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15篇
安全科学   101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53篇
综合类   327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43篇
评价与监测   41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21.
熊焱  齐香汝  金文杰  姜萍 《环境工程》2014,32(4):148-152
以辽宁喀左城市污水处理厂实测数据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A/O工艺的夏、冬季节能耗评价体系,对该厂两个季节的能耗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层次分析模型综合考虑了环境状况、运行参数和处理效果三方面的要素。研究发现目前污水处理厂的工艺运行设置状态更适合于夏季运行,冬季应调整运行参数在尾水达标的前提下降低能耗。研究结果对未来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22.
近年来四川地震频发,对近震源区域内的水库大坝造成了较大的损坏。2013年4月20日发生的芦山7.0级地震给四川宝兴河梯级电站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该文运用Bureau提出的大坝地震风险评估方法对四川宝兴河梯级电站大坝(硗碛、宝兴、小关子、铜头和雨城)进行了风险评估,通过与梯级大坝的实际震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Bureau方法做了适当改进。改进后的评价结果表明:四川宝兴河梯级大坝总风险因子排序与实际震损严重程度排序一致,所做改进对四川宝兴河梯级大坝地震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对类似地震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23.
基于RS和GIS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以遥感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以生态环境脆弱典型区——三峡库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区域主要生态问题,选取水热条件、地形地貌、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为评价因子,建立了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并对评价结果的空间分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现状整体较差,良好等级的区域仅占4.25%,较差及以下等级的区域占区域总面积的60%;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异比较明显,中海拔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最为脆弱。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措施,从而加强库区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624.
为揭示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碳降解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与碳组分的响应关系,研究该区域不同恢复年限刺槐林土壤碳库组分、碳降解酶活性、微生物呼吸及其熵值的特征,探讨土壤微生物碳降解酶的变化及与碳库组分的关系.结果 表明,微生物呼吸(MR)随刺槐林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微生物代谢熵(qCO2)随刺槐林龄增加...  相似文献   
625.
吸附材料对钒矿污染土壤重金属的稳定化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壳聚糖和活性炭两种吸附材料,分别以不同的质量比添加到供试土壤中,固化后进行毒性浸出实验,研究吸附材料对土壤中钒(V)、铬(Cr)的稳定化效果,并通过表征吸附材料的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探究吸附材料对V、Cr的稳定化机理.结果表明,壳聚糖对V、Cr均有较好的稳定化效果,活性炭对V的稳定化效果不稳定,对Cr的稳定化效果很好.吸附材料添加量的改变对稳定化效果影响不大.稳定化30d时,0.5%壳聚糖对V、Cr的稳定化率分别为74.04%、46.77%;0.5%活性炭对V、Cr的稳定化率分别为1.86%、87.75%.FTIR和XPS表征结果表明,壳聚糖中含活性强的氨基和羟基较多,活性炭中含氨基、羟基较少.因此壳聚糖和活性炭可作为土壤重金属的稳定剂,使钒矿污染土壤得到修复.  相似文献   
626.
矿区常见乔木叶片重金属特征及其修复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河池大厂矿区内的植被和立地条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寻找一些可用于植物生态修复重金属污染的乔木,并估算其去除重金属的能力。在调查区内设立了3个村屯采样点,对常见树木,如沙梨(pyrus pyrifolia(burm·f.)nakai)、板栗(Castaneamollissima Blume)、拐枣(Hovenia acerba)、柚子树(Citrus maxima)、银杏(Ginkgo biloba)、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柿子树(Diospyros kaki)和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等8种植物叶片及周围表层土壤进行采样,检测叶片和土壤中重金属总量(Mn、Zn、Cu、As、Cd、Sn、Sb、Pb)。对植物叶片采用ICP-MS及ICP-AES进行测定,土壤的重金属用ICP-AES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表土重金属含量均超过广西土壤背景值的5-1200倍,其中Cd污染最严重,为背景值的1200多倍。3个采样点位之间及同一采样点内不同植物叶片对重金属的吸收无显著性差异(Mn除外),8种植物叶片固定重金属的范围如Cu为3.331 9 mg·kg-1-10.885 1 mg kg-1,As为1.7811 mg·kg-1-46.217 8 mg·kg-1,Cd为0.046 55 mg·kg-1-4.989 7 mg·kg-1;其中拐枣树叶对Mn有较高吸收,分别达811.11 mg·kg-1,352.31 mg·kg-1,220.11 mg·kg-1。以生物量估测模式计算的屯一8种植物单株叶片总量对重金属的总吸收量,单株拐枣叶总量可吸收21.25 g Mn、3.003 g Zn、0.20 g Cu、0.28 gAs、0.066 g Cd,、0.014g Sn、0.17 g Sb和1.23 g Pb,而单株樟树叶可吸收1.55 g Mn、0.79 g Zn、0.17 g Cu、0.12 g As、0.011 g Cd、0.017 g Sn、0.14g Sb和0.40 g Pb。但所调查果树中的梨树和板栗树单株叶总量吸收重金属也较高,梨可吸收2.90 g Mn、3.32 g Zn、0.57 g Cu、0.11 g As、0.043 g Cd、0.014 g Sn、0.13 g Sb和0.79 g Pb;而板栗则吸收99.82 g Mn、5.20 g Zn、0.28 g Cu、0.24 g As、0.048g Cd、0.017 g Sn、0.26 g Sb和0.94 g Pb。但这些果树存在食品安全风险,故建议选择拐枣和樟树作为该矿区的植物修复的优选树种。  相似文献   
627.
双酚A对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及土壤酶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Q-PCR(实时荧光定量PCR)、PCR-DGGE(PCR扩增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和土壤酶学研究法对不同浓度双酚A污染的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及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双酚A高浓度处理〔即w(双酚A)分别为200和1 000 mg/kg〕的稻田土壤细菌数量显著低于未受污染的对照(CK)和低浓度处理〔w(双酚A)为50 mg/kg〕,并且高浓度处理分别较CK处理(3.64×109 g-1)下降90.44%和99.83%.细菌16S rDNA V3可变区DGGE图谱表明,受双酚A污染的土壤明显产生了数条特征性条带.UPGMA(非加权组平均法)聚类分析进一步表明,双酚A污染明显改变了稻田土壤的细菌群落组成.2次采样土壤总体酶活性参数均为CK>w(双酚A)为50 mg/kg处理>w(双酚A)为200 mg/kg处理>w(双酚A)为1 000 mg/kg处理.可见,高浓度的双酚A污染明显影响稻田土壤细菌数量以及细菌优势菌群,使农田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28.
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中我国居民呼吸速率暴露参数研究   总被引:37,自引:7,他引:30  
呼吸速率是人体暴露和健康风险评价中的关键性暴露参数之一,然而迄今为止鲜见我国进行的系统调查研究和分析总结,以及公开发布能够代表我国居民的呼吸速率参数的报道,而通常是以引用美国发布的参数为主,导致评价结果的误差并增加了不确定性. 采用呼吸速率的能量估算方法,根据我国2004年大规模的膳食能量调查数据,计算了各类人群的呼吸速率参数. 结果表明:我国男、女性居民长期暴露的呼吸速率为4.7~13.9 m3/d;20~45岁男、女性居民轻、中、重3种活动强度下的呼吸速率为13.5~16.7 m3/d;2~5和6~17岁的城市居民呼吸速率分别比农村居民高15.8%和12.4%,而18~45和45岁以上的农村居民的呼吸速率分别比城市居民高3.9%和7.6%,城市和农村居民的呼吸速率存在差异;各年龄段长期暴露的日均呼吸速率是静息通气量的1.1~1.3倍,与相关文献的报道相符;如果直接引用美国的呼吸速率参数,将会造成2.6%~30.9%的误差.   相似文献   
629.
<正>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40余年以来初心不变、迸发生机,在气候变化教育的社会实践育人中,收获了一定的培养效果和良好的社会效应。为贯彻落实“双碳”目标的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以社会实践为抓手,围绕气候变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630.
应用CANON-MBBR系统处理实际污泥厌氧消化脱水液,考察了系统的稳定运行控制策略。结果表明:稳定期间,系统出水ρ(NH4+-N)稳定低于25 mg/L,去除率>96%;出水ρ(TIN)<70 mg/L,去除率>87%。系统维持纯生物膜运行,无须进行污泥回流与菌种的补投,实现了稳定的自养脱氮过程。运行期间,考察了水量、DO及温度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流量为80 m3/d(为平稳期1.33倍)、ρ(DO)高达2~4 mg/L和24 ℃低温条件下系统依然保持较高的脱氮性能。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系统优势氨氧化菌(AOB)和厌氧氨氧化菌(AnAOB)分别为Nitrosomonas和Candidatus Kuenenia,其相对丰度均值分别为6.5%和30.2%,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相对丰度始终低于0.1%,NOB被成功抑制。悬浮载体生物膜实现了AOB和AnAOB的高效富集,系统较低的AOB丰度限制了系统脱氮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