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2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10篇
安全科学   144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88篇
综合类   342篇
基础理论   68篇
污染及防治   59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气相色谱法估算多环芳烃的辛醇/水分配系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6环多环芳烃(PAHs)气相色谱保留时间(RGC)与HPLC保留值及与辛醇/水分配系数(KOW)对应关系的研究,发现RGC与HPLC保留值主KOW间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建立了RGC与KOW间的一元回归方程,并对包括EPA16种优先控制的PAHs在内的33种多环芳烃化合物的KOW值进行估算,估算值的相对误差为0.10%-12.10%,平均值为4.51%。  相似文献   
82.
<正> 六月二十九日-七月二日,湖北省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监测及环境质量评价专业委员会在武昌召开环境质量学术研究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全省环保战线各系统五十余名代表,省环保局和省环境学会的领导同志亲临大会指导。会议交流了学术论文,研究报告33篇。内容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水资源环境容量,质量评价指数的研究与应用,区域环境水质及大气噪声污染的调查与评价,湖泊富营养化及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报告等等。  相似文献   
83.
苯酚及其氯代物对大型[氵蚤]的毒性效应和微观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生物急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5种酚类化合物对大型[氵蚤]的急性毒性效应,并利用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对实验测得的毒性数值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有效的毒性估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大型[氵蚤]的幼溪接触不同化合物的不同浓度,活动会受到抑制,甚至死亡,苯酚、4-氯酚、2,4-二氯酚、2,3,4-三氯酚和五氯酚的48hEC50分别为9.15、4.64、4.40、1.92、0.37mg/L;根据化学物质对[氵蚤]类的毒性评价标准,这5种化合物都属高毒物质,其中五氯酚具有极高毒性。另外,五氯酚对大型[氵蚤]的致毒关键步骤不仅包括传输分配过程还有生化反应。  相似文献   
84.
为调查研究天津市家用生物质颗粒采暖炉的污染物排放性状,同时为政府的政策制定提供技术依据,研究了天津地区生物质燃料成分和采暖炉不同运行负荷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稻杆和棉杆两种成型燃料在同一采暖炉的相同工况下燃烧时,稻杆灰分含量较棉杆高,造成较高的烟尘和CO排放,同时稻杆较棉杆S元素含量低,导致SO2排放较低.棉杆成型燃料在同一容量的采暖炉上燃烧时,随着燃烧器负荷的增加,CO和SO2的排放增加,NOx的排放减少.两种生物质成型燃料在该采暖炉上燃烧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种类均依次为酮类、苯系物、醛类.本工作试验用家用生物质颗粒采暖炉运行过程中NOx、CO、SO2、烟尘的平均排放值分别为672.70,2297.94,124.00,109.35mg/m3,存在污染物排放超标的现象,可通过增添水浴除尘设施,合理调节不同燃烧负荷下的风机送风量,维持适宜过量空气系数,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同时还需制定合理的标准和政策加强对家用采暖炉和成型燃料质量的监管.  相似文献   
85.
介绍了具有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用内标法在毛细色谱柱上测定百菌清的试验方法.通过内标物的比较得出,四氯间二甲苯是内标法测定百菌清的理想内标物.此方法精密度可达到RSD=0.32%,平均回收率可达到97.8%,方法检出限0.133μg/L,各项指标均优于现行国标方法GB/T5750.9-2006(9).  相似文献   
86.
水源水中典型化学品突发污染的应急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被典型化学品双酚A(BPA)与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污染原水的应急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可有效去除双酚A和DEP.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Elovich模型较好地描述粉末活性炭对原水中BPA和DEP的吸附过程.中试条件下,50 mg/L的粉末活性炭可分别将原水中浓度约为500 μg/L的双酚A和3.3 mg/L的DEP处理达标.炭砂滤柱对2种化学品的动态吸附表明,BPA和DEP的去除率受它们初始浓度的影响较小,在滤速为5.1~15.3 m/h的范围内BPA和DEP的去除率基本不受滤速的影响.当同时采用粉末活性炭和炭砂滤柱工艺时, PAC的吸附过程是去除污染的主要阶段,炭砂滤柱可以作为粉末活性炭的有效补充保证一定的安全系数.KMnO4和Cl2均不能氧化DEP,3 mg/L的KMnO4和1.5 mg/L的Cl2可几乎完全氧化水中浓度为850 μg/L的BPA,BPA的氯化产物和KMnO4的氧化产物及其毒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5 mg/L高锰酸钾和PAC联用对去除DEP无协同作用,对去除BPA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7.
于2007年7月(夏季)、10月(秋季)2次对猫跳河流域河流-水库水体样品进行了采集,分析其水化学组成特征,溶解无机碳(DIC)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研究了猫跳河流域河流-水库的碳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目的是阐明梯级水库拦截后河流的碳元素含量和碳同位素(δ13CDIC)组成的分布特征.水体DIC及其同位素(1δ3CDIC)组成的总体特征为:DIC含量夏季低于秋季,夏季DIC含量为1.35~2.84 mmol/L,平均值为2.12 mmol/L,秋季DIC含量为2.03~3.98 mmol/L,平均值为2.67 mmol/L;1δ3CDIC值则相反,夏季较秋季偏正,其1δ3CDIC值流域夏季为-10.3‰~-5.1‰,平均值是-8.6‰,秋季为-13.0‰~-6.9‰,平均值为-9.0‰,表明夏季藻类光合作用优先富集12C,水体富集13C.夏季水库的DIC含量随着深度的加深而增大,而δ13CDIC值则随着深度的加深而偏负,表明表层水体受藻类生物作用影响较大,下层水体主要受有机质的降解影响.DIC含量从上游至下游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δ13CDIC值从上游至下游呈逐渐偏负的趋势,表明河流受水坝拦截后河流水化学性质发生了改...  相似文献   
88.
为深入分析铜绿微囊藻水华暴发对水体有机质、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蓝藻水华暴发对湖泊内源氨基酸和有机质的贡献及养分循环机制,采集太湖北部富营养化区域梅梁湾中的水样,用于在室内培养太湖蓝藻水华优势种——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采用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铜绿微囊藻生长、衰亡过程中氨基酸的摩尔浓度及其组成特征的变化,探讨藻类产生的氨基酸和有机质对湖泊水体中有机质、TC(总碳)及DTN(溶解性总氮)的贡献. 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氨基酸对水体中TC、DTN、TOC(总有机碳)的贡献率分别为23%~37%、46%~93%和46%~83%;在衰亡期,水体中难降解氨基酸(如甘氨酸、丝氨酸、丙氨酸和赖氨酸)的摩尔浓度(c)为60.4 μmol/L,显著高于同时期易降解氨基酸(如酪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和精氨酸)的摩尔浓度(40.9 μmol/L);c(D-氨基酸)/c(L-氨基酸)由初始的0.28降至0.09,表明在铜绿微囊藻对数生长至衰亡期间,水体中有机质的降解程度逐渐降低. 研究显示,在水体有机质降解程度降低的同时,氨基酸摩尔浓度逐步增加,因此大量未降解的氨基酸沉积下来成为水体有机质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89.
基于西安市典型社区问卷调查数据,采用语义差别法、假设检验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新城市贫困群体生活环境感知与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新城市贫困群体生活环境感知存在局限性,绝大多数生活环境感知指标都偏向中等水平。在居住面积、设施状况等指标上,主观感知与客观事实的偏差较大;新城市贫困群体生活环境感知存在群体差异,户籍对生活环境感知影响显著,职业、年龄、受教育程度仅有部分影响,性别基本无影响;影响新城市贫困群体生活环境感知的社区环境指标可归纳为居住环境因子、住房条件因子、社会环境因子和居住区位因子。其中,居住环境因子影响强度最大,其他各因子依次减弱。  相似文献   
90.
综合分析1991年至2010年声环境质量二十年演变规律,得出环境噪声在污染治理方面所采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