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87篇
安全科学   113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282篇
基础理论   63篇
污染及防治   45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221.
沈农夫 《环境》2004,(9):22-23
早在布什政府上台刚六周,美国的能源集团就率先发难:曾任共和党主席的电力工业公司说客黑利·巴伯便向副总统迪克·切尼递交了一份备忘录.备忘录中说:"问题是,在布什一切尼政府时期,环保政策是否仍像在克林顿一戈尔政府时期那样高于能源政策."他还要求采取措施,证明环境方面的考虑不再"压倒良好的能源政策".  相似文献   
222.
为研究硝基苯化合物对海洋生物的毒性,选择了6种代表性硝基苯化合物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黑鲷(Sparus macrocep)幼鱼和螠蛏(Siliqua minima)幼体进行了急性毒性实验,获得了这些化合物对这些生物体的急性毒性数据及环境安全浓度.实验结果表明:2,4-二硝基甲苯、2,4-二硝基氯苯、2,4-二氯硝基苯和邻二硝基苯对小球藻48h半数抑制浓度(EC50)分别为0.50、0.21、2.44和0.10mg·L-1,毒性顺序为邻二硝基苯(剧毒)>2,4-二硝基氯苯(剧毒)>2,4-二硝基甲苯(剧毒)>2,4-二氯硝基苯(高毒).2,4-二硝基氯苯、邻二硝基苯、2,4-二硝基甲苯、2,4-二氯硝基苯、对硝基苯胺和硝基苯对黑鲷幼鱼的96h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14、0.15、4.45、1.37、11.52和5.71mg·L-1,其安全浓度分别为:0.001、0.002、0.04、0.01、0.12、0.06mg·L-1,毒性顺序为2,4-二硝基氯苯(剧毒)>邻二硝基苯(剧毒)>2,4-二氯硝基苯(高毒)>2,4-二硝基甲苯(高毒)>硝基苯(高毒)>对硝基苯胺(中毒).2,4-二硝基氯苯、2,4-二硝基甲苯、2,4-二氯硝基苯、邻二硝基苯、硝基苯和对硝基苯胺对幼蛏的96h LC50分别为0.39、13.20、3.45、15.56、86.90和148.87mg·L-1,安全浓度分别为:0.004、0.13、0.03、0.16、0.87、1.49mg·L-1,毒性顺序为2,4-二硝基氯苯(剧毒)>2,4-二氯硝基苯(高毒)>2,4-二硝基甲苯(中毒)>邻二硝基苯(中毒)>硝基苯(中毒)>对硝基苯胺(低毒).  相似文献   
223.
观察不同染毒剂量的纳米TiO2对ICR幼年小鼠血浆代谢谱变化的影响,寻找潜在的毒性效应的生物标志物.将幼年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10、30、100和300 mg·kg-1不同纳米TiO2染毒组进行28 d短期毒性试验,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初步筛选出TiO2毒性作用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运用KEGG数据库对生物标志物进行拓扑分析...  相似文献   
224.
为了强化污泥脱水性能,采用亚铁离子(Fe2+)活化次氯酸钠(NaClO)氧化工艺改善其脱水效果,考察了Fe2+/NaClO体系中Fe2+和NaClO投加量、初始pH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并探究强化污泥深度脱水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初始pH为5.0、Fe2+和NaClO投加量(以总悬浮固体计)分别为48.61和39.04 mg·g-1时,污泥的脱水性能最佳,污泥含水率和比阻分别由91.32%和11.81×1012 m·kg-1降低至71.74%和1.71×1012 m·kg-1。Fe2+/NaClO氧化体系使胞外聚合物(EPS)降解和部分细胞裂解,反应生成的强氧化性的·OH会降解松散附着型EPS (LBEPS)和紧密黏附型EPS (TB-EPS)中的蛋白质和多糖,改变蛋白质二级结构,导致蛋白质结构松散,暴露了更多的疏水位点,同时减少污泥表面的亲水性官能团,释放EPS结合水...  相似文献   
225.
介绍了采用温湿度仪连续监测的方法测定复合材料包装容器的透湿度,对缩短试验时间,减小测试误差具有参考意义。提出对于复合材料包装容器部分为金属材料的情况,透湿面积的计算方式。  相似文献   
226.
在对饮用水系统适应能力界定的基础上,基于水源地、供水、用水、排污处理和技术5个子系统的适应性要素构建沿江城市饮用水系统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采用分指数与综合指数法评估系统的适应能力水平、存在问题,并据此对江苏省沿江地区城市饮用水系统适应能力分异特征、类型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南部环太湖地区城市饮用水系统适应能力高于中部滨江地区,北部地区适应能力最低;从各子系统适应能力得分情况来看,需加大对沿江地区水源地的保护力度,合理规划港口、码头等的布设;加快北部地区供排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风险应急防范能力;南部环湖地区重点开展节水型企业与生态工业园区创建。  相似文献   
227.
区域环境质量评价与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区域环境质量评价虽进展迅速,但加权与分级仍为其中最无把握、且最易引起争议的问题,迄今仍未妥善解决。本文基于上海某区的环境质量评价提出了一种新方法的应用,即模糊聚类分析,它自然而简捷地解决了上述问题。首先,它在被分级的元素之间建立一个模糊相似关系,再通过模糊矩阵的复合运算,由细到粗地逐步绘出一棵动态聚类树,最后根据地方环境状况确定一个λ值以后,就可获得一个客观的模糊聚类的质量分级。通过将其结果与系统分级的比较。显示了两者的某些差异。  相似文献   
228.
公路隧道空气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用XAD-2吸附树脂和玻璃纤维滤膜(GF)同时采集隧道空气中气态和颗粒态的多环芳烃(PAHs),超声提取样品中的PAHs,采用梯度淋洗和程序化可变波长荧光检测器相结合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9种只有代表性的多环芳烃,分析并讨论了隧道空气中多环芳烃的浓度、存在形态及其影响因结果表明,九凰山公路隧道空气中PAHs污染非常严重,9种PAHs的总量平均达78.8μg/m3,所测PAHs的种类及浓度与过往车辆所用燃料有关,其存在形态与环境温度有关,人体暴露PAHs的量与其在空气中的浓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229.
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在Cd污染土壤上生长及其吸收Cd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水稻盆栽试验,研究了Cd污染土壤上旱作、不同生育期烤田和全生育期淹水等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生长及其吸收Cd的影响.结果表明,旱作栽培对水稻生长发育影响较大,水稻产量较低,与全生育期淹水栽培相比,产量下降了28.74%.全生育期淹水栽培具有一定的产量水平,但不是最高,分蘖期和灌浆期烤田比其产量提高14.58%和10.27%.在全生育期淹水栽培方式下,水稻糙米中Cd含量最低,旱作和不同生育期烤田,水稻籽粒中Cd的含量会增加,其中水稻旱作的增加最多,达166.31%,而灌浆乳熟期增加较少.研究表明,被Cd在一定程度上污染的土壤上种植水稻,采用旱作方式应慎重,以避免水稻旱作所带来的粮食品质的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230.
污染河流中Cr(Ⅵ)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污染河流中Cr(Ⅵ)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选用3种天然砂土作为渗透介质进行室内试验,以生活污水模拟污染河水,发现铬在粗砂中第13d发生穿透,此后粗砂对铬的去除率为77%~99%;2种中砂对铬的去除率始终大于91%和96%,铬很难进入地下水.凉水河野外试验表明,凉水河沿岸的1#、2#、3#采样点和煤厂井中Cr(Ⅵ)浓度均不大于地下水中Cr(Ⅵ)的背景浓度,凉水河中的Cr(Ⅵ)对地下水影响较小.还原和沉淀反应是Cr(Ⅵ)去除的主要机理,由于长期污染河流下部渗透介质始终处于厌氧环境,其中富含还原性物质,Cr(Ⅵ)可以通过沉淀反应大部分得以去除,本次试验研究表明污染河流不是地下水铬污染的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