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106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云贵高原典型湖泊富营养化演变过程及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选取滇池、洱海和抚仙湖3个云贵高原不同营养水平的湖泊,通过对其不同发展阶段的植物群落结构、水质类别、营养水平及流域人口和经济活动等进行研究,总结了云贵高原湖泊发展演化过程中的特征及差异性.结果表明:滇池、洱海和抚仙湖的植物群落结构、水质类别和营养状态均耦合良好,流域人口和经济活动是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流域人口和...  相似文献   
82.
有机质对湖泊沉积物不同形态氮释放动力学影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模拟研究了有机质对太湖贡湖和五里湖沉积物不同形态氮释放动力学的影响,并从沉积物有机质官能团、各形态可转化态氮含量以及离子释放量变化等方面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随着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增加,其各形态氮释放平衡时间延长,释放量呈先快速增加后缓慢趋于平衡的趋势;氨氮最大释放量呈下降趋势,硝氮和溶解性有机态氮最大释放量呈先增加,后快速下降趋势;相比而言,污染严重的五里湖,有机质对沉积物各形态氮释放量的影响大于污染较轻的贡湖.随有机质含量增加,沉积物SOEF-N含量增加,IEF-N、SAEF-N和WAEF-N含量降低;HPO42-和SO42-释放量降低,溶解性有机碳释放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随着有机质含量增加,沉积物脂肪族官能团减少,极性官能团增加.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增加,通过改变其极性官能团,影响各种离子释放量和使可转化态氮向稳定态转化,抑制各形态氮释放.  相似文献   
83.
在国内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双重压力下,国内养猪业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是必然趋势。"猪-沼-构树-猪"生态养殖模式是以沼气处理工程为纽带,把猪场粪污变废为有机肥,用于种植构树;反过来构树叶生物发酵处理为饲料,用于养猪生产的一种新兴生态循环养殖模式。该模式推广应用可以消纳猪场粪污,提供可再生性清洁能源,推进农村"以气代煤"的进程,改善农田土壤,优化环境,降低养猪成本,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生态循环健康养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4.
针对人工湿地内部DO含量较低引起的生物性堵塞,污水处理效率下降的问题,采用投加释氧材料的方法来提高湿地内部DO含量,修复生物性堵塞。采用CaO_2为释氧剂制备释氧材料,进行释氧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大孔弱酸性丙烯酸系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包埋剂制成的释氧材料释氧性能最佳。在模拟人工湿地污水系统中,释氧材料可使反应器中DO质量浓度在15d内保持在5.0mg/L以上,并且pH保持中性水平,相较未投加释氧材料的对照组,30d内COD的平均降解效率提高125%。投加释氧材料可以使发生生物性堵塞的人工湿地系统在连续运行条件下基质孔隙率在15d内恢复到初始水平的83%左右,并且相较机械曝气具有操作便捷、不受环境限制以及成本低廉的优点。  相似文献   
85.
86.
87.
研究了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10个沉积物对氨氮固定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沉积物固定态铵含量与其理化参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湖泊沉积物对氨氮的固定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总体上均具有快反应和慢反应2个过程.在0~10 min内,各沉积物对氨氮的固定量均较大,快反应主要发生在前10 min内.而在10 min之后,沉积物对氨氮的固定量逐渐减小,12 h后基本达到平衡.②湖泊沉积物对氨氮固定的热力学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10个沉积物的本底固定态铵含量(w(NFN))、最大固铵量(Qmax)和固铵容量(w(NFN)+Qmax)分别为157.73~462.74,35.58~348.45和201.17~748.94 mg/kg.③湖泊沉积物的本底固定态铵含量、最大固铵量均与固铵容量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本底固定态铵含量与TN,TP,TOC,粘粒,Fe2O3含量及CEC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固铵容量与TN,TP,TOC含量和CEC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最大固铵速率与Fe2O3含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最大固铵量与沉积物理化性质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88.
不同污染程度湖泊沉积物中不同粒级可转化态氮分布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研究了污染程度不同的五里湖、月湖、东太湖和贡湖不同粒级沉积物中总可转化态氮以及各形态可转化态氮的含量与分布.结果表明:4个湖泊的沉积物各粒级中各形态可转化态氮的含量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均不相同.强氧化剂可提取态氮(SOEF-N)是释放能力最弱的形态,为可转化态氮的主体,占总可转化态氮的66.97%~87.97%.离子交换态氮(IEF-N)结合能力最弱,是最容易被释放的形态,为可转化态无机氮的主体,占总可转化态氮的7.37%~22.25%.同一粒级中,各形态可转化态氮对氮循环的贡献为SOEF-N最大,IEF-N其次,强碱可浸取态氮(SAEF-N)与弱酸可浸取态氮(WAEF-N)最低.随着沉积物粒级的由粗到细,总可转化态氮以及各形态可转化态氮含量均呈逐渐增加趋势.沉积物细颗粒部分对氮循环的可能贡献占绝对的主体,是粗颗粒部分的几倍到几十倍.相比而言,污染程度轻的贡湖和东太湖沉积物无论总可转化态氮还是各形态可转化态氮,细颗粒部分的相对含量均低于污染程度重的五里湖和月湖沉积物.   相似文献   
89.
燃气热脱附技术修复有机污染场地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位燃气热脱附是目前修复有机污染土壤最具潜力的技术之一。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实际案例,系统梳理了有机污染土壤原位燃气热脱附修复技术的原理、适用范围、优缺点以及工艺施工流程,对国内外燃气热脱附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工程应用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有机污染土壤原位热修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s)生物标记法分析野生型牵牛花(Pharbitis nil (Linn.) Choisy)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探讨牵牛花生长对石油烃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与石油烃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微生物群落中,先后出现了24种PLFAs,包括标记细菌的饱和脂肪酸(SAT)、革兰氏阳性菌(G+)的末端支链饱和脂肪酸(TBSAT)、革兰氏阴性菌(G-)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和环丙脂肪酸(CYCLO)、真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放线菌的中间型支链饱和脂肪酸(MBSAT)等六大类型.PLFAs的主成分分析(PCA)表明,牵牛花根际与对照组(未种牵牛花,CK)土壤微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差异,微生物多样性在春季增加83%、夏季增加140%、秋季增加50%;微生物的生物量在春季增加97.6%,夏季增加116.3%,秋季增加60.3%.牵牛花根际与对照组相比土壤中石油烃降解率明显提高,在春、夏、秋季分别提高了7.5%、34.2%和19.7%;并且,在牵牛花生长的不同季节石油烃的降解率有明显的差异,春季为22.3%,夏季为51.8%,秋季为38.0%.相关性分析表明,石油烃降解与土壤微生物总生物量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r|=0.75);与G+细菌、甲烷氧化菌的生物量具有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r|>0.8;与G-的生物量具有中度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0.74;与真菌的生物量具有低度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0.36,与放线菌没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0.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