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70篇
安全科学   118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276篇
基础理论   71篇
污染及防治   50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41.
医疗废物中有机质的热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空气气氛下,对医疗废物中几种有代表性的有机质进行非等温热解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发现,热解失重曲线与N2气氛下不同,出现多个DTG峰。利用Freeman Carroll法求出了各有机质的表观动力学参数,并建立了能较好反映各物料失重过程的表观多步反应动力学模型。针对混合物料无法直接求出表观动力学参数,建立了多组分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2.
工业溶剂三氯乙烯 (TCE)是地下水污染物中发现的最普遍的氯代化合物。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以葡萄糖为初始基质时好氧条件下TCE生物降解的可行性 ,以及以TCE为单一基质时的生物降解情况。微生物培养是在好氧条件下以驯化好的活性污泥作为接种体。实验结果表明 ,在 2 5℃时 ,葡萄糖可以在好氧条件下作为共代谢基质使TCE发生生物降解 ,其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为 0 32 12d-1,半衰期为 2 16d ;TCE可以作为单一基质发生好氧生物转化 ,其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为 0 2 6 2 4d-1,半衰期为 2 6 4d ;降解过程中无二氯乙烯 (DCE)和氯乙烯 (VC)等中间产物的形成 ;表明葡萄糖共代谢降解TCE的速率大于TCE作为单一基质的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143.
针对工业生产体系的基层班组安全压力难以缓解,梳理安全管理现状提出主要问题,结合安全复杂学理论,以简化的发电厂汽轮机EH油压保护工艺单元为例,剖析维修作业过程的多种风险涌现机制,阐明了基层班组技术系统的安全复杂性,明确了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应对安全风险涌现的不足。提出基于技术系统时空风险公式的核化安全策略,罗列了4种风险成分的主要应对策略,阐述了在班组层面的关联化、信息化手段,分析了企业整合班组策略的作用点与总体步骤,并为安全信息化技术指出新的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144.
为了探索水体中Cr(VI)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的毒性效应,通过Cr(VI)的暴露(15 d)和清水恢复实验(15 d),研究了Cr(VI)对脊尾白虾肝胰脏的SOD活性、MDA及MTs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15 d的暴露,5 mg·L-1(高浓度)、0.5 mg·L-1(低浓度)实验组肝胰脏的SO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15 d的清水恢复后,两个浓度实验组均能够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MDA在暴露阶段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且在15 d后两个浓度实验组MDA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15 d的清水恢复后,5 mg·L-1实验组的MDA含量依然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0.5mg·L-1实验组的MDA含量基本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通过15 d的暴露,两个浓度实验组MTs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15 d的清水恢复后,两个浓度实验组MTs的含量均能够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45.
公路隧道空气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用XAD-2吸附树脂和玻璃纤维滤膜(GF)同时采集隧道空气中气态和颗粒态的多环芳烃(PAHs),超声提取样品中的PAHs,采用梯度淋洗和程序化可变波长荧光检测器相结合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9种只有代表性的多环芳烃,分析并讨论了隧道空气中多环芳烃的浓度、存在形态及其影响因结果表明,九凰山公路隧道空气中PAHs污染非常严重,9种PAHs的总量平均达78.8μg/m3,所测PAHs的种类及浓度与过往车辆所用燃料有关,其存在形态与环境温度有关,人体暴露PAHs的量与其在空气中的浓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146.
在东湖湖水样品中添加排入东湖的主要污水或营养物(氮和磷)进行藻类测试,观察它们对斜生橱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生长促进作用.生长反应与添加的污水浓度成正比,其SC20(促进20%增长的浓度)为0.5—4%.单独添加氮或磷,在高浓度情况下也很少促进藻类生长,但共同添加时大多有促进作用.东湖为一严重富营养型湖泊,为了控制其富营养化进程,污水截流应是首先要采取的一项措施.  相似文献   
147.
不同提取方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痕量PAHs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小明  吕爱娟  沈加林 《环境化学》2010,29(6):1177-1178
<正>海洋沉积物组成比较复杂,PAHs在其中的分布也极不规律.样品的前处理尤其是提取方法的选择便成为准确分析沉积物中痕量PAHs的关键环节.本文以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研制的海洋沉积物标准样品——SRM1944为研究对象,比较了目前应用较多的索氏提取、超声波辅助萃取、加速溶剂萃取等三种方法对14种PAHs测定的影响,并用实际沉积物样品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48.
应用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判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DA)等多元统计学方法对2005—2009年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识别沉积物中重金属指标的时间与空间差异性.时间聚类分析结果将沉积物中重金属在时间尺度上划分为2006年,2005年和2007—2009年两组,判别分析正确率为80%,表征时间差异性的显著性重金属指标为Zn、Hg.空间聚类分析结果将沉积物中重金属在空间尺度上划分为近岸区,长江河口锋和羽状锋区之间两个海域,判别分析正确率为90%,表征空间差异性的显著性重金属指标为Zn、Hg.  相似文献   
149.
李磊  蒋玫  沈新强  王云龙 《环境化学》2014,33(8):1366-1372
根据2001—2009及2013年的10年间5、8月份丰水期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调查监测资料,研究了水体中石油烃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情况,分析了其污染来源,探讨了其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0年间调查海域石油烃范围为0—0.41 mg·L-1,平均浓度为0.08 mg·L-1,各年际间石油烃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情况;水体中石油烃空间分布格局整体上呈由近岸向远岸递减的趋势,河口水动力稀释、颗粒悬浮物的吸附作用是控制石油烃分布的主要因素;调查海域空间分布尺度上可以划分为近岸海域和远岸海域两部分,聚类分析、MDS排序分析以及ANOSIM检验均支持了划分结果.  相似文献   
150.
面向我国村镇垃圾存量治理的需求,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治理是关键.但目前对富含氨氮的垃圾堆场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效率的研究尚少见报道.选取耐性植物紫花苜蓿,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N水平处理(0、10和50 mg ·kg-1)对Cd-PAHs复合污染土壤植物生长、污染物的去除及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此评估N在植物修复垃圾堆场污染土壤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高污染条件下[ω(Cd)为10 mg ·kg-1ω(PAHs)为400 mg ·kg-1],苜蓿生物量随施N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分别为不加N处理的6.0和6.3倍;低污染条件下[ω(Cd)为1 mg ·kg-1ω(PAHs)为100 mg ·kg-1],低N水平处理能促进苜蓿的生长,但差异不显著,而高N水平处理显著抑制其生长.植物修复中,苜蓿对低污染组中Cd的修复效率在5.58%~7.49%,N的添加显著提高高污染组中苜蓿修复效率,由0.95%提高至3.02%;与菲(Phe)相比,N对土壤中芘(Pyr)去除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此外,苜蓿可促进土壤中Phe和Pyr的去除,其中通过促进微生物对PAHs的降解作用占主导地位,而植物吸收作用的贡献小于0.21%.基于Bray-Curtis距离的冗余分析(db-RDA)显示PAHs和Cd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高N水平处理对单一Cd污染和高污染组中细菌群落分布影响更大,促进具有生物修复作用的菌属成为土壤优势细菌群落,如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细杆菌属(Microbacterium)和新鞘脂菌属(Novosphingobium)等.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垃圾堆场和非正规填埋场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