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80篇
安全科学   51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233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本文建立了测定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方法,此方法是建立在一种有效去除空白干扰的专有抗干扰装置基础上实现的。抗干扰装置是通过与分析仪器特殊的连接方式,接一根具有吸附分配作用的吸附柱,使管路中引入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空白干扰在该吸附柱上产生一定的保留,产生一个时间差,从而排除干扰。  相似文献   
22.
传统的U型通风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现象经常出现,严重制约着矿井正常生产能力的有效发挥,对矿井安全生产造成重大威胁。基于前人对采空区非均质多孔介质气体运移理论的研究,采用Fluent软件数值模拟研究了U型和上隅角埋管条件下U型通风系统的静压力场和瓦斯浓度场。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模型参数条件下,U型通风容易造成上隅角瓦斯积聚,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十分严重;采空区5m处埋管,治理上隅角瓦斯积聚的效果欠佳,达不到安全开采的条件;15m处埋管可以较好的解决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工作面没有出现瓦斯积聚现象,工作面和回风巷的瓦斯浓度始终处于1%以下;25m处埋管的效果与15m基本相同,没有表现出更好的瓦斯治理效果。综合数值模拟的结果,确定了上隅角埋管抽放采空区瓦斯的理想抽放位置为距离地板垂高1.2m、沿走向深入采空区15m处。  相似文献   
23.
我省大多数地区水质较差,部分地区碱度高达10毫克当量/升以上,硬度20毫克当量/升,含盐量2000毫克/升。使用钠离子软化器,只能消除水中的的硬度,不能消除水中碱度。这对于硬度、碱度较高的水质,不仅运行费用高,而且由于给水碱度高,使锅炉排污量大,热损失也大,有不少锅炉炉水碱度超出水质标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省有些单位对2吨/时以下的小锅炉试用化学沉淀软化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化学沉淀软化法,就是向水中投加化学药品,如石灰、纯碱、氯化钙,使钙离子转变成难溶化合物碳酸钙,镁离子转变成难溶化合物氢氧化镁,以达到使水软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4.
25.
印度夏季风降水周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夏季风降水(ISMR)在南亚气候系统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近年来对它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深入认识ISMR的变化特征,主要利用Scargle周期图和小波变换研究了1871-2004年间ISMR变化的周期性。结果表明,ISMR的周期性波动非常复杂,相应的周期参数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文中还简单讨论了ISMR周期时变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26.
一、前言新疆克拉玛依炼油厂和独山子炼油厂,在石油精炼过程中排出的两种废品,一种是酸渣,另一种是石油发酵乳化液。酸渣是润滑油、发酵油和焦化柴油等馏份用98%硫酸洗涤时所得的产物。它的主要成份除了大量游离硫酸外,有机成份主要是稠环短侧链、芳烃、胶质沥青等的磺化产物,是黑色胶状物质。这种东西每年都有数百吨排出,十多年来一直未得到  相似文献   
27.
水的化学沉淀软化法,就是向水中投加化学药品,促使水中钙离子、镁离子变成难溶化合物沉淀出来,达到使水软化的目的。 石灰沉淀软化 石灰沉淀软化,就是向水中投加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氢氧化钙与水中二氧化碳、碳酸氢钙、碳酸氢镁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氢氧化镁沉淀,而将这些杂质除去。这种方法还具有除去水中铁和硅的作用。水中的氢氧化镁胶体能吸附水中的硅化合物而将硅进一步除去。经石灰处理后,水中的残留硅含量,通常可降低到原水的30—50%,但硅酸根含量一般不小于3—5毫克/升。 至于水中的非碳酸盐硬度,用石灰处理的方法不能除掉…  相似文献   
28.
有关废电池环境政策法规有望出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配合政府部门制定废电池环境管理法规政策,中国危险废物管理培训和技术转让中心举办的“废电池环境管理研讨会”日前在清华大学召开。与会代表一致呼吁,加强废电池的环境管理刻不容缓,国家应尽快出台有关的法规和政策,推动废电池的回收、再生、处理和处置,使废电池做到资源化和无害化。我国是电池生产和消费大国,1998年电池的产量和消费量高达140亿只,但锌锰电池、镍镉电池的回收基本上还是空白。另据清华大学聂永丰教授介绍,我国每年干电池生产所耗费的锌达13~14万t,占我国年锌产量的13%左右,而废电池再生利用每年能回收锌皮4万t。…  相似文献   
29.
近年来,有机污染土壤堆式燃气热脱附技术因具有二次污染可控、污染物去除率高以及修复成本低等优势得到快速发展,然而目前国内外关于该技术的工程示范与效果评估仍有待研究. 针对我国北方某退役焦化厂污染土壤,开展了2 000 m3的堆式燃气热脱附工程试验,系统分析热脱附过程中土壤的温湿度变化规律、修复效果以及能源消耗等情况,并提出堆式燃气热脱附技术的应用条件和优化方法. 结果表明:当加热运行至35 d时,堆体测温点平均温度达175 ℃,抽检的12组土壤样品中污染物浓度均远低于GB 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第一类用地筛选值,修复达标率为100%;运行至39 d时,收集水量共计310.4 m3,土壤体积含水率从25.8%降至10.3%左右;同时,该试验采用的烟气余热再利用技术将排烟温度降至300 ℃以下,使修复能耗降低约11.5%,即每修复1 m3污染土壤消耗约49.5 Nm3天然气和16 kW?h电量;此外,采用COMSOL软件模拟堆体的温度和湿度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小于7.36%和7.49%,具有较好的吻合性. 研究显示,热脱附修复过程中堆体的底层平均温度处于较低水平,需提高底层加热管温度,或铺设岩棉板进行隔热保温措施,以提高堆体底层土壤的修复效率,研究结果可为有机污染土壤堆式燃气热脱附技术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0.
南海北部拥有陆架?陆坡体系中最不稳定的峡谷群沉积环境,不仅是海洋有机碳沉积区域,更是陆架和深海之间物质传输的通道。于2019年和2020年分别采集一统峡谷和东沙群岛海域陆坡的上层沉积物样品(0~30 cm),研究其有机碳含量和红外光谱吸收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探讨陆坡环境有机碳的迁移和沉积规律。结果表明,一统峡谷上层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由坡上、坡中至坡下逐渐降低,依次为1.14%~2.02%、1.01%~1.46%和0.60%~2.15%;东沙群岛海域陆坡上层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为0.52%~1.35%;4个站位有机碳的垂直变化不具有相似性。研究区域上层沉积物中有机物的红外光谱吸收呈现500~1500 /cm、2300~2500 /cm和3400~4000 /cm 3个集中出峰区;一统峡谷坡上沉积物中有机物红外光谱吸收特征与坡下相近,吸收强度均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坡中沉积物中有机物红外光谱吸收强度随深度变化不显著;东沙群岛海域沉积物中有机官能团的红外吸收率在中间层次出现突然增加的现象。研究区域峡谷沉积物中有机物主要由相邻峡谷坡上通过滑坡碎屑流直接运移到坡下,在坡中难以稳定存留;坡中沉积物中有机物被不断扰动而上下混合,其组成的垂直分布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