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1篇
安全科学   5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141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元旦期间对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的要求和局党组的意见,我们组织了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联合开展的“安全生产万里行”,在新年伊始,于1月  相似文献   
82.
以猕猴桃枝为原料,壳聚糖作为胺基表面改性剂,制备了一种绿色环保、对环境中重金属有良好吸附效果的功能性生物炭材料.采用批量吸附实验研究了改性前后生物炭的吸附性能.借助SEM-EDS、FTIR 和XPS表征方法,分析了改性前后生物炭的形貌结构和官能团变化,探究了其对溶液中Cd2+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生物炭表面,引入了羟基(—OH)、羰基(—C=O)和氨基(—NH2)等基团,显著提高了吸附性能,对Cd2+的吸附量较改性前增加107.12%.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能较好地描述吸附过程,说明吸附速率由材料表面活性位点决定,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对Cd2+的吸附机制主要是配位作用、表面沉淀作用、离子交换作用和阳离子—π键作用,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过程.经过5次吸附-解吸循环后,改性后生物炭对Cd2+的吸附容量仍保持在初始吸附量的80%以上,表现出良好的可重复利用性.研究成果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所制备的壳聚糖改性生物炭可应用于镉污染水体和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83.
微生物是调节土壤磷循环的关键驱动力.阐明土壤解磷菌的微生物矿化过程对于提高植物养分吸收率和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测定柑橘园与毗邻的自然林地土壤编码碱性磷酸酶基因(phoD)丰度、解磷细菌群落多样性和土壤无机磷组分,探究柑橘种植对土壤微生物获取磷策略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柑橘种植导致土壤pH下降,土壤有效磷累积,ω(有效磷)平均值高达112 mg·kg-1,显著高于毗邻的自然林地(3.7 mg·kg-1).柑橘种植也会影响土壤磷素组成,柑橘土壤含有较高的可溶态磷(CaCl2-P)、柠檬酸提取态磷(Citrate-P)和矿物结合态磷(HCl-P).自然林地土壤各磷组分均显著低于柑橘土壤,而phoD基因丰度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柑橘土壤.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柑橘土壤解磷细菌Shannon指数(4.61)显著低于自然林地(5.35),群落结构也有别于自然林地.柑橘种植改变了土壤解磷菌的群落组成,自然林地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柑橘土壤.土壤有效磷含量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土壤高磷累积抑制土壤解磷细菌的活性.柑橘种植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对磷的获取策略,在柑橘园中,土壤微生物主要依赖外源磷,而自然林地土壤微生物主要以微生物分泌碱性磷酸酶矿化有机磷来获取磷的方式满足其生长需求.  相似文献   
84.
潜在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筛选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收集了国内外共37个不同化学品名单基础上,研究了我国潜在有毒化学品的筛选程序和评分系统。根据环境的9项指标和毒性的7项指标共16个参数,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计算了化学品的综合危害分值,藉此按其危害程度予以排序,从而选定了52种优先控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单,旨在对化学品应采取的适宜管理对策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5.
中日合作研究项目:酸沉降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控制对策的研究,于1990至1995年期间在中国重庆地区进行。本文是该项目最终研究结果主要方面的报导,包括大气污染和酸雨的状况,酸沉降对池塘、森林和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大气污染和酸雨控制对策。该项研究为今后酸沉降生态监测的研究,打下了有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86.
臭氧氧化法深度处理印染废水二级出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臭氧氧化法深度处理印染废水二级出水,以比臭氧消耗量为基础讨论出水水质的改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当比臭氧消耗量为6.5 mg/mg 时,出水的吸光度在400 nm处减少90%以上,在254 nm处减少85%以上;出水的溶解性有机碳质量浓度为11.23 mg/L、COD为16.3 mg/L;臭氧分子直接氧化对降低色度和去除有机物起到一定作用,采用臭氧氧化法深度处理印染废水二级出水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7.
在研究海岸带广泛存在的凸凹不平的不透水层的几何及地质特性的基础上,结合地下水渗流运动的特征,运用数理分析的手法,建立了不同于以往的模拟海岸带含水层咸淡水界面变动规律的二维数值仿真数学模型.其后,通过与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其效度.  相似文献   
88.
89.
本文提出了一个排气中NO_x的简易、快速定量法。氮氧化物以臭氧氧化,作为NO_3~-吸收在弱酸性溶液中。此吸收液中的NO_3~-浓度在215—230nm波长范围内选用一适当的波长作紫外分光光度测定,依此定量排气中的NO_x浓度。本法NO_3~-浓度  相似文献   
90.
介绍了环保疏浚底泥堆场和强化自然沉淀的设计方法,并针对环保疏浚工期短、产生的余水量大及其悬浮物含量高的特点,对不同余水处理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选择了加药促沉法余水处理工艺,在太湖环保疏浚示范工程堆场进行了生产规模试验.结果表明,在堆场中设置溢流堰和导流墙,改善堆场的水力条件,延长水流路径,有利于颗粒的自由沉降,提高了颗粒在堆场中的沉淀效率.向输泥管投加絮凝剂,使其在输泥管中快速混合,在堆场中反应、沉淀;向堆场出水投加絮凝剂,通过隔板混合池快速混合,折流反应池反应,在沉淀池中沉淀,这2种投药方式都能保证余水达标排放,其中向堆场出水投加絮凝剂的方式加药量少且容易控制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