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114篇
基础理论   24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该试验旨在改进原有的水力空化耦合电解抑藻设备并初步分析其抑藻机理。通过改变空化器位置,提高了装置的抑藻速率,在水压0.33MPa,电流密度为2.13mA/cm2条件下,处理10L藻密度为3.0×106mL-1的铜绿微囊藻藻液20min,2d后抑藻率即可达到72.5%。通过TEM电镜照片的分析,发现在受到水力空化、电解的协同作用下,铜绿微囊藻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外部细胞壁与细胞质部分剥离,细胞内气泡体积变小。沉降柱试验对比表明在藻细胞内部细胞器受损的情况下其沉降能力提高,而随后进行的低光照培养对比试验结果说明经过处理的藻细胞在无光照的条件下死亡率高于对照样。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装置通过破坏藻细胞结构不仅直接杀伤藻细胞,而且可使其沉降到水体底部,在光照不足的条件下来提高抑藻效果。  相似文献   
72.
塑料的发明和使用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是日常使用的塑料制品被随意丢弃后,则成为污染环境的源头之一,也成为海洋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开始关注和聚焦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同时,我国海洋塑料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鉴于此,本文对全球海洋塑料的污染状况及其对海洋环境造成的破坏加以分析,梳理了国际、区域(国家)、行业、非政府组织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总结出国家层面应制定保护及经济激励政策、企业应积极着手研发替代塑料的产品、开展国际合作等减少海洋塑料垃圾的国际经验,并从国际合作、政府政策、企业引导、社会合作等层面为我国加强海洋塑料污染的防治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3.
近年来,随着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村镇建设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山区交通便利之处,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形成了新的集镇,占用了大片农田。农村村民委员会和自然村依据国家颁布的农田基本保护法划定了基本农田保护区,禁止在保护区内占用耕地建房和建设其它基础设施,这就产生了矛盾,即农村经济中的村镇建设须占用部分耕地和耕地有限不能被占用的矛盾。因此,协调解决好该矛盾是山区农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深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1山区村镇建设用地供求矛盾目前,我国山区农村土地开发利用不合理,在村镇建设用地的供求和利用方面主要存在…  相似文献   
74.
泥浆体系中吡啶的生物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环化合物已造成了土壤、地下水等体系的严重污染,危害人类健康与生态环境。生物修复是解决该类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法。由实验室培养的活性污泥中分离一株高效降解吡啶的菌株W12,经鉴定为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denitrificans),以W12菌对受吡啶污染的泥浆体系进行生物修复。实验条件下,土壤对吡啶的吸附量很小,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当吡啶初始质量分数为1.65mg·g-1时,投加W12菌能够迅速促进吡啶的生物降解,在灭菌土和自然土中完全降解吡啶的时间分别为12h和18h,说明W12菌在自然土中的降解效果受到土著微生物的竞争影响;此外,对泥浆体系中吡啶降解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投菌量是影响吡啶降解速率的关键因素,外加氮源以及土水比均对吡啶降解过程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5.
以有机污染为主的河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温东辉  李璐 《生态环境》2007,16(5):1539-1545
借鉴国外污染河流治理与修复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当前严重的河流污染形势,介绍了以有机污染为主的河流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根据污染河水处理系统与河道的相对空间关系,河流治理技术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将河水引出河道水系,引入附近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的异地处理法,其中截污工程是异地处理法的关键;第二类是在河道内建设处理系统,沿程进行河水净化的原位处理法,如河道内的曝气法、投菌法、生物膜法和化学法等;第三类是在河岸带上建设处理系统,将河水分流其中进行处理的旁路处理法,如建于河岸上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氧化塘以及多种形式的生物床或生物反应器等,旁路处理法起着人工强化河岸带的作用,是目前受污染河流治理中值得关注的一条新思路。受污染河流的具体处理方法及空间位置的选择,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76.
尾巨桉不同连栽代数林地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水文-物理性质是森林生态系统水文生态功能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巨尾桉人工林不同连栽代数水文_物理性质的研究少见报导。本文于2001—2005年在广西东门林场尾巨桉不同连栽代数(1,2,3代)人工林中进行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①不同代数土壤容重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增,其递增量为0.0060~0.2804g·cm-3;造林后的土壤容重一般比造林前小0.0043~0.3148g·cm-3;相同土层的多年平均容重显示出3代>1代>2代,但差异不显著。②不同代数土壤总孔隙度的多年平均值一般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造林后土壤总孔隙度随林龄增加有所递减;总孔隙度平均值显示出2和1代略大于3代的规律。③造林后的第4年,不同代数土壤持水量(最大、毛管、田间)比造林前有所增加,以后一般随林龄的增加有所递减;1m土层贮水量的多年平均值变动在833.2~1100.8t·hm-2之间,显示出3代大于1和2代的规律。④不同代数土壤通气度的多年平均值变动在12.5%~24.0%之间,并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同层次土壤通气度随着代数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77.
废水的BOD5测定中取稀释比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文根据数学推导得出BOD5测定中取稀释比的一种方法。BOD5/CODcr值在0.05-0.1,0.1-0.3,0.3-0.6,0.6-1.0四个范围内其稀释比f2可对应取55/CODcr、22/CODcr、9/CODcr、5/CODcr。  相似文献   
78.
山区村镇建设中的用地供求矛盾与解决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9.
行政区域实施ISO14001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厦门市鼓浪屿区实施的ISO14001标准为研究实例,探讨了行政区域实施ISO14001标准的意义、实施步骤和环境管理体系的构架模式,可为其他类似区域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所借鉴。  相似文献   
80.
生态环境数据的组织和管理是生态环境信息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3S技术的发展为生态环境数据的信息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文章以东江流域为例分析和设计了生态环境数据库的总体架构,根据生态环境数据的特点,采用ArcSDE9.3+SQL Server 2005的集成模式构建空间数据库,基于ArcServer REST服务所构建的WebGIS在数据发布方面具有优势。通过提出数据库的"三级结构"概念模型、数据质量控制模型,解决生态环境数据的分布式存储、规范化管理和快速发布等问题,制定出了一套数据库分类与编码、数据库逻辑设计、关系类设计、数据质量控制、数据库存储设计和数据库发布的技术方案,构建出东江流域生态环境数据库与WebGIS,结果证明,此种方法适应于低成本、低硬件配置、开发周期短的数据库构建环境,且运行效率较高。为流域等大尺度区域的生态环境数据库的构建和发布提供参考实例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