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基础理论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城市区域臭氧浓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中尺度气象模式和高分辨化学模式的耦合,研究广州地区O3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地层上O3的分布与地面源排放的分布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并且呈现出多中心分布;O3浓度随时间变化有很好的日变化周期,模拟结果与实测对比有较好的一致性;对单站O3浓度随高度的变化趋势的分析表明,对流层低层O3的日变化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2.
北方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对广州空气质量影响的个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9年4月23—25日,我国内蒙古、甘肃、陕西等地区出现了1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沙尘暴产生的浮尘自北南下,于26日开始影响广州.期间,沙尘暴沿途城市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先后升高.本文通过对广州4月27日—29日(浮尘时段)和5月12—14日(非浮尘时段)的空气颗粒物进行质量浓度分析,发现浮尘时段PM10的浓度均值为0.231mg·m-3,较非浮尘时段(0.103mg·m-3)大1倍.化学分析结果发现金属元素含量、金属元素富集因子、可溶性阴阳离子含量等在这两个时段也均存在显著差异.浮尘时段颗粒物中金属元素含量的总浓度为53.5μg·m-3,比非浮尘时段的总浓度(28.5μg·m-3)翻了近1倍.浮尘时段的Na、Ti、Zn、Cu、Cr浓度较非浮尘时段的增加幅度在0~100%之间,从富集因子来看,非浮尘时段均高于浮尘时段,说明污染源主要来自广州本地源;浮尘时段的K、Mg、Al、Fe、Mn、V、Co浓度较非浮尘时段的增幅在100%以上,其富集因子均高于非浮尘时段,说明污染源主要来自于外来源;而Ni、Pb、Cd3种元素浓度增幅为负值,说明沙尘携带这3种元素的量可以忽略,且冷空气的稀释作用使得它们在浮尘时段的富集系数远远低于非浮尘时段.另外,通过对水溶性离子的分析发现,浮尘天气时段空气颗粒物中各种水溶性阴阳离子含量都有所升高,但NH4+、NO3-、SO24-3种离子的质量浓度,无论在浮尘还是非浮尘时段,差别均不显著(均占约82%),说明这3种离子都是PM10中最主要的可溶性阴阳离子.并且从浮尘时段的气象场分析和后向轨迹计算表明,此次广州沙尘的源地来自内蒙地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广州市2017年9月26-28日的环境空气污染过程的空气质量和气象条件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该污染过程具有区域性特征,与天气形势的变化关系密切,过程中925 h Pa和850 h Pa高压中心叠加了暖中心,同时存在贴地气温逆温和露点逆温,逆温与高压南侧的东南气流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大气环境监测发展方向为依据,以强化环境监测管理为目的,提出了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大气自动监测系统的设想,重点是在扩充和完善现有大气自动监测基础上,大力发展污染源的专项自动监测,通过建立大气质量的预测预报系统,建立一套环境监测与监督管理同步进行的机制,充分发挥大气自动监测系统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广州市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EMS)大气测点及分析方法变化情况.通过新旧测点同期SO2浓度数据分析对比,指出GENS大气新测点布点更合理,SO2浓度监测结果更能反映广州城区大气中SO2的总体水平.新旧测点的SO2浓度数据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6.
符春  梁桂雄 《环境科技》2006,19(Z1):52-54
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群2001年冬季典型空气污染过程和原因进行分析,指出广州、佛山、南海、香港、澳门、深圳、珠海、顺德等城市空气污染变化有很强的同步性,但各有特点;地区空气污染受天气过程影响,城市污染因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而各有特点;污染源排放控制要有地区性的规划,各个城市又要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广州中心城区大气污染物周末和非周末浓度变化特征,发现广州中心城区干季SO_2、NO_2、PM_(10)、PM_(2.5)4项污染物周末日均浓度值比非周末高,日变化浓度峰值周末高于非周末,特别是PM_(2.5)存在显著的"周末效应",湿季"周末效应"稍弱于干季;广州中心城区SO_2、NO_2、PM_(10)、PM_(2.5)干季周末与非周末浓度相对偏差最大值主要出现在傍晚,湿季周末与非周末浓度相对偏差最大值主要出现在上午;广州中心城区O3-8h周末与非周末浓度湿季相对偏差较大,日变化上非周末浓度值高于周末,周末与非周末浓度相对偏差最大值出现在夜间。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污染季节空气质量预报效果评估及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广州市2016年第四季度空气质量实测及预报数据,对广州市污染季节空气质量预报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016年第四季度广州市空气质量级别预报准确率83.7%、AQI范围预报准确率67.4%、首要污染物预报准确率67.2%、综合考核评分87.4分、相关系数0.78,预报效果总体良好,预报准确率在优良级别时相对较高,而在轻度污染以上级别时相对较低。预报误差分析表明,气象预报精细化程度不足、模式预报不确定性等客观因素,预报员缺乏对污染过程物理化学机制的深入理解等主观因素共同导致了预报的误差。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SARS传播与空气污染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SARS传播与空气污染的关系.根据广州市及周边城市自SARS发病以来主要空气污染物的监测统计结果,结合广州市SARS发病例数和气象观测资料等进行相关性研究,并与香港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广州市SARS发病数与发病前5 d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浓度密切相关,香港SARS发病数与发病前1~2 d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浓度密切相关.研究表明,SARS发病数与发病前空气污染状况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