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5篇
安全科学   100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194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水生态环境保护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总结分析了日本滋贺县在保护琵琶湖水生态环境过程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全民参与的环保运动、合理行政制度条例的制定和企业高度的环保担当精神是琵琶湖水生态环境保护成功的关键举措。基于对琵琶湖水生态环境保护经验的深入剖析,提出了5条建议以推动中国水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62.
以泥饼含水率和污泥比阻为主要评价指标探究Fenton-like试剂(Co2+/H2O2)联合聚合硫酸铁(PFS)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可行性,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污泥脱水的条件;通过滤液中的SCOD、EPS、多糖和蛋白质以及Zeta电位、粒径等指标初步探讨其调理机制。结果表明:Fenton-like试剂联合PFS可以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当pH为2.98,Co~(2+)、H_2O_2和PFS的投加量分别为10.44,59.45,48.63 mg/g时污泥的脱水性能最佳,此条件下泥饼含水率从原污泥的79.77%降至(63.12±0.5)%,污泥比阻从原污泥的1.17×10~(13)m/kg降至(5.32±0.29)×10~(12)m/kg。Fenton-like试剂处理后,污泥粒径达到最小,破坏污泥絮体结构释放了束缚水和细胞内部水。投加PFS后已破碎的污泥絮体重新再絮凝,形成更加密实的新絮体,提高了污泥的脱水性能;污泥粒径和Zeta电位同时增大,说明再絮凝过程是以电中和的机理为主导的。  相似文献   
463.
中国城市轻型车的排放特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机动车实际上路排放测试系统对北京、重庆和成都3城市27辆轻型车进行了测试和分析;采用发动机比功率VSP、发动机负荷ES和排放单元BIN分析了轻型车瞬态排故的特征及影响排放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发动机技术和累计行驶里程对排放的影响很大,而VSP等概念还反映了道路坡度对排放因子的影响;由于城市道路坡度的差异,导致同一测试车辆在重庆和成都2个城市的排放水平相差10%~100%.  相似文献   
464.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酱油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处理酱油生产废水,探讨了进水COD、溶解氧、色度等工艺参数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膜污染问题.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当进水COD为505~1 209 mg/L、色度为180~200、浊度为251~471 NTU时,出水水质稳定,COD去除率平均达到90%,而色度、浊度的平均去除率也分别达到了79%和98%.在系统正常运行的2个月内,膜污染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465.
王庆华  袁浩东  金军  李鹏  马玉龙  王英 《环境科学》2018,39(3):1438-1444
本研究检测分析了我国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YT)、湖南省怀化市(HH)、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GZ)3个城市5个年龄段(≥60、50~59、40~49、30~39、20~29岁)人体混合血清中六溴苯(hexabromobenzene,HBB)、五溴甲苯(pentabromotoluen,PBT)、五溴苯(pentabromophenyl,PBBz)、四溴对二甲苯(tetrabromo-p-xylene,PTBX)等4种新型溴代阻燃剂(NBFRs)的含量水平.PBBz、PBT和HBB在人体血清中的检出率为100%.在3个城市中,NBFRs总含量、HBB含量、PBT含量、PBBz含量(除GZ外)均在年轻人群中有升高的趋势.在5个年龄段中,YT和HH均有明显的主要污染物,但GZ首要污染物不明显且4种NBFRs含量占比在5个年龄段中基本稳定.3个城市人体血清中NBFRs在5个年龄段中的组成分布呈现出不同的趋势,表明不同地区的污染来源不同.其中,工业较为发达地区(YT和HH)人体血清中NBFRs总含量高于欠发达地区(GZ)的水平.  相似文献   
466.
采集了珠江三角洲地区103名成年男性的血液和精液样本,运用冷冻干燥-ASE萃取-GC-MS方法测定了血液中多溴联苯醚(PBDEs)含量,并按照WHO的精子质量检测标准及仪器操作规范检测精液质量,分析了血液中PBDEs与男性精液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探讨了不同因素与血液中PBDEs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对血液中PBDEs含量的影响未呈现一致的趋势,除BDE-47外,不同体重指数(BMI)人群组单个PBDEs含量差异不显著,吸烟者血液中PBDEs含量高于不吸烟者,饮酒者和不饮酒者则与之相反,随着学历升高,PBDEs含量水平未有递增或递减的一致规律;BDE-153、BDE-154和BDE-183含量与精液浓度显著负相关,而PBDEs与精子活动性不相关.因此,血液中PBDEs含量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男性精液质量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67.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浙江省主要河流湖泊的污染现象引起社会关注,针对这个问题,浙江省提出"五水共治"的战略举措。典型案例表明:"五水共治"策略是解决水环境问题、化解水污染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等的成功策略。建议浙江省继续坚持可持续的长远战略规划,进一步多渠道多角度提升浙江水环境质量,促进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构建"协定水污染排放标准",并且通过水资源有偿使用对水资源使用者进行约束和规范。此外,建议推动政府与环保及金融机构战略合作,设立系列"环保基金"与绿色金融推进机制,使之走向环保产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468.
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NF)、单施化肥(NPK)、化肥+黑麦草(NPKG)、化肥+小麦秸秆(NPKS)和化肥+烟秆生物炭(NPKB)这5个处理,通过测定烤烟生育期土壤总呼吸速率(Rs)及其组分以及环境因子的动态变化,探讨了添加不同有机物料对烟田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NPK相比,NPKG和NPKS降低了土壤总呼吸和异养呼吸温度敏感性(Q10),NPKB提高了异养呼吸Q10;土壤呼吸与土壤水热因子的双因素拟合模型能解释土壤呼吸变化50%~80%.(2)添加有机物料显著提高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和根系干物质量,土壤异养呼吸(Rh)与DOC含量呈显著线性回归关系,土壤自养呼吸(Ra)与根系生物量呈显著抛物线型关系,R2为0.327~0.634.(3)烤烟生育期土壤呼吸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与NF相比,NPK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呼吸及其组分;与NPK相比,NPKG、 NPKS和NPKB处理Rs速率分别显著提高20.08%、...  相似文献   
469.
为探求不同形态水葫芦和污泥联合厌氧消化产沼气性能,在中温35±1℃条件下,设置了2个不同的TS浓度(TS=6%和8%),采用不同形态的水葫芦(水葫芦段、水葫芦浆、水葫芦渣、水葫芦粉和水葫芦汁)与污泥进行联合厌氧消化实验.结果表明,水葫芦和污泥联合厌氧消化的累积产甲烷量均高于对照组;添加水葫芦处理的累积产甲烷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水葫芦渣水葫芦浆水葫芦段水葫芦粉水葫芦汁,水葫芦渣处理的累积产甲烷量比水葫芦汁提高62.5%(TS=6%)和84.5%(TS=8%);系统TS浓度为8%时,各处理的TS甲烷产率均高于TS浓度为6%的结果,且水葫芦渣和污泥联合厌氧消化的产甲烷性能最好,表明水葫芦的压滤和粉碎有助于提高厌氧消化的产甲烷潜力.  相似文献   
470.
论文以四川冬小麦种植区1981—2012年88个县的气象观测数据和冬小麦生产数据为基础,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等方法,评价四川冬小麦产量对单个气候因子及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与脆弱性。结果显示:假设冬小麦生育期内平均气温和日较差升高1 ℃、降水量下降100 mm、辐射量下降100 MJ/m2,冬小麦的产量随之发生变化,全生育期降水量下降导致产量敏感的面积最大,占整个研究区域播种总面积的6.5%;而辐射量下降使产量脆弱的面积最大,为2.4%。从各个生育阶段来看,研究区域内冬小麦产量对播种到拔节期辐射量下降表现为敏感和脆弱的面积比例最大,分别占9.4%和7.9%。受到4种气候因子变化的综合影响,产量对冬小麦生育期内气候变化表现为敏感的面积占播种总面积的40.0%,在7个冬麦区均有分布,产量变化为-23.0%~9.5%;产量脆弱的面积占14.0%,主要分布在川西北高原大部及盆西、盆南和川西南的部分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