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2篇
基础理论   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基于生态位的河南各地市旅游竞争力动态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位理论在旅游竞争力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生态位的概念出发,构建了影响旅游竞争力的评价体系。根据对河南省18地市2000-2005年与旅游业相关指标的数据收集,采用因子分析法获得了18地市在河南省中的竞争生态位,进而采用Arcview、SPSS13.0等软件对18地市进行了时空对比和相关性分析,旨在探索18地市处于目前生态位的原因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中部崛起和中原城市群这一经济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黄淮四市(地区)在政策上、经济上被边缘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这对区域协调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构成了挑战。如何认识自身的边缘性,趋利避害,重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培育区域中心城市,合理调整经济结构,从边缘走向发展的前沿,这是黄淮四市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区域旅游业与信息化的耦合协调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在构建区域旅游业与信息化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功效函数、综合评价函数、耦合协调度等方法定量评价了我国大陆31个省份旅游业与信息化的耦合协调水平,并运用耦合协调等级类型分布矩阵将各省份旅游业与信息化的耦合协调关系划归不同等级类型,明确了各省份旅游业与信息化持续协调发展的工作重点。结果显示:各省份之间旅游业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差距悬殊,且信息化水平较高的省份更加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各省份在信息化社会应用、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发展环境、旅游人才建设、旅游经济效应等维度的差距明显较大;各省份耦合度整体较高,而耦合协调度差距悬殊;旅游业与信息化耦合协调水平呈明显的分级分布特征,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省份均处于中度耦合协调级及以上,除四川、湖北外的中西部省份均处于中度耦合协调级及以下,且除北京、广东、江苏外,其他省份均属于同步型或旅游业领先型;今后应采取促进信息化均衡发展、加快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与推广、促进旅游产业与信息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强跨区域合作等措施,以促进旅游业与信息化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梁留科  刘朝晖 《灾害学》1994,9(1):89-93
本文以人地关系理论为依据,探讨了人与灾害关系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表现,并分析了人类与灾害关系的演替实质。  相似文献   
15.
论人类与旱涝灾害相互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留科 《灾害学》1995,10(3):87-91
本文以旱涝灾害与农业发展为主线,对人类与旱涝灾害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全文由两部分组成:①探讨了在人类的不同发展阶段,旱涝灾害对人类特别是农业生产的作用形式;②就旱涝灾害对人类社会的破坏作用及其时间和空间特点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我国拥有为数不少的古代城墙,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古城墙的作用逐渐演变,现在大部分城墙以文物形式保存下来,各地在保护与开发争辩中进行着积极的探索.立足于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古城墙研究现状,着眼于旅游价值开发,着重对开封古城墙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分段、成线、联文、傍体"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17.
在对BPR理论从核心任务、实施方式、实施体系等方面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景区形象重塑的内涵进行分析,将其运用到景区形象重塑工作中,提出了观念再造、流程再造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农业灾情与抗灾能力的定量指标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留科 《灾害学》1992,7(1):6-9
本文就农业灾情及抗灾能力定量指标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度量农业灾情及抗灾能力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旅游景区类徽标是图形标志里一种相对独立的标志类别,是伴随着旅游景区的建设与发展诞生的.它在旅游对外宣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业界也越来越重视旅游景区徽标的设计.目前大大小小、成千上万个景区景点都不具备完善的景区徽标等VI系统,笔者从其设计原则方面,通过整理分析目前所有中文类旅游徽标设计原则文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旅游景区类徽标设计原则进行了探究,以期对我国旅游景区类徽标设计和旅游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