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34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76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7 毫秒
31.
过水性湖泊——骆马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调蓄湖泊,具有防洪抗旱、饮用水供给和生态维护等多种功能.为了解骆马湖水质演变及驱动因素,基于2009~2020年长序列逐月实测数据,结合1996~2008年历史资料,分析了骆马湖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NH+4-N)等指标的长期演变、季节动态和空间格局,探究了气象和水文因子对湖泊水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近25年来,骆马湖水质总体处于Ⅳ~劣Ⅴ类.ρ(TN)变化明显(1.06~3.49 mg·L-1),历经波动下降(1996~2002年)、显著的年际波动(2002~2015年)和显著上升(2015~2020年)这3个阶段,是骆马湖的主要污染因子.高锰酸盐指数显著下降(2.97~6.38 mg·L-1),ρ(TP)和ρ(NH+4-N)波动相对较小,分别介于0.024~0.076 mg·L-1和0.11~0.69 mg·L-1. 2017~2020年夏...  相似文献   
32.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研究了不同坡度和降雨强度条件下紫色土坡地的磷素迁移方式和规律.结果表明,降雨强度和坡度越大, 颗粒态生物可利用磷(BPP)输出值越大.壤中流BPP 浓度为地表径流BPP 输出浓度的30%~45%;壤中流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地表径流和生物可利用磷(BAP)的输出;地表径流和壤中流水溶性磷(DP)输出无显著差异, BPP 与BAP 浓度比在80%以上; BPP 主要通过泥沙以径流方式迁移,壤中流的少量泥沙是壤中流BPP 迁移的主要途径; BAP 输出浓度和径流量的关系显著相关.暴雨易引起BAP 和泥沙的大量迁移,表明强度大的降雨可能给水体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33.
集约化露天菜地表层土壤盐分累积特征及消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为例,研究了集约化露天菜地表层土壤盐分的累积状况和离子组成,对盐分的季节性消长规律及其变化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春季土壤盐分的累积情况较为严重,5个集约化露天菜地样点中有3个样点(1、2、4号)的表层土壤盐分浓度较高,全盐质量分数超过1.0 g·kg-1,已达到次生盐渍化的标准,其中又以2号样点(菜场)最为突出,伞盐质量分数高至2.42 g·kg1;2006年春季到夏季为脱盐阶段,土壤盐分浓度下降明显;2006年夏季到秋冬季变化幅度不大.土壤盐分浓度的变化与降雨量有密切关系,虽然2006年降雨偏多,但佛山市南海区农业集约化水平较高,部分菜地连年种植蔬菜、复种指数极高、化肥施用量偏大,从而在遇到干早年份和季节,集约化露天菜地土壤仍有发生次生盐渍化的风险.土壤盐分的离子组成上,阳离子以Ca2 为主,占全盐质景分数的11.0%~24.1%;阴离子以NO3-和SO42-为主,分别占全盐质量分数的8.9%~31.0%和10.9%~45.7%.研究结果可为控制土壤盐分累积、提高蔬菜生产能力及品质、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4.
35.
李志勇  郭祀远 《农村生态环境》1998,14(3):54-57,F004
未经处理而排放的有机废水及人畜废物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利用藻类养殖技术处理这些废弃资源,既改善了环境又可生产出优良的藻类产品,具有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本文对该领域的特点,具体应用及其前景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  相似文献   
36.
家兔拉稀是养兔专业户经常遇到的头痛事,小病不除,后患莫测。治疗家兔拉稀土法有五: 1.将土砖烧热(以不烫手为宜),放在兔肚皮下; 2.辣椒籽炒焦研成细末拌入饲料内; 3.木炭末拌入饲料内,连喂3天; 4.把石榴叶、车前草切碎,拌入饲料内; 5.将少许高梁面炒熟拌入饲料,连服3天。  相似文献   
37.
为掌握东洞庭湖长江江豚种群动态分布规律及其与鱼类资源的相关关系,2012年6月~2017年12月,对东洞庭湖进行了54次长江江豚种群调查和8次水声学鱼类资源空间分布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共发现长江江豚1110头次,分布在湘阴-洞庭大桥之间长约65km的区域内;(2)100% MCP)、95% MCP、75% MCP和50% MCP下,长江江豚栖息地面积依次为161.3、114.26、76.95和64.31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百分比依次为24.18%、17.13%、11.54%和9.63%;(3)不同水位条件下,长江江豚观测群次和头次差异显著,枯水期可观测到群次和头次最高,分别为(13.92±4.64)群次/次和(31.92±7.17)头次/次,丰水期观测群次和头次最低,分别为(5.17±1.64)群次/次和(17.25±7.46)头次/次;(4)水声学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3月东洞庭湖鱼类资源平均密度最高为57.21尾/1000m3,东洞庭湖鱼类密度与水位呈弱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601(P>0.05);(5)GIS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东洞庭湖鱼类资源低水位时期(枯水期和退水期后期),集中分布于扁山至鲶鱼口区域,高水位时期,东洞庭湖鱼类资源分布较为分散;(6)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东洞庭湖低水位期鱼类资源水平密度分布不均,扁山至煤炭湾区域鱼类资源水平空间平均密度最高,与其它区域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水位时期鱼类分布较为均匀,方差分析显示,除煤炭湾至鹿角区域与城陵矶至洞庭大桥区域和扁山至煤炭湾区域分别有显著差异之外(P<0.05),其他水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7)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长江江豚头次与对应的鱼类密度呈显著正相关,R2=0.86,P<0.01,长江江豚可能具有随鱼群迁徙的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38.
利用藻类去除与回收工业废水中的金属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藻类对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可作为生物吸附应用于工业污水中有毒、放射性金属的去除及稀有,贵重金属的回收,高效,经济、简便、选择性好,尤其适用于低浓度及一般方法不易去除的金属,是一种极有应用价值的传统方法的替代或辅助手段,藻类主要是通过生物吸附的途径去除及回收金属,多采用知细胞与固定化细胞两种富集体系。目前人类环境中金属污染仍相当严重,利用藻类富集这一生物工程技术处理含金属的工业污水,无论对于  相似文献   
39.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高度发达,区位优势特征明显,自然资源禀赋优良,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科技创新要素聚集。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空间载体和腹地,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内外部条件。但长期高速粗放的发展方式也导致粤港澳大湾区环境历史欠账较多,重要生态空间和典型生态系统受到侵占与挤压,产业结构和布局亟待优化,生态环境共治共享机制不健全。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亟须从顶层设计出发,建立健全相关评价体系和政策体系,并在生态空间管控、绿色产业发展和联防联治方面创新有效运行机制,加快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步伐,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高水平保护、用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0.
干旱寒冷地区氧化沟工艺活性污泥的菌群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新疆干旱寒冷地区城市污水厂活性污泥的菌群结构特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北疆5座城市污水厂活性污泥进行菌群分析。结果表明:5座污水厂基本可以达到各自的设计出水标准,其中3座污水厂运行中出现了污泥丝状膨胀。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是活性污泥的优势细菌门,相对丰度分别为30.65%~43.12%、21.15%~33.64%和5.02%~14.36%。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在沉降性能良好的污泥中相对丰度为2.97%~6.17%,而在丝状膨胀污泥中相对丰度达到11.69%~15.64%。季节性膨胀污泥中微丝菌属(Microthrix)和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相对丰度呈现出季节性变化,常年膨胀的污泥中腐螺旋菌属(Saprospiraceae_norank)为优势细菌属,相对丰度达到17.48%~18.30%。子囊菌门(Ascomycota)是丝状污泥膨胀中的优势真菌门,相对丰度达到56.60%~72.68%。研究结果可对干旱寒冷地区污水厂运行调控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