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64篇
安全科学   133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241篇
基础理论   63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利用2017年1月—2019年11月龙凤山大气本底站一氧化碳(CO)连续观测资料和NOAA再分析资料,对东北平原地区大气CO浓度季节变化及其排放源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龙凤山站CO日变化规律具有季节性差异,春、秋和冬季CO浓度均在午后13:00—14:00出现最低值,秋和冬季19:00出现峰值,春季2:00出现最峰值,冬季CO浓度日平均最大,日振幅最大.夏季CO日变化不同于其他季节,在8:00—13:00维持较高值,在16:00—次日04:00维持较低,峰值出现在08:00,谷值出现在00:00.龙凤山站CO浓度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季节变化和波动下降趋势,呈现出冬季高夏季低的特点,最高值出现在1月,最低值出现在6月,月平均浓度明显高于青藏高原地区浓度水平,全年CO月均值振幅为134.8×10-9 ± 2.5×10-9(物质的量分数,下同).在春、夏和秋季西南方向地面风能够明显抬升观测CO浓度,冬季西北方向地面风能够明显抬升观测CO浓度.后向轨迹聚类、浓度权重轨迹分析(CWT)以及地面风结果分析表明:SSW-SW-WSW扇区内的城市交通及工业等人为排放是龙凤山站的CO潜在源区,此外,冬季的NW-NNW-N扇区的短距离输送也是龙凤山站的CO潜在源区.  相似文献   
482.
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是一项协助司法机关和当事人进行鉴别判断的专业活动.鉴定评估工作的流程是法律性和科学性的融合.鉴定评估的程序合法是其法律性的核心,是保障鉴定评估意见合法的前提;鉴定评估的客观真实是其科学性的核心,是鉴定评估意见目的所在.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是鉴定评估工作的灵魂,是取得鉴定评估意见公信力的根本.因此,设计一个合法科学的鉴定评估工作流程成为鉴定评估工作开展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483.
亚甲蓝褪色反应测定水中痕量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和建立了一个新的催化动力学测定痕量锰的方法。它是基于在醋酸-醋酸钠介质中,锰对高碘酸钾氧化亚甲蓝褪色反应所具有的催化效应。在最佳条件下,用固定时间法,可测5—80ng/27ml范围内的锰。应用于水样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484.
泥石流阵性流和触变唯象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泥石流体的触变性可以较好地展示泥石流的阵性流和冲淤变化机理,泥石流触变滞后环(下降段)具有促进泥石流阵性流产生的作用。本文首次用实验方法探讨了泥石流浆体的触变唯象模型η=η∞/tcγ+η∞。该触变模型展示了定态粘度(η)、剪切速率(γ)和滞后环模型参数关系,并与试验结果相吻合。它为泥石流防治提供了确切参数。  相似文献   
485.
再生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土壤结构与水流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再生水回灌农田所引入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土壤结构性质与水流运动特征的影响,通过室内灌水入渗试验研究了再生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0、0.001、0.01和0.1倍临界胶束浓度)、灌水频率(1d1次、2d1次、3d1次)、再生水-清水交替灌溉模式(纯再生水灌溉、再生水-清水交替灌溉)条件下受灌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比、团聚体稳定性、土壤斥水性、地表入渗性能和入渗水流运动非均匀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再生水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和灌溉频率的增大,受灌土壤容重减小、非毛管孔隙比和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增大、土壤斥水性增强、地表入渗能力降低、优先流运动非均匀程度增大,从而也增大了农田灌水管理难度;当再生水-清水交替灌溉中的清水淋洗频率增大时,受灌土壤容重增大、非毛管孔隙比和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降低,但却降低了土壤的斥水性、增大了地表入渗能力并降低了土壤优先流运动的非均匀程度,有利于节省灌水时间、提高灌水效率.  相似文献   
486.
生态价值核算的国内外最新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於方  杨威杉  马国霞  周颖 《环境保护》2020,48(14):18-24
生态价值核算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重要科学依据。本文对国内外生态价值核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对生态价值核算相关的政策制度进行总结分析,从生态价值核算方法标准化、参数本地化、政策决策应用化和生态产品交易等角度,对促进我国生态价值核算从学术研究向实践管理转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87.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方法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於方  张志宏  孙倩  张衍燊 《环境保护》2020,48(24):16-21
  相似文献   
488.
针对火灾调查领域缺乏对镁等活泼金属类危化品研究的现状,以两类危险性较大的遇湿易燃类镁制品——镁粉和镁屑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含水量不同的镁制品样品进行燃烧试验,观察其起火特征、燃烧过程、燃烧残留物的宏观痕迹特征,分析了镁制品燃烧残留物的微观痕迹特征,并总结其变化规律,以为分析判定涉及金属镁的危化品火灾事故的起火原因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89.
污染者因环境损害可能承担的责任,包含侵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民事责任,行政罚款、行政强制等行政责任以及罚金等刑事责任。目前,三种责任之间缺乏统筹考虑,法律条款设计整体上偏重污染者损害担责,忽视环境风险预防。具体到损害担责有关条款,法律法规规定和司法解释之间、现有政策与法律之间衔接不足。理论上,三类环境责任之间具有内部可衔接性,应当坚持系统论,逐步完善环境责任与赔偿法律体系,统筹解决环境风险预防和损害修复、赔偿问题。近期应以制度建设为核心,通过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行积累案例经验,逐步修订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推动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制度;远期应以规范环境责任与赔偿法律体系为目标,制定统一的环境责任与赔偿法,体系化解决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90.
通过对不同烧成气氛NOX的生成进行测试分析,得出还原气氛可抑制NOX的生成.但在没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CO对NO的还原效果不显著;其次,在烧成温度较低(1 200 ℃以下)、高温阶段温度场均匀性较好且使用洁净燃料(即含氮量较小的燃料)的情况下,快速升温将导致NOX生成的增加,此时快速型NOX起主要作用;第三,烧嘴的合理布置、改善窑体结构和加强高温阶段窑内温度场的均匀性可以减少NOX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