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91篇
安全科学   130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299篇
基础理论   66篇
污染及防治   44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31.
为了解决低熔点含氟氯类危险废物(简称"危废")在回转窑焚烧炉内燃烧时,灰渣熔化导致窑内结圈的问题,实验采用氧化物分析纯(SiO2、Al2O3、CaO、Fe2O3、Al2O3)和NaCl、KCl、NaF分析纯来模拟危废炉渣组分,研究了危废焚烧炉灰渣的熔融特性,并采用神经网络预测危废灰渣的熔融温度.结果表明,SiO2、Al...  相似文献   
632.
苯并[a]芘和菲对缢蛏血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苯并[a]芘和菲对缢蛏的毒性效应,将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分别暴露于浓度为0.45 mg·L-1、0.15 mg·L-1、0.05 mg·L-1苯并[a]芘溶液和0.45 mg·L-1、0.15 mg·L-1、0.05 mg·L-1菲的溶液中,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彗星实验)技术检测不同暴露时间缢蛏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程度,对照组为清洁海水。结果显示,高浓度(0.45 mg·L-1)苯并[a]芘溶液和(0.45 mg·L-1)菲溶液在短期(7 d)内即可导致缢蛏血细胞显著的DNA损伤,并且随苯并芘[a]和菲浓度的增大和暴露时间的延长,DNA损伤程度增加。21 d恢复实验后,各浓度组DNA损伤又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中高浓度组(0.45 mg·L-1和0.15 mg·L-1)与对照组仍显著性差异。两种多环芳烃物质对缢蛏血细胞的DNA损伤作用均存在较显著时间-剂量-效应关系。其中,苯并芘[a]对缢蛏血细胞的DNA损伤作用要高于菲。  相似文献   
633.
以0号柴油水溶性成分(water soluble fraction of No.0 fuel oil,WSF)为污染物,采用暴露试验法研究了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肝脏、鳃和肌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和脂质氧化水平(MDA)。利用整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ntegrated biomarker responses,IBR,RIB)指数定量化评价0号柴油污染胁迫对黑鲷不同组织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黑鲷受0.60、0.30和0.015 mg·L-1WSF胁迫后,肝脏、鳃和肌肉中SOD、CAT和GST酶活性呈现诱导-抑制的规律性变化,POD活性呈现抑制-诱导的规律性变化,MDA含量则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各组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且肝脏较早诱导酶活性。依据RIB值大小分析得到各组织氧化应激能力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肝胰腺、鳃和肌肉。RIB值总体表现为前期升高后期下降的变化趋势,肝脏组织RIB值与WSF浓度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34.
乔宇颖  奚辉  李娜  陈喜靖  沈阿林  喻曼 《环境科学》2023,44(7):4179-4190
为揭示麦稻茬口期沼液施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功能的影响,通过土柱试验,设置麦秆还田后3种处理[无氮肥(CM)、常规施肥(SN)和添加沼液(SZ)],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土壤淹水后1 d和21 d土壤细菌及真菌群落的组成、多样性和结构差异,并对其功能进行预测.微生物多样性分析表明,1 d时各处理的真菌α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21 d处理且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1 d时各处理细菌Simpson指数开始出现差异,SZ-21处理的细菌Simpson指数高于SN-21处理,而细菌Chao1指数显著低于SN-21处理;细菌群落结构分析表明,1 d时,SN处理的厚壁菌门、绿弯菌门和放线菌门与其它处理差异较大,而21d时,SZ和SN处理的各细菌菌门相对丰度相似;真菌群落结构分析表明,1 d时,SZ处理中的子囊菌门和接合菌门相对丰度高于SN和CM处理;21 d时,SN和SZ处理的子囊菌门相对丰度均低于CM处理,而接合菌门的相对丰度均高于CM处理.NMDS分析表明,21 d时,SN和SZ处理的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均有逐渐相似的趋势.PICRUSt功能分析表明,不同时期和不同处理的土壤细菌群落在功能层上表现相似,FUNGuild功能预测反映SZ-21和SN-21处理的真菌功能主要差异体现在腐生营养型和病理营养型上.综上说明茬口期施沼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化肥平衡土壤养分和维持土壤生态功能,但仍可能存在真菌致病风险.  相似文献   
635.
针对铀矿井下受限空间内氡及氡子体浓度分布特征,分析受限空间含氡作业环境对人体的危害机制,提出基于“人—机—环”互联自适应的铀矿智能通风降氡方案,架构基于ARDUINO的氡气监测及智能调控系统,设计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方案。该系统的核心硬件为ARDUINO开发板和ESP8266-WiFi模块,铀矿粉尘浓度、氡及其子体浓度、风速动态数据由相应传感器获取,通过各传感数据采集器以相应的通信协议传输至ARDUINO主控,ARDUINO主控输出指令至通风设备及报警装置。系统同时搭建网络云平台,实现环境监测的远程监控和智能通风系统的远程控制。该系统能够基于物联感知获取环境数据,进行智能控制逻辑运算并实现通风设备自适应调控响应,从而安全、高效、稳定、低耗地调控铀矿井下空气质量指数。  相似文献   
636.
637.
水深是影响水鸟栖息地利用最重要的因素,而湿地的水位波动会导致水深发生变化。为研究水位波动对水深岸陡型高原湖泊冬季水鸟群落的影响,本研究以云南大理洱海为研究地点,在水位下降前后,即2014年和2017年的冬季(11月至次年1月)对洱海北部湖湾5个观察点各进行10次和8次水鸟统计调查,结果 2014年冬季共记录到22个物种,11 611只个体;2017年冬季共记录到30个物种,17 278只个体。对比涉禽、钻水鸭、潜水类三类功能集团的变化,发现水位下降后钻水鸭和潜水类的物种丰富度和多度都有所增加,而涉禽的物种丰富度不变,多度下降,这一结果与浅水滩地型湿地的响应变化规律不同。6种钻水鸭2017年冬季同时在洱海出现,说明可能为共同的环境因素所吸引。研究结果说明水位下降是洱海钻水鸭类物种丰富度和多度增加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38.
粤北山区连州市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粤北山区连州市为研究区,采集了3009个耕地表层土壤(0~20 cm)样品,利用GS+软件构建的半方差变异函数模型、ArcGIS中的克里金插值法以及SPSS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耕地表层土壤硒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硒元素的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硒含量的均值为0.432 mg·kg-1,变化范围为0.048~4.650 mg·kg-1,耕地土壤整体处于富硒和足硒的水平,富硒土壤较为丰富.在空间分布上,富硒土壤主要连片分布在连州市的南部和东北部,中西部地区则呈斑状分布.土壤中硒的赋存形式主要以残渣态和强有机结合态为主,二者占全量的60.5%;土壤硒全量与残渣态硒、强有机结合态和腐殖酸结合态硒有显著的相关性.土壤pH和TOC对土壤硒含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成土母质是影响连州市耕地表层土壤硒含量分布状况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639.
基于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监测燃煤电厂烟气处理流程中的SO3与H2 SO4.结果表明,布袋除尘进口、出口和烟囱出口的SO3与H2SO4之和(SO3+H2SO4)分别为(29.33±2.30)mg/m3、(25.15±1.63)mg/m3和(12.13±1.26)mg/m3;布袋除尘与湿法脱硫对SO3+H2 SO4...  相似文献   
640.
基于周口市2021年冬防期间(2021年10月1日—2022年3月31日)4个国控站点的在线小时数据和日均数据,利用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冬防期间污染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周口市2021冬防期间空气质量达标率为64.8%,主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其中1月的大气污染最严重,ρ(PM2.5)小时平均值为120 μg/m3,可吸入颗粒物(PM10)质量浓度小时最高值出现在3月沙尘期间,为591 μg/m3。各污染要素的变化整体趋同,但多个站点的ρ(SO2)和ρ(NO2)频繁出现短时高值,这一现象可能与局地细颗粒物污染相关,在后续大气污染防控中需引起重点关注。市运管处站的NO2和SO2质量浓度整体偏高,需关注周边机动车相关的颗粒物排放。此外,西北风和东风对于PM2.5污染传输的影响较大,气象不利条件下,需要加强管控,以有效保证空气质量达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