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3篇
安全科学   64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294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21.
公众聚集场所火灾疏散性能化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公众聚集场所人员密集的特点和现行规范适用上的局限性问题,本文就公众聚集场所火灾条件下的人员疏散性能化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构建了以安全疏散为主线的性能化分析技术体系,确定了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总体目标和人员安全疏散的性能指标可接受阈值。通过火灾场景设计和烟气蔓延模型的运用,归纳总结可用疏散时间的计算模型;通过分析现有疏散需要时间计算模型的不足,提出利用当量疏散速度解决疏散模型中火灾对疏散过程影响的问题。研究结果对建筑火灾疏散安全性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我国的安全疏散性能化分析方法体系的建立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2.
潜流人工湿地演变对废水中有机物、氮及磷去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魏泽军  谢建平  黄玉明 《环境科学》2012,33(11):3812-3819
众多研究表明,潜流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明显高于自由表面流型湿地,但实验研究表明潜流人工湿地因堵塞而逐渐演变为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后,其对有机物(COD、TOC)、总氮(TN)、总磷(TP)的去除效果优于具有相同填料及植物的潜流人工湿地.通过实验室培养实验,以考察人工湿地演变对有机物的矿化、硝化/反硝化作用、氮及磷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潜流人工湿地相比,演变后的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对有机物的矿化率(以TOC表示)为1.82 mg·h-1,高于潜流湿地的1.49 mg·h-1;对NO3-去除率为96.8%,高于潜流湿地的58.1%;非生物脱硝去除率为40%,高于潜流湿地的28.2%;演变后对磷的吸附量(以P计)为160 mg·kg-1,高于潜流湿地的140 mg·kg-1,对磷的去除主要为填料吸附,有机物的覆盖有利于磷去除;但演变后的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的硝化作用能力低于潜流湿地.因此,人工湿地演变对其效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23.
在处于衰减停滞期的氯代烃污染场地,进行了液相纳米零价铁(nZVI)的现场制备,并针对目标含水层完成了nZVI的2次原位注入.监测结果表明,nZVI的原位注入可有效削减高浓度的氯乙烯(VC)且减缓其向下游的迁移.在第2次注入nZVI后期,在距注入井lm的上游和下游监测井中,氯代乙烯整体呈现降低的趋势;而上游监测井中的氯代乙烷则发生显著反弹;在距注入井2m的下游监测井中,各氯代烃均发生持续降解.总铁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原位注入过程促使部分nZVI短期内向上游发生了定向迁移,导致注入初期上游监测井中氯代烃的削减程度高于下游监测井.乙烯浓度的大幅升高(由1490μg·L-1增加至4110μg·L-1)印证了距注入井2 m的下游监测井中脱氯反应最为显著且彻底,可推测下游适量nZVI的引入有效刺激了含水层优势微生物的协同降解.nZVI原位注入可作为以VC污染为主的衰减停滞期地下水修复的有效手段.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场地大规模治理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4.
长期以来,忘我工作的精神一直被人们称道,无论是上级领导还是新闻媒体,常常爱用“带病坚持工作”之类的话来表扬一个人。殊不知,带病工作是家庭、企业和社会最大的安全隐患。如果在枪林弹雨的战争时期,这种“轻伤不下火线”的精神确实值得提倡,而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这种提法就值得商榷了。  相似文献   
425.
本文阐述了深圳近岸海域(大鹏湾北部和东部沿岸、大亚湾西部沿岸、深圳湾西北部沿岸及珠江口东南部沿岸)四个海区氮磷营养盐近30 a变化趋势,统计了各海区历年赤潮发生次数和累计总面积,并对氮磷营养盐含量和赤潮发生次数、累计总面积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深圳近岸海域氮磷营养盐污染状况为东优西劣的趋势,东部海域水体均未达到富营养化水平,而西部海域水体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部分年份为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赤潮发生次数以大鹏湾最高,深圳湾次之,累计总面积以深圳湾最大,珠江口次之;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DIN、PO4-P与四个海区赤潮发生次数、累计总面积均无显著相关性,而NH4-N、NO3-N分别与大鹏湾和珠江口海域赤潮暴发次数、累计总面积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26.
海洋环境管理对于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构建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海洋战略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海洋环境管理的实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模式,所解决的重点问题也不一样。这种多样性使得目前还没有一套通用的海洋环境管理评价体系。为此,本文以东北亚沿海各国为例,借鉴已有研究,从机构设置、法律体系和海洋环境状况三个方面出发,构建了包含定性和定量指标的海洋环境管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东北亚沿海各国海洋环境管理效果进行定量评价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机构设置和法律体系方面,日本领先于其他国家;在海洋环境管理方面,朝鲜较优;综合各方面后,日本表现最优,韩国、中国次之,朝鲜、俄罗斯较差。本研究提出的评价方法,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不同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国家在海洋环境管理方面的努力,可为我国审视自身不足、立足国情构建我国特色的海洋环境管理体制提供重要的方法指导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27.
以海域使用现状调查省级成果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海湾海域使用现状分析,阐述我国海湾海域空间资源开发与利用状况,及开发过程中出现的诸如海湾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海湾资源大量减少等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期为海域使用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28.
为了探究复合乳化剂对乳化炸药热分解特性的影响,使用C80微量热仪通过MC法研究了乳化剂A(SP80)和乳化剂B(T152)作为单一乳化剂和复合乳化剂(加入比例为1:1、1:2、2:1)制备的乳化炸药。以升温速率为0.5K/min时的C80热流速曲线为基础来求解5种炸药热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指前因子(lnA)等热安全参数。结果表明,使用复合乳化剂制备的乳化炸药稳定性均高于使用单一乳化剂的乳化炸药。采用复合乳化剂可导致乳化剂分子间排斥作用降低,使分子排列更紧密,增加了界面膜的致密性。当加入的乳化剂比例为m(SP80):m(T152)=1:2时,由于两种乳化剂相互作用形成致密的复合界面膜,其稳定性最高。  相似文献   
429.
1.绪言随着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水量的增大,质的多样化,使水处理技术也日新月异地发展起来,然而,为了水质污染的消除,水的高度利用,还有必要进一步开发那些高效率,更经济的处理污染物的技术。废水处理技术,不仅从它单元流程的除去性能本身去评价,而且还要对处理系统的总体性能及合理性给予评价。最近,污泥处理及其难易程度与可靠性也成为评价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与抑制污泥发生,减少其发生量,以及它的稳定性有关的水处理技术的系统开发,正为人们所注视。  相似文献   
430.
妻子的悲嚎     
3月18日深夜,江苏溧阳县人民医院三病区二号病房里,突然传出阵阵令人心碎的悲嚎:“和福,你不能去啊!我可怜的和福……” 悲嚎的是一位年轻的妇女,叫张洪仙。丈夫黄和福因工伤住院十多天,就去世了。 这对恩爱小夫妻前年结婚,去年秋天刚生一女孩。黄和福在上黄公社桥西采石场工作。他平素不怕吃苦,勇挑重担,有股子闯劲,可就是嫌戴安全帽麻烦,常常丢下安全帽上山放炮炸石。 3月8日下午4点,统一放炮的时间到了,黄和福刚在安全线外站住,随着炮声起落,雨点般的飞石朝他打来。黄和福被飞石砸破了头,当即不省人事。因伤势较重,经医院抢救无效,这位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