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17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6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介绍了惩罚的定义、类型、作用及负效应。重点阐述了在安全管理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惩罚。  相似文献   
22.
23.
汪莉  陈尧  蒋文举  雍晓蕾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11):118-121,129
文章对比研究了污泥活性炭(AC)和1%软锰矿改性的污泥活性炭(ACP)对溶液中Cu2+的吸附特性,考察了时间、pH值和吸附剂投加量等因素对吸附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下,180 min后Cu2+吸附达到平衡,pH=4.8时吸附效果最优;伪二阶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能很好地拟合两种污泥活性炭的吸附反应。通过计算,室温下,改性前后的污泥活性炭Langmuir模型的饱和吸附量Qm分别是78.13 mg/g和94.34 mg/g。在初始浓度200 mg/L,pH=5,吸附剂投加量为2g/L时,1%软锰矿改性的污泥活性炭对Cu2+的最大吸附量为90.15 mg/g,比未改性时提高了23.33%。  相似文献   
24.
采用连续反应器,考察了铬渣水浸工艺参数,研究了铬渣中Cr(VI)的水浸动力学。结果表明,铬渣水浸过程速率为通过固膜的扩散所控制,通过对整个过程分阶段分别进行拟合,建立了Cr(VI)水浸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后阶段反应模型在α=0.05上显著,两个反应阶段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8 kJ/mol和10.25 kJ/mol。  相似文献   
25.
赵发  汪莉  邢奕 《环境工程》2007,25(2):43-45
实验证明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去除室内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在合适的流量和较高的放电电压下,可以达到90%以上的去除效果。但是如果对其产生的臭氧、CO等气体不加以处理,会对室内空气造成二次污染。本研究以等离子体技术净化室内空气后产生的尾气为研究对象,考察利用催化转化技术去除这类尾气的效果,并探讨合适的后置催化剂和催化温度。  相似文献   
26.
臭氧氧化对ASBR/SBR工艺SBR段污泥和上清液的性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臭氧氧化对ASBR/SBR工艺中SBR段污泥性质和上清液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臭氧投加量为0~0.349 g O3/g MLSS时,随着施加臭氧浓度的不断增加,MLSS、MLVSS和污泥的生物活性明显降低,但污泥的沉淀性却增强了.污泥上清液中,TN、NH4+-N、NO3--N、PO43--P和多糖浓度均随着臭氧投加...  相似文献   
27.
生活污泥添加其干基质量6%、12%和18%生石灰稳定干化30 d,对不同时期混合物的理化指标进行取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生石灰稳定干化污泥,污泥的脱水性能得到有效改善,有机质和氮素的损失率分别为14%~29%和23%~26%,磷素含量稳定;微生物检测表明添加18%的生石灰能够有效杀死蛔虫卵。  相似文献   
28.
29.
DDT废弃处理与环境修复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DT是首批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中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一,我国在20世纪60~80年代曾大量生产和使用。本文阐述了国内外有关DDT的废弃处理技术与环境修复技术,并按原理将其概括为物理法、高温热解法、化学还原脱氯法、化学氧化法、机械化学法、生物法等几类,介绍每项技术的机理及应用情况。本文还对DDT的废弃处理技术和环境修复技术目前需要研究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0.
典型污染场地六六六残留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历史上受某六六六(HCH)生产企业污染的场地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和研究土壤中HCH的污染水平和污染分布趋势.结果表明,∑HCH值最大为271.72 mg·kg-1,HCH污染主要集中在表层(深度:0~20 cm)、亚表层(深度:20~40 cm)土壤,表层、亚表层土壤中HCH含量远高于深层(深度:40~150 cm)土壤中HCH含量;β-HCH含量最高,远高于其他3种异构体;通过Kriging法插值,画出表层土壤中∑HCH的等值线图,可清晰地看出HCH的分布趋势.本污染场地表层的硬化阻止了雨水的浸润作用,使HCH向下迁移缓慢,HCH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HCH污染深度较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