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96篇
安全科学   140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77篇
综合类   292篇
基础理论   57篇
污染及防治   51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71.
采用恒温水浴法制得纳米β-Fe OOH,将其负载在改性沸石(SMZ)上制得复合材料β-Fe OOH/SMZ。用β-Fe OOH/SMZ吸附溶液中的Cr(Ⅵ)。考察了吸附时间、溶液p H、初始Cr(Ⅵ)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其吸附Cr(Ⅵ)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β-Fe OOH/SMZ对Cr(Ⅵ)的最佳吸附时间为5 h,适宜的溶液p H为6.0;随着初始Cr(Ⅵ)质量浓度的增加,β-Fe OOH/SMZ对Cr(Ⅵ)的吸附量逐渐增加;在β-Fe OOH/SMZ加入量为5.0 g/L、溶液p H为6.0、初始Cr(Ⅵ)质量浓度为250 mg/L、吸附温度为25℃的条件下,吸附量最高(为22.1 mg/g)。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适用于描述β-Fe OOH/SMZ对Cr(Ⅵ)的吸附过程。该吸附由多个过程共同控制,颗粒内扩散并非唯一控速步骤。Freundlich等温方程比D-R等温方程更适于描述Cr(Ⅵ)在β-Fe OOH/SMZ上的吸附行为,β-Fe OOH/SMZ对Cr(Ⅵ)的吸附为多层吸附。  相似文献   
672.
源自铅酸电池回收的再生铅已成为世界铅产量的主要来源,铅酸电池生产也占据了世界铅消耗的80%以上,促进废旧铅膏的处理并直接用于电池的制作研究.采用“湿法脱硫-煅烧”的技术路线处理负极铅膏得到氧化铅.考察了回收铅粉的理化特性,并依据其固有特性,优化了负极板的和膏、固化、化成工艺.得到的样品电池展现出与传统球磨铅粉同样优异的性能.  相似文献   
673.
猫跳河流域梯级水库磷的夏季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了我国第一条全流域梯级水电开发的河流--猫跳河中梯级水库对磷的拦截效应。于2007年丰水期7~9月在猫跳河流域采集水库坝前分层水样以及下泄水,分析和测试水样中的总磷和正磷酸盐。结果表明:丰水期猫跳河流域梯级水库内部总磷和可溶性正磷酸盐变化趋势相似,而下泄水的磷含量均大于该水库表层水体的磷含量。在猫跳河流域的梯级水库中,上游水库(红枫湖和百花湖)的磷含量明显高于各下游水库,即猫跳河流域各水库顺水流方向磷含量具有逐渐减少的特征,说明该流域梯级水库开发对于全流域磷具有梯级拦截效应;另一方面,各水库的富营养化指数表明该流域各水库均处于较高的富营养化状态,全流域富营养化状态差别与磷的分布特征相似,表现为顺水流方向减弱的规律。  相似文献   
674.
2007年7月对乌江上游河流、乌江干流上的3座不同库龄的梯级水库(洪家渡水库、东风水库、乌江渡水库)表层及垂直剖面水体的可溶性硫酸盐的硫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在垂直剖面上,洪家渡水库硫同位素值(δ^34 S)介于+0.3‰~+3.1‰,下泄水为-0.7‰;东风水库护‘S值介于-7.5‰~-5.5‰,下泄水为-6.8‰;乌江渡水库铲‘S值介于4.3‰~-0.6%0,下泄水为2.9‰。上述结论表明,硫同位素组成变化反映了水库硫的不同来源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不同水库表层和垂直剖面水体的硫同位素平均值有差别,水库表层的硫同位素比值主要受输入水体的控制,垂直剖面由表层向下硫同位素比值偏负,主要是由于生物作用以及有机硫的氧化造成的。  相似文献   
675.
巨型结构风激振动特性非常复杂,其动力性能受多种参数的影响。为合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以某48层巨型钢结构为研究对象,针对无控、设置粘滞阻尼器和粘弹性阻尼器三种分析工况,系统研究了其在平均风和脉动风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通过结构顺风向侧移响应、构件内力响应及顶层加速度响应等一系列数据,揭示了风速攻角、基本风压、附加阻尼比及二阶效应等对此类结构体系风振控制动力性能的影响规律与变化趋势,并依据分析结果对其抗风分析与设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因而具有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76.
房江育  汪正华  石海兵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11):973-974,996,F0004
阐述了以生物进化论和生物全息论为理论依据的植物水生诱变技术,利用植物水生诱变技术进行了陆生花卉的水培研究,总结了水培花卉操作步骤和根系诱导之后的养护。  相似文献   
677.
对清水河灌溉季和非灌溉季各采样点位的水化学指标和硝酸盐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运用贝叶斯混合模型MixSIAR模型定量识别了该河流硝酸盐来源,以期了解灌溉对地表水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清水河水体呈弱碱性,水体氮类以硝酸盐为主,Cl-和SO42-时空变化特征一致,通过NO3-/Cl-比值和Cl-浓度的关系,结合清水河地区土地利用、工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揭示了清水河水体硝酸盐受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和化学氮肥源的影响较大.MixSIAR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土壤有机氮、化学氮肥和畜禽养殖对灌溉季水体的贡献率较大,分别为24.8%、24.5%和22.8%,生活污水和大气氮沉降的贡献率分别为14.4%和13.6%;而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和土壤有机氮对非灌溉季水体的贡献率较大,分别为26.7%、23.4%和20.4%,大气氮沉降和化学氮肥贡献率分别为16.5%和12.9%.农业灌溉增加了地表水硝酸盐的含量,灌溉季中农用氮肥的施用率较高,贡献了主要的硝...  相似文献   
678.
碳酸盐岩风化壳中的土壤蠕滑与岩溶坡地的土壤地下漏失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0  
本文给出了碳酸盐岩风化壳中土壤蠕滑的证据,阐明了土壤蠕滑等块体运动在喀斯特风化壳形成演化中的机制,并用以解释喀斯特风化壳岩土界面的突变接触,和土下基岩表面光滑的现象;提出了岩溶坡地的土壤侵蚀是化学溶蚀、重力侵蚀和流水侵蚀叠加的观点,分析了岩溶坡地土壤地下漏失和土地石质化的过程;最后讨论了植被破坏和土地垦殖等人类活动,破坏植物根系的网固作用,增加径流入渗,促进地下管道侵蚀及其上覆土壤的沉陷补给,加剧了纯碳酸盐岩坡地土壤地下漏失和土地石质化。  相似文献   
679.
西南岩溶山地坡地石漠化分类刍议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现行的西南岩溶山地石漠化程度分级标准过于简单,只能表征坡地的无植被覆盖的石质土地面积比例,不能反映石漠化前后地面物质组成和植被景观的变化。本文提出的石漠化分类,是土壤流失程度、石漠化程度和地面物质组成类型的叠加分类。这一分类较全面地反映了石漠化坡地的现今景观特征和石漠化前后的景观变化,可以更好地满足石漠化成因分析、石漠化治理规划编制和治理措施选择的需要。  相似文献   
680.
为明确敦煌莫高窟窟区环境和旅游旺季应急开放洞窟内微环境可吸入颗粒物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文章采用Metone ES-642移动式粉尘颗粒物监测仪对窟区和第100窟内PM10浓度进行实时监测。结果表明,窟区与第100窟内实时PM10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994.0μg/m3、0~997.6μg/m3,年平均值分别为24.0μg/m3和24.6μg/m3,最高值均出现在夏季(8月)的一次沙尘暴期间,PM10浓度日均值范围分别为1.64~547.19μg/m3、4.49~537.86μg/m3;窟区和第100窟内PM10浓度的年超标率分别为8.77%和9.32%,超标率较高的月份都集中在沙尘暴频发的春、夏两季;ρIO值的年变化表现为监测期2016年6-10月以及次年的5月(即旅游旺季)比值大于1,游客参观活动对窟内颗粒物浓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