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4篇 |
免费 | 52篇 |
国内免费 | 11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7篇 |
废物处理 | 9篇 |
环保管理 | 34篇 |
综合类 | 317篇 |
基础理论 | 80篇 |
污染及防治 | 60篇 |
评价与监测 | 42篇 |
社会与环境 | 12篇 |
灾害及防治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34篇 |
2020年 | 33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38篇 |
2013年 | 37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4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为研究含硫油品储油罐中硫铁化物的自燃倾向性,采用STA8000同步热分析仪对10,15,20℃/min等不同升温速率和15,20,25 mL/min等不同空气流量下的硫铁化物进行试验,并通过获得的TG-DSC曲线研究试样的自燃特性;在此基础上,根据Coat模型,利用不同反应机理函数对热重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试验条件下,硫铁化物的氧化进程符合三级反应动力学机制;得出了硫铁化物在不同升温速率和空气流量下的表观活化能;在560~746℃温度区间内,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空气流量的加大,活化能数值明显减小,自燃倾向性增大。研究结果可为预防和控制因硫铁化物自燃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12.
通过对JXG2人类遗址的自然条件、人类活动和不同粒级的炭屑浓度变化分析,研究了全新世炭屑颗粒大小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全新世早期(10.4~9 ka BP),细粒(10~50μm)和中粒(125~50μm)炭屑浓度逐渐增加;而在全新世大暖期各个粒径的炭屑含量在整个全新世总体较低;5 kaBP之后,降水减少,气温波动大,随着气温的波动,中粒炭屑浓度与之很好地对应。因此中粒(125~50μm)炭屑浓度的变化能较好地与各个时段的自然条件相对应。(2)全新世早期,人类活动逐渐增加,细粒(10~50μm)和中粒(125~50μm)炭屑浓度逐渐增加;人类活动最为频繁的7~6 ka BP,中粒和粗粒(125μm)的炭屑浓度增高;4.5 ka BP前后新石器文化活跃期,中粒炭屑浓度较为明显地反映了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513.
514.
515.
516.
基于2014~2020年浙江省62个县域碳排放及社会经济数据,针对浙江省县域碳排放的空间相关性与异质性进行分级。通过全域空间自相关检验分析县域碳排放的空间依赖性与时空演变特征,通过局域空间自相关检验分析县域碳排放的空间集聚性。采用空间误差STIRPAT模型对浙江省县域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浙江省县域碳排放总量波动但总体呈增长趋势,县域碳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空间集聚态势相对稳定;高—高集聚类型县域主要集中在省内东北部地区,低—低集聚类型县域则主要集中在省内西南部地区;县域碳排放的空间相关性和集聚性符合地理极化效应假说,县域人均GDP与碳排放还未呈现“脱钩”关系,产业规模化发展与科技创新所带来的低碳效应尚未显现;单个县域碳排放受相邻县域碳排放的正向影响,且县域之间其他影响碳排放的社会经济因素也具有空间相关性。因此,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实现“双碳”目标的政策除了从产业方面布局之外,还应注重从空间视角动态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517.
518.
采用连续进水(feed-batch)方式的SBR,在高氨氮负荷(1 kg·(m3·d)-1)和双重抑制下实现了亚硝化系统的启动及稳定运行。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活性污泥中氨氧化菌(AOB)和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种群及数量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温度(35±1)℃,进水氨氮浓度为1 000 mg·L-1的条件下,对NOB的抑制由游离亚硝酸(FNA)和DO的双重抑制转变为游离氨(FA)和DO的双重抑制,污泥亚硝酸盐氧化速率由28.16 mg·(g·h)-1(以MLVSS计)降到0.3 mg·(g·h)-1(以MLVSS计)以下,成功实现了高氨氮废水的稳定亚硝化。反应器出水NO2--N平均浓度为466.45 mg·L-1,NO2--N/NH4+-N接近1,NO3--N浓度低于20 mg·L-1,满足厌氧氨氧化(ANAMMOX)的进水基质要求。FISH结果表明,富集培养阶段AOB、NOB的优势种属由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及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转变为Nitrosomonas及硝化杆菌属(Nitrobacter),抑制过程中NOB逐渐被淘汰,最终硝化菌以Nitrosomonas为主,从微生物学角度佐证了亚硝化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519.
520.
锐劲特对原生动物群落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PFU法采集的淡水原生动物群落为试验对象 ,对锐劲特的急性毒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锐劲特对原生动物群落的 48h LC50 为 35 83mg·l- 1 ;原生动物群落结构参数和功能参数随加入锐劲特的量而变化 ;在种类组成上 ,虽然鞭毛虫、纤毛虫、肉足虫的种类均随着毒物浓度的增大而下降 ,但是其减少的程度各不相同 ,纤毛虫所受损伤最大 ;在试验浓度范围内 ,功能类群发生显著变化 ,光合作用自养者和食藻者原生动物的物种逐渐消失 ,而一些食菌 碎屑类原生动物具有较高的耐受性 ,随着锐劲特浓度的增加 ,其在群落中的优势度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