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16篇
安全科学   102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53篇
综合类   328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43篇
评价与监测   41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高浓度难降解染料废水的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国内外治理高浓度难降解染料废水的技术现状,染料废水的物化处理技术包括混凝沉淀法,化学氧化法,吸附法等;染料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目前,染料废水处理方式主要都结合了物化法和生物法进行综合治理,以取得环境和经济双效益。  相似文献   
152.
岩溶槽谷区独特的地质背景制约着地下水的空间分布和赋存规律,探究槽谷区地下水动态变化对石漠化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重庆酉阳龙潭槽谷为例,在2017~2019年对槽谷地下水进行动态监测和采样分析,探究石漠化治理下典型岩溶槽谷不同坡向地下水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槽谷区地下水对环境变化敏感,石漠化治理过程中不同程度农业活动直接影响着地下水水化学动态特征。强降雨期间,逆层坡坡面流全Fe、Al~(3+)浓度峰值分别为1.3 mg/L、2.0 mg/L,是逆坡岩溶泉全Fe、Al~(3+)浓度的13倍,表明轻度石漠化的逆层坡水土流失严重。逆层坡地表物质和土壤颗粒难以直接进入地下含水层,顺层坡雨水将地表或残留在裂隙、溶隙或管道等含水介质中的土壤颗粒或土壤营养元素迁移至水文系统中,土壤肥力下降。从空间上,顺逆坡石漠化裸岩出露差异所致的汇流机制、土层厚度和植被状况造成了顺逆层坡在"二水"转化上存在差异,对研究区地下水的时空变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3.
采用不同活性恢复手段研究了短期低温(20d,15℃)储存及常温(25℃)低负荷运行后,CANON-MBBR反应器的活性恢复效果.结果显示,CANON悬浮载体经短期低温储存后,通过先恢复温度后缓慢提高进水负荷的方式可使其TN去除负荷恢复率达到102%.若在温度未恢复的基础上直接将进水负荷提升至原水平运行,CANON悬浮载体生物膜将无法维持正常的EPS含量而易发生脱膜现象,致使TN去除负荷恢复率仅为84%.另外,系统有一定基质浓度的基础上,经过25d常温(25℃)低负荷SBR运行后,通过同样的恢复手段可使TN去除负荷恢复率达到96%.通过微生物菌群分析,确定CANON-MBBR系统中功能微生物优势菌属分别为Nitrosomonas和Candidatus Kuenenia,采取合适的恢复手段使系统进入稳定运行阶段后,两者丰度均可分别达到11%以上及27%以上,且悬浮载体脱膜并未对微生物组成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4.
桂林五里峡水库丰水期溶解有机碳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更全面、准确把握岩溶碳循环特征,本文在获取桂林五里峡水库丰水期水化学及溶解有机碳(DOC)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还借助紫外吸收光谱技术对水体有机质分子量大小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五里峡水库丰水期水化学类型仍为HCO_3-Ca·Mg型,水体营养状态为中等营养型,未达到富营养状态;五里峡水库丰水期DOC质量浓度比枯水期低,DOC为TOC的主要组成部分,DOC质量浓度在垂直方向上呈表层至底层降低的趋势,这是Chl-a、DIC等水环境因子综合影响的结果;S_(275~295)、M、SUVA_(254)、E_(253)/E_(203)吸收光谱特征参数表征下的库区水体有机质以小分子量物质为主,富里酸所占比例高,腐殖酸所占比例低,芳香性较弱,苯环上脂肪族等非极性官能团含量较多,表明库区水体DOC内源特征较强,有机质生物活性较好,在水库碳循环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5.
我国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固碳重要区范围界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变暖已成为当今最主要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建立固碳重要区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现状以及固碳相关的最新研究结果和政府文件,以森林、草地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GIS空间叠置分析方法,界定我国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固碳重要区(注:涉及“全国”的各要素范围均未包含港澳台地区)的空间范围.研究结果:固碳重要区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生态系统碳储量、碳汇和固碳潜力3个核心因子,界定过程包括界定范围选择、固碳高值区识别、固碳重要区范围确定和分区命名等步骤.在全国尺度界定了森林、草地两大类共计20个固碳重要区,总面积285.6×104 km2.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重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部、西南部的深山区和东南部的山地丘陵,草地生态系统固碳重要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中东部、新疆西北部山地和青藏高原东南部.固碳重要区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29.8%,所提供的NPP(净初级生产力)量占全国NPP总量的40.7%,固碳能力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7倍.固碳重要区范围界定结果符合“以较小面积获取较大服务”原则,适于作为我国实现碳减排目标的优先保护区域.   相似文献   
156.
目前,全球金融系统所面临的关键挑战之一是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向低碳、富有弹性和可持续发展转型。作为全球金融中心,英国的金融系统可持续发展转型为各国提供了重要借鉴。基于联合国环境署发布的《英国:全球中心、本地动力——描绘可持续金融系统转型》的报告,本文对英国金融体系基本情况、可持续金融创新主要方面和未来优先领域等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提出发挥政府推动作用、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与监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7.
主要论述了一种钢线拉丝及表面处理生产线成套装备的设计。该生产线的生产方式是多根钢线在牵引动力系统的作用下依次穿过各种处理设备,完成各道工序,实现钢线完成表面处理的目的。这个生产过程中,钢线可以完成放线、脱脂、退火、镀镍、造膜、烘干及收线一体化的工序。采用立体式布置,空间利用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58.
正四川凉山州木里的一场山火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祭奠英灵、怀念英雄的同时,我们更要关心仍然和仍将战斗在一线的消防队员。他们中的很多人目睹了战友的牺牲,留下了心理创伤,不少队员反映灭火时没有感到害怕,但之后开始出现噩梦频繁、反复回忆火场等"闪回"现象和睡眠障碍。经心理专家评估,这场大火幸存的消防员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159.
为了探讨吡啶降解菌质粒的特性及其与降解的关系,对降解吡啶的2株细菌Paracoccus sp.BW001及Shinellazoogloeoides BC026进行了质粒提取和脉冲电泳实验,确定BW001含有2个190~245kb的大质粒和1个4.5~5.0kb的小质粒,而BC026含有至少3个超过200kb的大质粒.通过高温-SDS法对含有质粒的2株菌进行质粒消除实验,发现质粒消除后的细菌不再降解吡啶,推测降解吡啶的基因可能存在于质粒上.通过电转化将Paracoccus sp.BW001的质粒转入E.coli5α中,发现转化后的菌株具有耐受吡啶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0.
利用2006—2011年PARASOL卫星细模态AOT(aerosol optical thickness,气溶胶光学厚度)的观测值,探讨中国PM0.5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中国与全球PM0.5的空间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细模态AOT高值出现在中国、非洲中部和南美洲,分别为0.5~1.0、0.4~0.9和0.4~0.6,反映出这些地区PM0.5污染严重.在中国范围内,细模态AOT高值区主要分布在6个区域,包括重庆市、四川省成都市及其周边地区,华北平原地区,湖北省和湖南省的两湖平原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珠三角地区,陕西渭河平原以及山西汾河河谷地区,各区域细模态AOT最大值分别为1.1、0.9、1.0、1.0、1.1和0.8,这些PM0.5污染严重地区的分布与SO2、OC、VOC、NOx等的污染源及其排放强度分布特征相一致,并且PM0.5浓度呈逐年升高趋势.2006—2011年,冬、春季细模态AOT平均值升高了18.09%,而夏、秋季平均值升高了9.00%,表明冬、春季PM0.5浓度显著高于夏、秋季.细模态AOT的多年月均值变化表明,其较高值出现在1月、3月,分别为0.37、0.36,最低值(0.18)出现在8月.但在局部地区,如华北地区(115°E~125°E、33°N~42°N),细模态AOT表现为夏季高于冬季.主要原因是华北地区受夏季副热带高压以及太阳辐射的影响,加强了南方污染物的长距离输送以及大气光化学反应,致使该地区夏季PM0.5浓度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