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0篇
安全科学   44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99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41.
九江市环保局1989年元月28日,委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进行九江市1988年11月29日大气污染事件调查.为此,我们曾3次到九江市及九江炼油厂,九江二电厂等单位调查,采样,实验室化验分析,大气扩散模型计算等工作,整个调查、分析工作历  相似文献   
242.
有机硫化合物,尤其是乙基硫醇是污染环境的重要恶臭物质.由于其臭味强烈,同时对末稍神经影响较大,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在石油化工集中的工业区的废水和废气中,有机硫化物含量很高.  相似文献   
243.
2009年-2010年采集汀溪水库和坂头水库水样,制片,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汀溪水库藻类共有4门,其中,蓝藻门最多,其中的拟浮丝藻数量高达5.4×107个/L,其次是绿藻门,再次是硅藻门,甲藻门最少。坂头水库藻类共有4门,其中,硅藻门最多,其中的颗粒直链藻数量达到1.01×107个/L;绿藻门、甲藻门和蓝藻都非常少。根据指示藻类标准初步鉴定坂头水库和汀溪水库属于中-富营养化型(β-α-ms)水体。同时分析和讨论了藻类引起的潜在水质问题。  相似文献   
244.
陈华  宏涛 《安防科技》2013,(3):18-21
新年伊始,从公安部消防局督察组的调研结果中了解到,经抽样调查,陕西省市政消火栓的欠账率已高达61%。以延安为例,延安市应建市政消火栓501个,目前只有125个,其中完好的有64个,其完好率大约为60%。又以铜川市王益区、耀州区为例,王益区的20个市政消火栓中仅有11个好用,而实地抽查耀州区市政消火栓2个,其中有1个出水口闷盖丢失。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反差令人唏嘘,消火栓困顿的命运不断拷问着全社会安全的底线,也阻挡着人们迈向幸福彼岸的步伐。  相似文献   
245.
在对环境科技能力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评级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熵权法的环境科技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并对位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13个省市2006~2010年的环境科技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市环境科技能力远高于其他省市,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但这种差距在逐步缩小。  相似文献   
246.
研究了烟草在重度富营养化水培条件下的生长特性、根的解剖结构,对其净化效果进行了观测,并对烟草在重度富营养化水中的生长特性变化原因、适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47.
本文摸索了改性粉煤灰处理含酚废水的实验工艺条件,确定了反应条件、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  相似文献   
248.
通过对2020年位于洱海湖区周边4个站点大气降水的实地监测,定量揭示了大气湿沉降不同形态氮素(TN、DTN、AN、NN、NIT、PN)的浓度和时空分布规律,探讨了氮素沉降通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而明确了大气氮湿沉降对湖区外源性氮素输入的贡献程度,评估了氮素湿沉降入湖负荷对湖区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监测点降水中氮素浓度年内总体呈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总氮浓度为0.18~8.73 mg/L,平均浓度为1.34±0.686 mg/L,氮素浓度呈现干季高湿季低的变化规律;氮素湿沉降通量月际变化大致呈M双峰型,沉降通量峰值出现在浓度最低但降雨量最大的8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沉降通量与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沉降通量AN/NN为1.97,农业生产活动的氮素排放是湿沉降的主要来源;2020年洱海湖面湿沉降总氮直接输入负荷量约为170.11 t,其中铵态氮86.86 t,硝态氮51.58 t,总氮直接入湖负荷约占流域农业面源排放量的6.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