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5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85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固定相络合萃取剂处理水中苯酚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固定相络合萃取剂 YH- 1对水中苯酚进行了萃取与反萃取实验研究 ,考察了组成比、废水 p H、起始浓度、流速及再生次数对 YH- 1萃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络合萃取剂与聚合物质量比为 2∶ 1,废水 p H<8时 ,通过单级或多级操作 YH- 1能有效地萃取高浓度含酚废水中的苯酚 ,且再生率达 99.3% ,明显优于活性炭。总之 ,固定相络合萃取剂 YH- 1是一种操作范围广、高效、易再生的处理含酚废水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2.
张群  姜军  殷粉红 《环境科学》1993,14(5):90-90
用预蒸馏-重氮偶合比色法测定印染废水中的苯胺时,蒸馏过程中大量的泡沫出现,是影响测定结果准确度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对色泽很深,含酚量较高的废水加入消泡剂硅油Ⅰ以抑制蒸馏产生的泡沫。结果表明,在100ml水样中加硅油Ⅰ0.05-0.5ml即可收到理想效果。硅油Ⅰ性质稳定,不随水蒸汽蒸出,对测定无干扰。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1.6%=97.3%,蒸馏得率平均为96%。  相似文献   
103.
建立了松材线虫PCR检测标准化阳性对照及特异性强的PCR检测体系.根据松材线虫rDNA-ITS区和BxPe12基因的特异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并从中筛选出一对特异引物cqubs01/cquba01,该引物能从松材线虫特异性扩增出196 bp片段,而不能对其他种类线虫进行扩增.基于优化PCR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稳定的检测体系得以建立,检测灵敏度为100 ps/μL.以松材线虫基因组DNA为模板,以上述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将纯化后的PCR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之后转入大肠杆菌中,筛选出阳性克隆进行测序验证,最终获得了松材线虫的无害化阳性对照,建立了松材线虫标准化阳性对照的PCR检测体系.对来自于不同地区的12批次近100个样品进行了实际检测验证,其结果与实际发生情况一致,说明本检测体系稳定可靠.图3表2参8  相似文献   
104.
针对发泡聚苯乙烯料特点和再生工艺要求,设计了全自动回收再生装置,将泡沫垃圾转化成体积小,密度大的聚苯乙烯再生颗粒。装置采用粉碎、加热融化、冷却和切粒的工艺路线,并根据运行自动化的要求,采用PLC和触摸屏技术,研制了自动控制系统经实际运行调试,产品质量符合要求,生产效率达50~80kg/h。  相似文献   
105.
沼泽红假单胞菌高效产氢hupL缺失突变株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湖底淤泥分离的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CQU01作为出发菌株,构建吸氢酶大亚基基因hupL缺失突变株,以提高光合细菌菌株的产氢效率.以PCR扩增的hupL两侧hupS 和 hupC基因为同源重组双交换臂,连入pMD18-T载体;再将hupS, hupC 和Kmr基因与经SalⅠ和HindⅢ双酶切的pSUP202,构建靶向自杀载体pBPZ.经接合转移转化R. palustris CQU01菌株,成功获得沼泽红假单胞菌吸氢酶活性缺失突变株R. palustris CQU012.测定突变株的吸氢酶活性及生长和产氢特性,结果表明,突变株的产氢量比野生菌株提高了约50%,而生长特性与野生菌株没有显著差异.R. palustris CQU012 吸氢酶缺失突变株可望为工业废水的生物治理提供高效产氢工程菌株.  相似文献   
106.
氯苯甲酸植物毒性实验中抗氧化酶变化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氯苯甲酸(CBA)的植物毒性,评估生物化学参数能否作为CBA植物毒性的指示因子,采用对CBA敏感的小白菜种子和大白菜种子进行暴露实验,在根伸长抑制率为10%~50%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研究了CBA剂量-抗氧化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CBA质量浓度的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体上呈逐渐上升至峰值然后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逐渐降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SOD活性近似,呈先升后降趋势,但幅度大于SOD活性.对CBA剂量-酶活性抑制率进行了回归分析,对拟合效果进行了显著性检验(P<0.05),并求出相应的半效应浓度(EC50),实验材料的SOD和CAT活性的EC50均在实验区间之外,POD活性的EC50则在实验区间之内,表明在实验区间内,SOD和CAT活性不敏感,POD活性为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7.
长江流域泥沙特点及对流域环境的潜在影响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泥沙是流域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通量,对流域环境具有直接影响。近40年来,长江上游流域的植被覆盖率减少近一半,水土流失扩大了一倍多。金沙江下游干支泥沙80年代较60年代增加了12%-60%,而通过长江宜昌站的泥沙年平均输沙量则没有增加。由水土流失、山地灾害等带给流域系统的泥沙大部分堆积在各支流的中下游河道。50%以上的支流河道出现了严重的泥沙加积,加积速率可达5-20cm/a,部分支流因泥沙过只而呈辫状河特点。支流河道泥沙的过度液积,构成长江环境的巨大隐患。当发展到一定程度或环境突然变化,堆积在支流的泥沙必然会进入主河道。一旦爆发,将严重影响到长江环境的安全。应尽快开展长江流域上游和支流泥沙的运移和淤积现状及规律调研。  相似文献   
108.
我国现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雷  殷建平  刘珩  黄庆  杜建伟 《四川环境》2010,29(3):121-126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我国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与完善,在有效加强环境管理,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从现实看,其并未能从根本上遏制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各级政府的发展观、环境职能部门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评价机构的中立性、环境报告编制的技术性缺失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缺憾等问题都严重制约着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发挥,只有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完善制度、科学评价,公正审批和有效监督才能让环境影响评价真正成为环境的守护神,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9.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其高堤防高洪水位(高出堤内地面大于13 m)危险态势的形成,是由于一方面在地质构造控制下堤内地面沉降,另一方面大堤不断加高,荆江洲滩不断淤积抬高和洞庭湖出流顶托,造成同流量水位不断升高,结果是洪水位与堤内地面势差不断加大,形成恶性循环。三峡水库建成后,具有调蓄长江上游洪水的巨大空间和能力,但没有改变形成荆江高洪水位的地质作用及过程。在高堤防高洪水位形势下,加上大堤管涌、岸崩、地震等致灾地质因素的作用,荆江有向北溃决,自然分流的趋势,其中尤以沙市湾迎流顶冲的盐卡段更具有危险性。为避免发生区域性重大地质环境灾害,协调人、地、水关系,给水沙以出路和洪水资源化已迫切地摆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对青海省环保局系统“四五”普法和“十五”时期依法治理工作的回顾,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对开展“五五”普法和“十一五”时期依法治理工作提出了六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