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83篇
安全科学   45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237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以个体生活资源基本需求为计算单位,探讨陕西生态总资源承载人口能力,预测陕西人口发展与生态资源的关系。根据本文给出的计算方式,陕西耕地资源与人口数量35年后基本饱和;草场资源严重超载畜牧,人均草场资源远低于实际需求;森林资源已经供不应求;水资源对于人口数量严重紧缺,渭河水质污染严重。面对这一现实,陕西需要坚持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加强土地综合管理;提高草原保护意识,加大草原建设力度;依法管理和保护森林资源,扩大用材林营造面积;加强节约用水意识,充分保护和合理开发水资源。  相似文献   
242.
施氏矿物是天然的砷吸附剂,但其存在酸性条件下对As(III)吸附性能较弱且无法对As(III)氧化降毒的缺陷. 采用液相沉淀法成功制备出锰氧化物负载施氏矿物(MnOx@Sch),研究锰负载量、初始pH值和共存离子对MnOx@Sch去除As(III)的影响,并采用吸附动力学结合XPS、FTIR及TEM等表征探究该过程的机理. 结果表明:在初始pH=3、投加量为0.5 g·L-1、As(III)初始浓度为1 mg·L-1的条件下,As(III)与MnOx@Sch反应后的剩余浓度仅为2.42~3.38 μg·L-1.MnOx@Sch去除As(III)受初始pH影响较小,H2PO4-共存时As(III)去除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 MnOx@Sch 去除As(III)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内扩散方程. 液相化学组分和固相产物表征分析显示MnOx@Sch对As(III)的去除机理可概括为As(III)氧化、静电吸附和络合配位及配体交换. 研究结果可为施氏矿物及其改性材料应用于酸性矿山废水砷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3.
为同步高效利用废弃蓝藻和产出活性光合细菌,研究了蓝藻基质中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的生长潜势和碳氮磷转化规律.结果表明,温度30℃,光照2000lx,蓝藻浓度>0.87g/L,即可促进R.palustris PUF1生长;蓝藻浓度3g/L,培养108h,PUF1OD650虽低于ATYP培养基,但细菌叶绿素a(Bchl a)浓度与ATYP基质相当,表明蓝藻基质可能促进了PUF1光合色素的合成.在细菌对数期后期补加小分子有机酸显著促进蓝藻基质中PUF1再生长,252,444h OD650分别是培养108h的191.75%和269.24%,Bchl a分别是108h的206.68%和276.17%.444h蓝藻基质中OD650和Bchl a分别是ATYP基质中的130.88%和160.62%,表明长期培养条件下应用天然蓝藻基质更适宜活性PUF1培育.通过分析干物质和藻液中的碳氮磷含量和浓度发现,蓝藻基质中可供给PUF1直接利用的溶解性碳氮磷浓度不平衡,表现为氮充足,碳少量,磷限制.提高蓝藻基质中生物可利用碳浓度对强化光合细菌生长和碳氮磷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4.
针对开关柜局部放电检测环境复杂,故障信号定位时间长,准确性差的问题,结合现场实际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基于特高频(Ultra High Frequency,UHF)、暂态地电压(TransientEarth Voltages,TEV)和超声波等检测技术的开关柜局部放电综合检测方法。应用结果表明:综合检测方法能避免干扰信号对检测结果分析判断的影响,快速、有效地检测出开关柜局部放电缺陷。  相似文献   
245.
毕耜明 《安全》2015,(11):8-11
本文针对高温高压管道焊接时产生的密集性气孔进行了分析,查明了产生的原因,在更换管道处理过程时,由于受现场条件限制,在不便于开展常规热处理工艺的情况下,采取了变更设计材质、重新选择焊接方法的方案,制定了适合的施工工艺并予以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246.
2013年1月中国中东部大气重污染期间上海颗粒物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27,自引:10,他引:17  
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连续遭受多场大范围、长时间、高强度的灰霾天气.期间,本研究采用在线连续观测手段测量了上海市城区大气中气态污染物、颗粒物的质量浓度、细颗粒物的化学组分等,获得了高污染过程中颗粒物的污染特征.观测结果显示,1月份期间PM10、PM2.5与PM1.0平均浓度分别为(125±75) μg·m-3、(82±54) μg·m-3和(44±27) μg·m-3,PM2.5/PM10为65.0%±13.0%,能见度小于10.0 km的累计时间长达284 h,占整月小时数的38.2%.灰霾期间大气PM2.5中SO42-、NO3-、NH4+和OM分别占PM2.5的21.5%±4.9%、22.8%±5.9%、15.9%±3.1%和20.4%±4.3%,其中,二次组分(SNA+SOA)占PM2.5的65.7%±8.4%,表明灰霾期间二次组分对PM2.5的贡献较大;灰霾期间还测得较高的SOR和NOR,分别为0.335±0.121和0.229±0.066,说明SO42-和NO3-的生成效率较高;较高的/比值(1.137±0.438)表明灰霾期间机动车的污染较明显.研究发现,随着PM2.5质量浓度不断地增加,SNA的比例明显上升,期间NH4+对SO42-、NO3-等酸性物质的中和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灰霾期间,因受低温和高浓度颗粒物的影响,上海地区的大气对有机物的氧化能力明显减弱,昼夜OC/EC值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247.
生态保护是一个新兴的事业,应以理论创新为动力,广泛吸收国际上的先进思想和理念,从深层次的角度去认识、思考和解决我国当前的生态问题.本文从理论创新的一般性特征谈起,指出“生态系统方式”的管理思想是生态保护理论创新的主要内容,并阐述了这一管理思想的实质.  相似文献   
248.
选取酯类液晶为研究对象,通过气相色谱仪-质谱仪联用(GC-M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研究了不同酸浸参数对其分解转化及产物类型的影响,利用ECOSAR毒性评估软件评价了酸浸产物的毒性及环境风险.结果表明:液晶酸浸分解转化率随硫酸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的提高而增加,分别最高可达46.3%、25.33%、35.41%,且对比发现转化产物类型不受酸浸参数变化影响;酯类液晶在硫酸强氧化作用下分解成含有酰基、羧基、羟基等自由基的化合物,这些自由基再进一步结合,最终生成液晶中间体及小分子有机物,酯类液晶酸浸产物包括氰基联苯酚、环戊酸,2-乙酰基-5-甲基-、3-壬烯酸、4-戊基苯酚这4种物质,分解产物类型与液晶结构有关;酸浸产物除环戊酸,2-乙酰基-5-甲基-外,均为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具有潜在威胁,需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249.
臭氧作为大气中的二次污染物,其形成和变化复杂,臭氧预报更是当下空气污染治理的难题之一.通过分析2014~2017年佛山地区近地面O3浓度与高低层气象要素的关系,建立了佛山O3浓度预报方程,并进行了检验和应用.结果表明,佛山近地面O3的变化与高低层气象要素关系密切,气温和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与O3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对湿度、总(低)云量和风速等与其呈负相关;高浓度O3污染发生的气象条件为小风速、晴间少云、低相对湿度、较长的日照时间和较高的温度,高浓度O3潜势指数(HOPI)和风向指数(WDI)的定义可以较好地衡量O3污染气象条件的好坏;综合考虑HOPI和不同高度WDI等13种气象要素,采用多指标叠套和多元逐步回归建立了佛山地区臭氧浓度预报方程;利用2018年资料检验发现,模拟值与实测值二者的相关系数R可达0.82,预报方程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和可预报性.  相似文献   
250.
以盐酸活化凹土(ATP)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和变温处理法制备Mo-Mn-ATP催化剂,考察了Mo和Mn的总负载量、Mo和Mn的摩尔比、焙烧温度、反应温度等对催化剂催化氧化模拟烟气中Hg0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催化剂的抗硫性能。结果表明,Mo和Mn的总负载量10%、Mo和Mn的摩尔比1∶3、焙烧温度400℃、反应温度120℃时,Mo-Mn-ATP催化剂的脱汞效果最好,达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