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98篇
安全科学   121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444篇
基础理论   61篇
污染及防治   49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61.
为探讨缺氧酸化联合零价铁(ZVI)-过氧化氢(H_2O_2)调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本文通过单因素试验,以污泥比阻(SRF)作为参考指标,系统考察了调理条件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同时,在试验的最佳调理条件下,分析了污泥各层胞外聚合物(EPS)有机物质量浓度及荧光光谱强度以阐明该联合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初始pH为2,ZVI投加量为280 mg·g~(-1)(以干污泥量(DS)计,下同),缺氧时间为4 h,H_2O_2投加量为30 mg·g~(-1)(以DS计,下同),类芬顿反应时间为10 min时,SRF降低了90.39%,处理效果较单独类芬顿处理提升了1倍.机理探究试验表明,在缺氧条件下,酸化处理可加速污泥的水解,溶解得到更多的二价铁离子,促使EPS结构发生改变;ZVI-H_2O_2调理可有效地氧化部分EPS,使得紧密结合胞外聚合物(TB-EPS)破解转化至松散结合胞外聚合物(LB-EPS)和上清液胞外聚合物(SB-EPS).EPS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的减少能有效提高污泥脱水性能,腐殖酸和富里酸类有机物的产生能提高污泥疏水性能.此外,ZVI的再次利用效率高,重复利用仍能使SRF降低率达到82.04%.因此,缺氧酸化联合ZVI-H_2O_2处理能实现污泥的水解、氧化和絮凝过程,达到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762.
利用碳质分析(OC/EC)、离子色谱分析(IC)、程序升温脱附分析(TPD)、成像分析等综合分析手段,对内蒙古乌达-乌斯太工业园大气细颗粒物中汞的具体存在形态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达-乌斯太工业园PM2.5中Hg含量与有机碳(OC)、元素碳(EC)、Cl-和NO3-含量的相关性系数r分别为<0.1、<0.1、0.854和0.745.PM2.5中的汞以无机态为主,且可能以HgCl2、HgS、HgO和Hg(NO32·H2O为主要存在形态.PM2.5中汞含量相对富集区多分布在高Hg0浓度,高氯和高酸(硝酸)区域,表明排氯、排酸等工业活动与PM2.5中汞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63.
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植被恢复模式与土壤因子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煤平朔矿区设置4种植被恢复模式的样地,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群落特征,并对样地内的土壤因子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植物物种组成与土壤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复垦初期相比,四种植被恢复模式物种丰富度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与未进行植被恢复前的原地貌土壤相比都有提高.土壤速效钾、有机质、全氮对沙枣、柠条种群特征的影响较大,影响程度依次为:有机质>速效钾>全氮.  相似文献   
764.
在野外记名样方调查法和标本鉴定基础上,对山西省河流湿地植被的维管束植物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河流湿地植被有维管束植物449种,隶属于209属、65科.草本植物在温地植被的植物组成中占绝对优势,共计415种,占总种数的92.43%.从属、种区系成分来看,温带分布类型和以温带分布为主的属、种分别为107属和216种,占总属数的51.19%和总种数的48.11%,这充分体现了山西省河流湿地植物区系的温带性质.  相似文献   
765.
基于灵空山自然保护区油松林内设置的70 m×90m的二叶舌唇兰样地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应用扩散系数C、平均拥挤度X*、Ca指标、丛生指数I、聚块性指数、负二项分布等聚集度指标研究二叶舌唇兰(Platnthera chlorantha)种群的分布格局与聚集强度.结果表明:在5 m×5 m、1 m×1 m的取样尺度下,二叶舌唇兰种群的分布格局均表现为聚集分布,且在1 m×1 m的小取样尺度下聚集强度较强;聚集原因在于其种子扩散的有限性及环境空间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766.
为有效应对城市公共卫生危机,公共卫生系统韧性至关重要。以武汉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成功经验为例,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政府、社区、医疗机构、媒体、非政府组织在COVID-19疫情防控中的观念与行为,解析出反映系统韧性特征的疾病监测体系、防疫资源管理、合作治理能力等10个主范畴及对应的52个子范畴,由此将系统韧性细分为功能韧性、过程韧性和整体韧性。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构建提升公共卫生系统韧性的层次结构模型,揭示多元社会主体通过前述韧性要素集合:社会防疫基础、防疫科技与文化、疫情风险综合治理的层级递进应急准备,实现城市公共卫生系统韧性提升目标。  相似文献   
767.
通过对干化后典型有机废弃物生物水解固相残渣制备垃圾衍生燃料(RDF)颗粒的优化,研究了含水率及添加剂对RDF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以果蔬、厨余和园林等典型有机废弃物生物水解后的固相残渣作为原料,经生物干化处理后,在不同含水率及不同比例添加剂条件下,对其制备RDF的抗压强度、膨胀率、成型率以及热值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含水率为30%时,RDF颗粒成型率可达到99.47%;含水率为25%左右时,RDF颗粒的成型性能更好,抗压强度为8.28 MPa,膨胀率为40.41%;当含水率为10%时,低位热值为15.98 MJ/kg,满足固体回收燃料3级标准(EN 15359—2011《固体燃料的恢复和规范》)。在RDF制备中,添加5%的硅酸钠粉末可有效提升其成型效果,且灰分含量可控制在8.55%左右,能更好地满足RDF颗粒储存、运输以及燃烧的需求。  相似文献   
768.
<正>通过挖掘地理教材,抓住切入点;拓宽视野思维,提升着力点;注重实践体验,找准落脚点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以及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环境教育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以解决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教育活动。具有正确的环境观已成为未来世界公民的必备素质之一。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769.
<正>“双高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训高地以及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推动新时代的职业教育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其是建立在我国经济发展态势基础上,结合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提出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通过开展“双高计划”,能够帮助高职学生更好的实现自己对于未来职业的规划与目标,让学生有一个光明的发展前途,顺应时代的发展与需求,从而在根本上优化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人才管理“三能”模式:打造组织人才能力供应链》一书聚焦人才与能力,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打造组织人才能力供应链,不断提高组织内人才的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770.
为丰富安全生产理论研究思路和方法论,以工业革命历史观和安全生产实践观为视域,开展安全生产管理(WSM)4.0模式的理论研究。通过归纳安全4.0概念和回顾WSM 1.0—3.0阶段内涵和特征,构建包含安全目标钻石模型和安全系统支柱模型的WSM 4.0实践模型体系,进而建立WSM 4.0“三螺旋”演进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在新安全格局下,WSM 4.0具有管理目标上强调效益升维、风险策略上注重隐险挖掘和韧性防控、技术装备上强化技术融合、管理理念上重视系统前摄和安全一体等特征;WSM 4.0的安全管理目标拓展为健康、安全、环境和价值四维体系,发展由安全法规、安全技术、安全文化、安全素养和安全韧性为内容的安全系统;WSM 4.0模式是生产实践、技术应用和安全理论螺旋发展的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