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6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22篇
安全科学   157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55篇
综合类   528篇
基础理论   92篇
污染及防治   62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县级固体废物管理现状及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县级固体废物管理现状现状调查,并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岫岩县实际,对县级产生固体废较多的采矿废石、玉石尾矿、生活垃圾进行综合利用研究,为下一步推动县级循环经济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402.
国际、国内环保产业存在着一个十分巨大的市场且兴环保科技园开发取得了成功。两控区污染防治现已形成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燃煤SO2污染控制的技术成熟度已达到工业示范和商业化阶段、工艺流程简单、环境特性的很好或好,在经济上可行。燃煤SO2控制装置的开发是一个较好的商业契机。  相似文献   
403.
杀螨灵生产工艺及废水处理工艺目前尚处于探索与中试阶段,对杀螨灵生产废水特性作分析选择了先经物化预处理后再加问歇式活性污泥(SBR)与粉末活性炭-活性污泥相结合的生化处理工艺,并了了较好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04.
为确保煤矿安全投入能有效落实于生产安全的各个环节,使安全投入资金更加透明、有效,对区块链技术在煤矿安全投入的适用性和应用进行探讨。通过划分煤矿安全投入体系,指出煤矿安全投入中决策难、审查难、金额难及时调整的问题。分析区块链技术优势和应用,探讨煤矿安全投入与区块链技术的结合,提出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智能合约与煤矿安全投入的应用流程,并指出该应用将会面临的挑战。结果表明:理论上,区块链技术可解决煤矿安全投入中存在的问题,但有待区块链技术与法规的发展完善来推动区块链技术与煤矿安全投入的结合。  相似文献   
405.
针对地面沉降中如何利用EXCEL格式存储的钻孔数据快速组成MAPGIS图形文件进行了讨论,利用VBA for EXCEL编程环境,可以将钻孔数据文件迅速转化成MAPGIS明码格式的钻孔剖面框架图,为地质分析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06.
在实验室模拟培养条件下,研究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和Shewanella putrefaciens在厌氧体系中对V(V)的耐性试验,探讨在不同的V(V)浓度、接菌量、pH值和不同蒽醌-2,6-二磺酸(AQDS)浓度下对V(V)还原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V(V)浓度低于10mg/L时对S.oneidensis MR-1和S.putrefaciens的生长影响较小,V(V)浓度超过20mg/L则会抑制其生长和V(V)的还原;随着接菌量的增加,2种微生物对V(V)的还原能力逐渐增强;2种微生物最适生长pH值均为7.0左右,弱碱性环境下2种微生物对V(V)的还原率高于弱酸性环境;添加1mmol/L AQDS会加快2种微生物对V(V)的还原.菌株培养3d后通过SEM分析,S.oneidensis MR-1和S.putrefaciens进行V(V)还原的同时也伴有少量的吸附作用.利用XPS能谱分析表明S.oneidensis MR-1和S.putrefaciens将V(V)还原为V(IV).  相似文献   
407.
在实验室纯培养条件下,探讨厌氧体系中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对Cr(Ⅵ)的还原能力,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oneidensis MR-1介导下不同浓度Cr(Ⅵ)的生物转化与微生物对铬的耐受特性密切相关,低浓度Cr(Ⅵ)对其生长影响不大,高浓度时细菌生长则受到抑制,进而抑制Cr(Ⅵ)的还原率;菌株对Cr(Ⅵ)的还原作用随着接种菌悬液量的增加而增强;菌株最适生长p H值为中性,弱碱性环境比酸性环境更有利于菌株对Cr(Ⅵ)的还原;增加Fe(III)的量会加快Cr(Ⅵ)完全还原的速率.通过SEM-EDS和XPS分析,在对Cr(Ⅵ)进行处理5d后,菌体表面有Cr(Ⅵ)和Cr(III)两种形态存在,证实S.oneidensis MR-1在对Cr(Ⅵ)进行还原的同时也伴有少量的吸附作用.微生物还原为环境中Cr(Ⅵ)的去除以及解毒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08.
在实验室纯培养条件下,探讨厌氧体系中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对Cr(VI)的还原能力,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oneidensis MR-1介导下不同浓度Cr(VI)的生物转化与微生物对铬的耐受特性密切相关,低浓度Cr(VI)对其生长影响不大,高浓度时细菌生长则受到抑制,进而抑制Cr(VI)的还原率;菌株对Cr(VI)的还原作用随着接种菌悬液量的增加而增强;菌株最适生长pH值为中性,弱碱性环境比酸性环境更有利于菌株对Cr(VI)的还原;增加Fe(Ⅲ)的量会加快Cr(VI)完全还原的速率.通过SEM-EDS和XPS分析,在对Cr(VI)进行处理5d后,菌体表面有Cr(VI)和Cr(Ⅲ)两种形态存在,证实S.oneidensis MR-1在对Cr(VI)进行还原的同时也伴有少量的吸附作用.微生物还原为环境中Cr(VI)的去除以及解毒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09.
喀斯特石漠化区植被恢复不同阶段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阐明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区植被恢复过程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优势关键类群,采集乔林、灌木林、灌草和草本群落4种不同植被恢复阶段不同小生境中(石面、石沟、石缝)的表层土壤,提取其DNA,利用IlluminaHiSeq平台对真菌ITS区扩增进行高通量测序后注释鉴定,开展植被恢复不同阶段真菌群落组成结构分析。结果表明,36个土壤样品中共获得2 437 541条有效序列,每个样品获得35 911条有效序列,OTU数目为5 437,包含5个门、626个属。乔林、灌木林阶段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相近,由未分类真菌、Geminibasidium、被孢霉属Mortierella、蜡壳耳属Sebacina、青霉属Penicillium、子囊菌门Ascomycota未定属等组成,其中木霉属Trichoderma(LDA=4.11)、青霉属(LDA=4.35)、小蔓毛壳科Herpotrichiellaceae(LDA=4.00)、革菌科Thelephoraceae(LDA=4.10)、未分类真菌(LDA=4.86)为该类型的关键优势真菌类群。灌草过渡阶段与草本群落阶段各成一种类型,灌草过渡阶段包括蜡壳耳属、Geminibasidium、被孢霉属等,其中,蜡壳耳属(LDA=5.30)、Geminibasidium(LDA=4.77)、煤炱目Capnodiales(LDA=4.15)、格孢菌目Pleosporales未定属(LDA=4.28)为该类型的关键优势真菌类群。草本群落阶段由未分类真菌、镰刀菌属Fusarium、子囊菌门、被孢霉属、Archaeorhizomyces等组成,镰刀菌属(LDA=4.78)、Archeaorhizomyces(LDA=4.48)、支顶孢属(LDA=4.22)、肉座菌科(LDA=4.54)、子囊菌门未定属(LDA=4.63)为该类型的关键优势真菌类群。  相似文献   
410.
纳米银与银离子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纳米银和银离子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采用土壤培养方式,对不同剂量纳米银(10、50、100 mg·kg~(-1))和银离子(1、5、10 mg·kg~(-1))暴露下黄褐土、砖红壤中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脲酶、荧光素二乙酸酯水解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进行研究,并采用纯培养方法对纳米银和银离子暴露下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凋亡情况进行检测,对纳米银释放的银离子毒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随着纳米银剂量的增加,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显著减少,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蔗糖酶、荧光素二乙酸酯水解酶(FDA酶)活性没有显著变化;银离子处理中微生物数量明显减少,但土壤酶活性被激活。10 mg·L~(-1)纳米银暴露1 h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凋亡率、死亡率增高;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纳米银缓慢释放银离子,并促进大肠杆菌的凋亡。综上分析,纳米银能够抑制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生长和酶活性,其中脲酶、过氧化氢酶对纳米银较为敏感,蔗糖酶、FDA酶受纳米银的影响较小;纳米银的毒性一方面是其本身的特异抗菌性,也有部分来自缓慢释放的银离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