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并结合8个地形因子、2个气候因子和13个土壤变量,建模分析了土壤有机碳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进行了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0~20 cm(表层)和20~40 cm(下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1.95和9.01 g·kg-1,长江北岸(9.24和7.56 g·kg-1)土壤有机碳含量低于长江南岸(14.48和10.36 g·kg-1),但长江北岸(0.53和0.66)变异系数高于长江南岸(0.45和0.58)。影响因素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的相对贡献在土层间存在差异,表层为全氮(53.0%)>全钾(11.9%)>碱解氮(11.4%)>年均降水量(7.6%)>土壤含水量(7.3%)>年均温度(5.1%)>海拔(3.7%),下层为全氮(69.7%)>碱解氮(14.2%)>容...  相似文献   
13.
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安全问题与保护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为系统分析环独墅湖水体污染现状,采用营养指数和污染因子指数法对研究区表层水体污染现状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水质参数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总氮(TN)含量均值为3.26 mg/L,属劣Ⅴ类地表水;总磷(TP)含量均值为0.03 mg/L,为Ⅲ类地表水;总Hg含量均值为0.11μg/L,为Ⅳ类地表水;其他水质参数...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生活垃圾与松木屑共热解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松木屑与城市生活垃圾为实验原料,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共热解实验研究,考察松木屑添加量对城市生活垃圾热解产物产率的影响。利用GC-MS、FT-IR、气相色谱仪等仪器对热解油组成和气体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单独生活垃圾热解相比,随着松木屑添加量的增加,热解焦产率逐渐降低,热解气和水分产率逐渐升高,而热解油先升高后降低;当松木屑添加量为40%时,热解焦的产率降低9.3%,热解油产率增加至27%,热解气组分中CO_2产量增加幅度较大,增加了16.27 mL/g,而H_2的产量为2.58 mL/g,CO的产量为4.37 mL/g,CH_4的产量为33.74 mL/g;松木屑与城市生活垃圾共热解能够降低城市生活垃圾热解油中醇类、羧酸类、醛类等有机化合物的含量,而酯类、酮类、多环芳烃和苯系物的含量则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北运河上游合流制管网溢流污染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以北运河沙河水库周边合流制管网为研究对象,选取浊度为主要指示指标,通过监测典型溢流排口,考察了2019年4次合流制管网溢流污染物的变化过程,研究了降雨事件之间的干旱天数和降雨强度对溢流污染的影响,并分析浊度和典型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汛期降雨强度较大、历时较长,是溢流事件发生的主要时期.当单场次累积降雨量达到15 mm和单场次平均降雨强度达到1.4 mm·h-1时,溢流开始发生.其中,4月24日(第一次溢流)和汛期7月22日(干旱天数为23 d,降雨强度最强)的初期溢流污染最为严重,这两次溢流污水中TN、TP、TCOD都与浊度显著相关(p<0.01);5月26日(非汛期典型降雨)的溢流污染物与浊度相关性不显著(p>0.05),污染负荷较低.这说明北运河上游沙河水库周边合流制管网溢流污染主要受降雨强度和干旱天数的影响.因此,以年总溢流污染负荷为控制目标时,应优先控制年度初次溢流和主汛期初次溢流的初期溢流污染.  相似文献   
17.
鱼类对于维护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季节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鱼类的群落结构.为了解济南市水域鱼类的功能群结构及其季节性差异,于2014年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11月)选取济南市水域的40个采样点对鱼类群落和水环境理化因子,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响应置换过程以及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鱼类功能群在不同季节的差异性.结果表明:①春季共鉴定出鱼类5目7科26种,夏季为5目9科32种,秋季为5目7科20种.将鱼类按栖息水层、产卵类型、对环境的耐受性以及营养结构4个方面分为4种功能类群共11亚类.春季主要以植食性、底层与敏感种功能群为主,夏季主要以肉食性、中下层、耐污种、特殊产卵与粘性卵功能群为主,秋季主要以杂食性、浮性卵、中上层、耐污种功能群为主.②典范对应结果显示,影响粘性卵功能群、肉食性功能群、底层功能群以及敏感种功能群分布的驱动因子是ρ(DO),电导率则是影响植食性功能群的驱动因子.研究显示,鱼类功能群的季节性变化受到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共同影响,即鱼类自身生活习性和水环境因子季节性变化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8.
渔业养殖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造成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微生物耐药性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本文采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对桑沟湾养殖区海水及养殖水产品中17种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残留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养殖区海水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检出率高达52.94%,含量水平介于ND~32.48 ng/L。不同的鱼类养殖区域海水中喹诺酮类药物含量差别较大,且浓度大小依次为为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养殖区>黑鲪(Sebastes schlegelii)养殖区>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养殖区。科普示范养殖区海水中喹诺酮类最高浓度范围与牙鲆养殖区相近,而近岸码头非养殖区海水中喹诺酮类检出率和残留浓度最低,表明桑沟湾海水中抗生素残留可能受水产养殖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桑沟湾养殖区鱼肉中喹诺酮残留量远小于国家安全限量。  相似文献   
19.
树脂负载Fe3+/Cu2+多相类芬顿降解染料橙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制备了新型多相类Fenton催化剂(Fe3+cu2+)/R(Fe3+和cu2+同时负载于离子交换树脂),以橙黄Ⅳ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初始过氧化氢浓度、橙黄Ⅳ浓度、催化剂量、初始pH值及温度等因素对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并对该催化剂重复使用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该催化剂(Fe3++Cu2+)/R与Fe3+/R相比表现出更好的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活性,使橙黄Ⅳ的降解率提高10%;催化过氧化氢氧化橙黄Ⅳ的反应遵循假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活化能为10.71 kJ·mol-1;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Fe3+和cu2+在树脂表面负载比较牢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耐用性.同时,电子顺磁共振(EPR)测试结果表明,cu2+的掺杂能有效地促进OH·的产生;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存在高价态铁物种.因此,在该体系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活性物种是OH·和高价态铁同时共存.  相似文献   
20.
海洋垃圾污染问题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海洋垃圾污染防治是改善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中国的海洋垃圾监测尚处于起步阶段,仍有许多工作需进行研究和实践.鉴于此,本文对中国海洋垃圾业务现状及需求进行分析,对海洋垃圾监测与评价体系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以完善中国海洋垃圾监测与评价体系,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为中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