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88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在当今金融环境下,利率风险是寿险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而风险度量是规避利率风险首要解决的问题。介绍寿险公司利率风险度量的核心方法-持续期模型及相关理论,进一步分析持续期与凸度在寿险公司利率风险控制中的应用,得出最安全的状况是两者的完全匹配的结论。提出完善寿险业利率风险管理可供选择的一系列对策和措施,选择先进的度量模型,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以促进我国寿险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2.
为评价成都天府新区兴隆湖浮游生物现状及其水质状况指示意义,并积累成都地区浮游生物基础资料。于2015年1月(冬季)和4月(春季)对兴隆湖浮游生物和水质进行了采样调查和分析。共检出浮游植物5门43属53种,其中优势种以绿藻门、裸藻门和蓝藻门的藻类为主,共检出浮游动物23属33种,其中优势种以原生动物、轮虫和无节幼体为主。兴隆湖春季浮游生物现存量大于冬季,其中浮游植物平均现存量分别为1.99×10~6cells/L和6.15×10~5cells/L,浮游动物平均现存量分别为4 243ind./L和631ind./L。春季和冬季浮游生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值分别为1.83和1.61,丰富度指数(Dm)均值分别为2.60和1.88,均匀度指数(J)均值都为0.64,表明两个季节兴隆湖均处于中度污染状态,但春季略优于冬季;水体理化指标监测结果表明,兴隆湖水质属劣Ⅴ类,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氮和总磷,春季污染物浓度较冬季有所下降。比较各样点浮游生物与水体理化指标的水质评价结果可知,对于类似兴隆湖的范围较小的水体,各样点浮游生物指数评价结果与水质指标评价结果并不完全一致,浮游生物指数适宜进行整体的水质状况评价,水质指标则适用于评价湖泊各个点的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143.
该文比较研究了零价铁和亚铁盐2类铁基修复材料对过硫酸盐(PS)处理实际五氯酚(PCP)污染土壤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2种铁材料均能促进过硫酸盐氧化降解PCP,Fe2+/PS体系中PCP的降解效果整体优于Fe0/PS体系。PCP的降解速率表现出先快后慢的趋势,提高PS浓度可促进两体系中PCP的降解。随着液固比和铁活化剂用量的增加,体系中PCP的降解效果均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土壤有机质会大量消耗氧化剂,影响污染物的降解。在未来研究及实际应用中,需充分考虑土壤中有机质的消耗,进行氧化剂添加量的评估。研究结果可为实际五氯酚污染场地的修复处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4.
COD与TOC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地对比了 COD和 TOC 两种水中有机污染指标测定方法原理,得出了 TOC 在直接代表水质有机污染、氧化有机物完全、产生二次污染物少、测定时间短和消耗劳动力少等方面优于 COD 的结论,并分析了 TOC 取代 COD 的难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145.
水雾荷电除尘效率影响因素实验研究及其权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采用新型高效水雾荷电振弦栅除尘方法,以过流速度v、水雾荷质比β及芒刺数n 3个除尘效率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在喷嘴雾化参数及振弦栅参数一定时,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除尘效率与过流速度呈二次负相关,与水雾荷质比呈二次负相关,与芒刺数呈一次正相关;利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处理后得到各因素对除尘效率的权重系数为过流速度0.885、水雾荷质比0.094、芒刺数0.021,各因素对除尘效率的影响从高到低依次为过流速度水雾荷质比芒刺数;根据单因素相关性及其权重系数,提出三因素综合除尘效率理论回归方程为η=94.479-0.885v+0.094β+0.021n。  相似文献   
146.
为有效防控近直立特厚煤层群水平分段开采中产生的冲击地压问题,以乌鲁木齐矿区乌东煤矿南采区为研究对象,分析87°近直立特厚煤层群冲击原因,探究这类煤层冲击地压防控的重难点,提出自保护卸压防控方法并分析该方法的卸压防冲效果.研究表明:近直立煤层群冲击地压主要发生在首采煤层中,主要原因为巷道位于支承压力与水平构造应力叠加产生...  相似文献   
147.
燃煤电厂烟囱降雨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大部分燃煤电厂取消GGH后普遍出现的“烟囱雨”现象,通过对某电厂进行现场烟气采样,收集烟囱降雨、烟道和烟囱冷凝水、和脱硫浆液等样品,通过离子色谱与XPS等方法分析各样品中的元素组分变化规律;运用扫描电镜法观察固形物的表面形貌,最终量化烟囱降雨中水分、固形物的来源.研究结果显示,即使脱硫系统、除雾器正常工作,饱和湿烟气在净烟道/烟囱壁面仍可形成的冷凝液膜,当疏水不畅、烟气流速过高的条件下,导致壁面液膜卷吸回流,从而构成烟囱雨中雨的主要来源;烟道/烟囱壁面累积黏附的飞灰、石膏等杂质,随冷凝液滴二次回流进入烟气,造成烟气中自携浆液浓度沿程呈增长趋势.烟囱降雨与烟道疏水冷凝液成分特性最为接近,“烟囱雨”中固形物为粉尘颗粒-板块状结垢的团聚体,也与冷凝水中固形物同源,降雨中固形物的成分取决于电厂除尘、脱硫、除雾器运行及疏水效率等元素的综合影响,该电厂烟囱降雨固形物中飞灰贡献率为63.1%.烟道/烟囱内冷凝液在疏水不畅的情况下的二次回流卷吸是产生烟囱雨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机理分析,需对湿烟道和湿烟囱进行优化改造,合理布置疏水系统,及时排出壁面冷凝液,以解决烟囱降雨问题.  相似文献   
148.
为了解决湿地建设投资渠道的问题,提出了利用环境外部经济性来改善和保护环境的发展思路。其重点是将湿地从普通概念上的公共产品转化为一段时限内的经营性项目,利用某种经营项目所产生的对环境的外部经济性来改善环境。为了验证上述思路的可行性,结合滇池湿地现状,利用湿地的自然景观价值,通过企业对这种生态景观环境的资源化利用过程,即湿地景观建设和管养,增强对污染水体的治理等角度进行了实际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149.
为提升盐穴储气库注采管柱的内腐蚀速率预测精度,建立了基于小波核主成分分析方法(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KPCA)和樽海鞘群算法(Salp Swarm Algorithm, SSA)优化的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ELM)腐蚀速率预测模型。首先通过小波KPCA提取影响注采管柱内腐蚀的主要特征,应用ELM建立盐穴储气库注采管柱内腐蚀速率预测模型,并采用SSA对模型参数进行迭代寻优,避免原参数选取的强随机性对模型泛化能力和预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小波KPCA特征提取后得到包含98.73%原信息的3项主成分,SSA-ELM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值基本吻合,其均方根误差(ERMS)为0.009 3,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EMAP)为0.336 0%,决定系数(R2)高达0.991 2,较其他3种对比模型性能更优。研究表明,所建模型具有强泛化性能和高预测精度,能够有效预测盐穴储气库注采管柱的内腐蚀速率,为盐穴储气库注采系统的完整性评价和风险预警...  相似文献   
150.
为研究火源空间位置对高层建筑环形走廊安全区域划分的影响,采用PyroSim软件模拟不同火源空间位置下烟气温度、烟气浓度及烟气能见度的变化情况对环形走廊进行安全区域划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火源距离地面竖直高度一定时,由于走廊拐角的卷吸作用,走廊截面交界处的烟气温度和CO体积分数远高于无截面交界处,能见度则远低于无截面交界处,且落入重度危险区域。火源竖直高度越高,走廊拐角处同一位置烟气温度越高,当火源竖直高度上升到90 m时,走廊烟气温度最大增加到270℃。拐角和环形走廊中间部位烟气温度和CO体积分数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若无任何排烟措施,对人员逃生非常不利。当火源距离走廊窗口的水平距离一定时,火源距离地面的竖直高度越高,室外风速对走廊安全区域的划分影响越大。安全区域、轻度危险和中度危险区域面积随着火源位置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重度危险区域则逐渐减少,且火源位置高度越高,变化趋势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