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9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人工湿地方法处理温泉旅游度假区洗浴废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温泉洗浴废水的新型水污染控制技术,目前在国内尚未推广使用。本文从连云港市温泉旅游度假区洗浴废水的污染特点出发,对好氧接触氧化预处理与复合人工湿地相结合的废水处理技术路线作详细阐述,分析、论证人工湿地处理洗浴废水的可行性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抚仙湖流域帽天山磷矿区磷流失过程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批平衡实验和土柱淋溶实验,模拟在环境因子(pH值、降雨频度)的影响下,磷矿石、废土石和废渣中磷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磷石膏和泥磷中磷的释放受pH值的影响较小,维持较为恒定的高释放量.磷矿石、矿坑沉积物和废土石中磷的解吸受pH值影响,pH值愈低,愈有利于磷的释放;当解吸溶液pH值为3.50时,废土石和磷矿石中磷的释放量仍可达到2.25 mg·l-1和3.15 mg·l-1.间歇淋溶过程促进了磷矿石、废土石和磷石膏中磷的释放,对废土石中磷的释放作用尤为显著,干燥后再次降雨的释放量比初期降雨高出3倍.帽天山磷矿区大面积裸露的磷矿石剖面、废土石堆场和废渣堆场在酸性溶液的淋溶作用下能够产生大量的磷流失,而且这个过程是持久的,是抚仙湖水质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沉水植物伊乐藻光合放氧对水体氮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室内利用聚乙烯容器于光照培养箱内开展开放和封闭实验,研究沉水植物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光合放氧对水体氮转化的影响及其对水体氮的净化效果和机理。结果表明,伊乐藻光合放氧使水体DO和pH值升高,促进了开放系统氨氮的挥发,同时水体较低的氨氮含量及较高的pH值抑制了氨氮向硝氮的转化。封闭系统通过阻止氨氮的挥发降低了总氮的去除作用,但并不影响氨氮向硝氮的转化。另外,高的DO和pH环境不利于反硝化细菌的存活,使反硝化作用比较微弱或不存在。  相似文献   
14.
入湖河流沉积物营养盐的释放制约了河流与太湖水环境的改善。因目前对太湖岛上入湖河流沉积物氮、磷特征及其对水质的响应研究较少,笔者于2020年10月采集西山岛15个代表点位的沉积物样品并测定了其氮、磷含量,进行沉积物对不同初始浓度氨氮(NH4+-N)、磷酸盐(PO43--P)的吸附-解吸模拟实验;研究各点位沉积物对水质的响应,确定了需水质管控与沉积物疏浚的点位。结果表明,西山岛河流沉积物总氮、总磷平均含量分别为8.97和2.90 g·kg-1;沉积物活性氮、磷平均含量分别为3.77和1.29 g·kg-1,存在较高的氮、磷释放风险。根据模拟实验结果,7个点位的沉积物NH4+-N和9个点位的沉积物PO43--P处于解吸状态,磷的解吸现象更为严重。通过研究入湖河流沉积物对太湖水环境的影响发现,为维持太湖水环境的稳定,点位CZ1、CZ5在原位水质下仅需进行外源管控,点位CZ4的沉...  相似文献   
15.
冬春季富营养化滆湖中沉水植被重建及净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末冬初在富营养化滆湖的围隔中引种沉水植物,分别构建5种植被区、菹草-伊乐藻区、菹草区、伊乐藻区,调查4种区域内植被恢复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结果发现菹草-伊乐藻区不仅能在冬春季节保持对营养盐较高的去除效果,并能在冬季有效缓解苦草等植物死亡(5种植被区)给水质带来的不利影响;菹草-伊乐藻区对比湖面敞开区域内TP,TN,NH3-N,Chl.a的去除率可达62.9%,31.5%,53.9%,46.1%,对CODMn的去除率仅为9.7%;比较各单种区:伊乐藻对TN的去除效果要好于菹草,菹草对TP的去除效果要好于伊乐藻。  相似文献   
16.
抚仙湖不同来源沉积物磷形态垂向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连续萃取法(SEDEX)对抚仙湖岸带代表不同污染来源的5个样点和湖心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分布特征及垂向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无机磷(IP)是总磷(TP)的主要组成部分,占TP的70.46% ±8.06%;磷形态以碎屑磷灰石(CAP)和闭蓄态磷(Org-P)为主,分别占TP的41.65%±17.04%和29.53%±8.06%,而可交换态磷(Ex-P)含量最低,仅占TP的2.42%±1.45%.不同点位TP含量和各形态磷分布特征不同,以磷矿开采污染为主的东大河口沉积物总磷含量及各形态磷含量远高于其它污染来源的沉积物,其中CAP含量达(131.46±84.78)μmol·g-1.沉积物磷形态垂向特征表征了流域人类活动对抚仙湖的污染历程.东大河口沉积物各形态磷含量随深度变化剧烈,尤其是CAP在8~14 cm随深度增加突然增大后又急剧降低,且均在11 cm处达最大值,这与抚仙湖流域磷矿开采兴起到矿点关闭的历史相吻合.湖心沉积物磷形态分布特征显示了湖岸各种污染来源“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东太湖沼泽化发展趋势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东太湖沼泽化呈加速发展的趋势:无沼泽化湖区面积显著减少,由1959年的90%降至24.9%;沼泽化综合指数由1959年的1.47增加到2.41,这与近40为湖区人类活动强度增强有关:沿湖合理的池塘养殖可以延缓局部湖区的沼泽化进程‘;但外来污染、围垦、滥各挺水水生植物以及网围养殖的过度发展等显著地促进了沼泽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