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3篇
安全科学   93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243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71.
以含有FeSO4的活性污泥为原料,采用水热碳化法,在220℃,4 h条件下,制备得到磁性炭(Fe-SSBC),并实现污泥减量。以Cd2+和Pb2+为模型污染物,探究了Fe-SSBC的投加量、起始酸碱度对Cd2+和Pb2+吸附的影响以及吸附机理。采用元素分析(EA)、X射线能谱分析(EDS)、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比表面积(BET)、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磁滞回线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投加量为0.2 g,pH为5的条件下,Fe-SSBC对Cd2+的吸附效果最好,在10 h后去除率接近100%;投加量为0.3 g,pH为6时,对Pb2+的吸附效果最佳,在8.5 h后Pb2+去除率接近100%。Fe-SSBC对Cd2+和Pb2+的吸附动力学拟合结果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Cd2+和Pb2+在Fe-SSBC上的单分子层吸附,化学吸附为控制吸附过程,同时存在物理吸附。制备磁性炭在实现污泥减量的同时,具有有效去除水中Cd2+和Pb2+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2.
受资源禀赋的约束,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日益成为增加粮食供给、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论文采取实地测量的方法,在全国5省6地开展田间实验和调查访谈,考察了水稻收获环节的损失情况。结果显示:各实验地块水稻收获环节的损失率为1.18%~6.55%。其中,水稻联合收获的损失率显著高于分段收获,先进机型收获的损失率低于普通机型,田地湿度、倒伏程度与水稻收获环节的损失率正相关。结合水稻优势区域的分布推算,全国水稻收获环节的损失率为3.02%。减损的情景模拟表明,当全国水稻收获环节的损失率下降到2.76%(根据农业部《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测算),可节约稻谷54万t,可供439万人消费1 a,相当于节约耕地7.84万hm~2,化肥2.61万t(折纯)。  相似文献   
373.
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等离子体装置的电源电压、针长度、针板间距等参数对甲醛去除率的影响规律,采用正交实验探讨了KMnO_4质量分数、浸渍时间、浸渍温度、烘干温度等因素对ACF协同等离子体甲醛去除率的影响,得出实验所需等离子体的最佳参数和ACF的最佳改性条件,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等分析改性前后ACF的微观形貌和晶体结构。研究表明:等离子体去除甲醛的最佳参数为:针长度为8 mm,针板间距为8 mm,电源电压为9 kV。改性ACF协同等离子体有利于甲醛的去除,ACF的最佳改性条件为:浸泡时间为50 min、浸泡温度为60℃、w(KMnO_4)为3%、烘干温度为50℃。改性ACF协同等离子体甲醛去除率高达96%。  相似文献   
374.
为了探讨重金属Cu、Zn对有机废弃物产甲烷的影响机制,研究了在55℃条件下添加外源Cu、Zn对猪粪和玉米秸秆质量比为2∶1混合物料厌氧发酵过程产甲烷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厌氧发酵液的NH_4~+-N含量低于706.7 mg·L-1时对厌氧发酵未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厌氧发酵液中的VFA下降幅度与累积甲烷产生量呈正相关.随着混合物料中Cu、Zn浓度的增加,累积产甲烷量总体上均呈现降低趋势(除Zn100处理外),当Cu413.7 mg·kg-1或Zn500.6 mg·kg-1时,对厌氧发酵的影响不明显,当Cu513.7 mg·kg-1、Zn600.6 mg·kg-1时,对厌氧发酵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且Cu对厌氧发酵的抑制作用强于Zn.不同浓度Cu、Zn与发酵料液中纤维素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Cu处理发酵料液中纤维素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与累积产甲烷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Zn处理的纤维素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与其呈显著正相关(p≤0.05),但脲酶活性与其相关性不显著.表明Cu、Zn可能通过影响酶活性而对厌氧发酵过程和累积甲烷产生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75.
随着近几年温室大棚的出现,我们的餐桌上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人们把那些本应当在夏季里生长,而如今却在温室大棚里种植出来的蔬菜统称为“反季节蔬菜”。这些“反季节蔬菜”虽然一样的鲜嫩,一样的可口,一样的诱人,但其营养价值较夏秋季节自然环境中生长的蔬菜却是有所差异的。也就是说,有些蔬菜的营养价值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  相似文献   
376.
介绍钢铁企业含铁尘泥的处理、利用工艺及其特点,提出含铁尘泥利用应采取必要的均质化和除杂工艺,并尽可能缩短其处理流程,发挥含铁尘泥的最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7.
<正>当前,我国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事故易发期,全国范围内各类安全事故不时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杜绝各类违规行为,有效预防事故发生,是企业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简称研究所)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作为一家火炮技术研发中心,  相似文献   
378.
液化石油气(LPG)站安全距离已成为重要的社会安全问题,采用基于风险的方法确定安全距离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以个体自然死亡概率为基础,确定液化石油气站个体风险标准。采用小孔泄漏、中孔泄漏、大孔泄漏和完全破裂四种泄漏模式确定泄漏场景,以事件树形式给出泄漏物质连续释放和瞬时释放的各种事故后果,针对每种泄漏场景计算工艺单元相应的泄漏频率,采用时间因子进行修正。将后果与泄漏频率集合与一体,得出液化石油气站的安全距离。合理的安全距离对于液化石油气站工艺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安全平稳运行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79.
干扰广泛被认为是影响物种多样性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近年来,物种多样性对干扰的响应是生态学家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2002-2011年,在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对人为不同利用(干扰)方式形成的禁牧、轮牧、过牧和开垦4种不同区域中,通过对啮齿动物群落的物种数、物种总捕获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性指数等4个变量的时间序列资料的比较,分析了这些变量的年间变动特点及在不同干扰条件下的变动规律,并对不同干扰区各变量的趋势进行分析,探讨啮齿动物群落对不同干扰过程的响应。结果表明:4个变量的最高值均出现在受中等干扰的轮牧区中,物种总捕获率2003年出现了各区的第1个高峰,总捕获率分别为过牧区10.75%、轮牧区19.60%、禁牧区11.20%、开垦区10.55%;2008年出现第2个高峰,4个区物种总捕获率均达到了各区的最高峰,捕获率分别为过牧区29.60%、轮牧区34.15%、禁牧区14.20%、开垦区27.10%。过牧区与轮牧区群落物种总捕获率、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性指数显著相关(p〈0.05),变动规律相似。过牧区与轮牧区、禁牧区与过牧区、轮牧区与禁牧区之间的物种总捕获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过牧区与轮牧区相似度较高(I=0.8568);过牧区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为有显著的下降趋势(Y=-0.142 lnt+1.487,F=6.320,p<0.05),表明随着过牧时间的积累,对生境的干扰逐步加重,啮齿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会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380.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土壤中结合态农药的研究动向,叙述了土壤中农药的结合残留量、环境意义及结合残留的分析测试技术,尤其对超临界流体萃取结合残留的技术作了介绍,并对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出了还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