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5篇
安全科学   28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124篇
基础理论   51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进一步揭示PM2.5暴露对肺的毒性损伤作用,本工作采用16HBE人肺支气管细胞,检测了PM2.5暴露后16HBE的细胞活性、细胞中铁含量、GSH含量、LPO和MDA的产生情况.结果显示,PM2.5(200 μg·mL-1)处理16HBE细胞24 h后可导致细胞存活率下降、细胞铁含量增加、细胞内LPO和MDA生成量增加、GSH含量降低,而铁死亡抑制剂DFOM (6.25 μmol·L-1)及Fer-1(12.50 μmol·L-1)可以显著减轻PM2.5对细胞的毒性损伤作用,抑制MDA的产生,减少GSH的损耗.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形态学观察显示,PM2.5暴露诱导细胞出现铁死亡的特征性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qPCR检测结果进一步提示PM2.5暴露后细胞内铁死亡相关基因FTH1、NCOA4和ALOX15的表达量显著性增加,GPX4显著降低.结果说明PM2.5暴露引起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发生铁死亡.  相似文献   
42.
为明确温度对一体式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影响,本研究通过降温实现了一体式厌氧氨氧化工艺22℃下的常温运行,探究了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结构随温度的变化.反应器采用自配进水、间歇曝气方式运行,进水NH4+-N浓度约254mgN/L,试验过程出水NO2--N浓度稳定在在10mg/L以下,但NO3--N随着降温有升高的趋势;总氮容积负荷在1.0~1.2g/(L·d)之间,总氮去除负荷在0.7~0.9g/(L·d);总氮去除率在62%~88%.反应器颗粒污泥中AOB活性始终最高,NOB活性远低于AOB和AnAOB;温度降低NOB活性增加;AnAOB到22℃时活性明显下降,因此需特别关注该温度下反应器的运行工况.Ca.Brocadia是反应器内丰度最高的AnAOB,相对丰度为2.7%~15.1%;Nitrosomonas是反应器内丰度最高的AOB,相对丰度为2.8%~11.5%.研究发现降温使AnAOB的优势属从Ca.Jettenia变为Ca.Brocadia;即后者较前者在低温条件下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3.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降解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测定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水体中光解、水解及其在东北黑土、江西红壤和太湖水稻土3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降解特性,结果发现:在光[照]度为2 370 lx、紫外辐[射]照度为13.5μW·cm-2的人工光源氙灯条件下,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较易光解,半衰期为1.73 h;25℃时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pH 5.0、7.0条件下较难水解,推测其半衰期大于1a,而在pH 9.0条件下较易水解,半衰期为45.3 d,温度升高能加快其水解速率;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江西红壤、太湖水稻土和东北黑土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6.3、91.2和41.5 d,其在土壤中的降解主要为微生物降解,降解速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4.
环境微塑料可吸附有机污染物,并与有机污染物进行相互作用从而改变其毒性效应,增加微塑料的治理难度.本文就全球范围内微塑料与有机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及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不同介质中微塑料与有机污染物的共存水平、吸附机理、影响因素以及联合毒性效应等.研究表明,微塑料可作为多环芳烃(PAHs)、多氯联苯(PCBs)、六...  相似文献   
45.
磷石膏新材料的强化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磷石膏生产带来的严重问题,研究了磷石膏高强度新型建材的强化机理,探索了一条不同于国外高压流程的新路.  相似文献   
46.
用Aceess2000软件建立一套日常废水的监测数据管理系统,通过建立监测数据表等基本表,在表的基础上建立查询表、窗体和报表,自动形成各种监测月报和监测报告,构成整个监测数据的管理系统,该系统大幅度提高了数据安全性、数据查询效率和报告报表的质量.  相似文献   
47.
北京地区第一条利用废旧轮胎生产精细胶粉的生产线正在安装 ,预计今年 1 2月可投入运转。这条生产线由北京泛洋伟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兴建 ,生产线的年处理废弃轮胎量可达 1 .5万吨 ,用废旧轮胎生产出的胶粉将用来开发新型建筑材料。据了解 ,北京市现有机动车就达 1 40万辆。而机动车辆的增加也带来了废弃轮胎的大量增加。这些废弃轮胎中 ,除了少数被再利用外 ,绝大多数被随处丢弃 ,而这些废弃的橡胶制品 ,无论焚烧还是掩埋都会带来新的环境污染。我国天然橡胶资源并不丰富 ,废轮胎利用也是一个资源再利用的问题。投资兴建这条生产线的北京泛…  相似文献   
48.
转基因食品惶恐滩头等人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利用高科技手段精 心孵化出来的转基因食品刚刚摆到餐桌上,一场场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大战却已硝烟弥漫,并且仍在不断升级,也许这是谁也难以料想得到的。 这种前无古人的农业、食品生产方式在让人吃饱、喝足以及梦寐以求健康、长寿、幸福和完美的同时,它还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在全球范围内,纷争正如火如荼。撩起“新娘”的红头巾 在世界人口剧烈膨胀的今天,转基因食品的脱胎出世,为缓解粮食问题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传统农业主要依赖于大量地施用化肥、农药来防治病虫害,过多地消耗水资源;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破坏了生物多…  相似文献   
49.
硫酸渣的基本特性及其利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通过实验室对硫酸渣主要物化特性的研究,发现它为类雪花状的疏松多孔集合体,吸水性强。若用于烧结生产则不利于烧结矿的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但适宜用于球团矿生产,尤其经简易处理所得的铁精渣,更适宜用于炼铁球团矿。  相似文献   
50.
为探讨曹妃甸采暖期和非采暖期PM2.5中Cr、Pb、As和Cd元素的污染特征、来源及健康风险,以华北理工大学曹妃甸校区为研究地点,于2017年12月—2018年10月采集98份PM2.5样品.利用重量法测定空气中PM2.5浓度,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PM2.5中4种重金属元素(Cr、Pb、As和Cd)的浓度;采用Wilcoxon 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采暖期与非采暖期,以及PM2.5超标日与非超标日各元素含量的差异,利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法比较不同PM2.5浓度分级下4种金属元素浓度差异,用PMF(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对4种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及贡献率进行解析,并用美国环境保护局推荐的人体暴露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①曹妃甸采暖期PM2.5及Pb、As和Cd浓度均高于非采暖期,而Cr浓度略低于非采暖期.②PM2.5超标日Pb、As和Cd浓度均高于非超标日,不同PM2.5浓度级别下Pb、As和Cd浓度有所差异,且Pb、As和Cd浓度随PM2.5浓度的增加而增加.③PMF模型源解析表明,燃煤源及交通源是曹妃甸采暖期PM2.5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二者贡献率分别为50.4%和31.7%;工业源及交通源是非采暖期PM2.5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二者贡献率分别为47.4%和37.0%.④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采暖期和非采暖期4种重金属元素的非致癌风险值均小于1.采暖期3种致癌性重金属(Cr、As和Cd)对成年男性、成年女性和儿童青少年的致癌风险均高于人类可接受风险水平(1×10-6);非采暖期Cr和As对成年男性、成年女性和儿童青少年的致癌风险均高于人类可接受风险水平;重金属非致癌风险(Cr、Pb、As和Cd)和致癌风险(Cr、As和Cd)指数高低均呈成年男性>成年女性>儿童青少年的特征.研究显示,在采暖期和非采暖期曹妃甸PM2.5中Pb、As和Cd浓度随PM2.5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燃煤源和工业源是其主要来源,Cr、As和Cd对人群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