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35篇 |
免费 | 341篇 |
国内免费 | 68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904篇 |
废物处理 | 134篇 |
环保管理 | 416篇 |
综合类 | 2690篇 |
基础理论 | 485篇 |
污染及防治 | 389篇 |
评价与监测 | 215篇 |
社会与环境 | 151篇 |
灾害及防治 | 1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1篇 |
2023年 | 142篇 |
2022年 | 176篇 |
2021年 | 188篇 |
2020年 | 159篇 |
2019年 | 172篇 |
2018年 | 201篇 |
2017年 | 118篇 |
2016年 | 138篇 |
2015年 | 139篇 |
2014年 | 322篇 |
2013年 | 183篇 |
2012年 | 228篇 |
2011年 | 224篇 |
2010年 | 203篇 |
2009年 | 228篇 |
2008年 | 173篇 |
2007年 | 189篇 |
2006年 | 172篇 |
2005年 | 162篇 |
2004年 | 187篇 |
2003年 | 204篇 |
2002年 | 136篇 |
2001年 | 110篇 |
2000年 | 116篇 |
1999年 | 139篇 |
1998年 | 118篇 |
1997年 | 102篇 |
1996年 | 125篇 |
1995年 | 99篇 |
1994年 | 105篇 |
1993年 | 72篇 |
1992年 | 80篇 |
1991年 | 79篇 |
1990年 | 68篇 |
1989年 | 75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26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19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引入Ca2+、Fe3+、Zn2+、Mn2+等金属离子和氨基酸、柠檬酸、乳酸等小分子配体建立了Pu4+在人体血浆、胃液、组织液、细胞液等主要体液中的金属离子-小分子配体热力学平衡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了正常生理条件下Pu(Ⅳ)在各体液中的存在形态以及pH值和[Pu]改变对Pu(Ⅳ)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血浆中的低浓度Pu(Ⅳ)易以Pu(OH)4(aq)的形态蓄积在肝脏中,钚浓度升高则形成沉淀难以排出;胃液中的Pu(Ⅳ)可大量进入血液中,但胃液pH值升高可实现钚的促排;组织液中钚会沉积在骨骼无机表面;高浓度Pu(Ⅳ)对大多数细胞有极高毒性;随着尿液的pH值增大,沉积的Pu(OH)4(s)会对肾脏造成损伤;胰液中的Pu(Ⅳ)的形态随着pH值改变而发生显著变化,而胆汁中高钚含量的Pu(Ⅳ)易滞留在肝脏内;在正常汗液pH值波动范围内,Pu(Ⅳ)易进入人体,从而对钚操作人员的健康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82.
183.
本文论述了在采集水样时,可能引起水样变化,不能反映水体真实情况,失去其代表性的各种影响因素。综述了贮存容器材质的影响,水样的过滤方式,及测定Hg、Cr、As和重金属水样的保存条件和允许保存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4.
土壤-水稻系统中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及对土壤元素标准限的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查研究广东省江门市土壤与水稻元素的含量基础上,对江门市水稻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特征进行了探讨,并根据水稻重金属富集系数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关系趋势,对暂无明确标准的土壤元素进行适宜含量的判定.结果表明,水稻重金属As、Cu、Pb、Zn、Cd、Ni、Hg和Cr元素中,部分样品Cd的富集系数大于1且小于2,表明存在一定的富集状况,其他元素的富集系数均未超过1,表明并无明显富集.水稻重金属的富集系数的顺序为:CdCuZnNiAsHgCrPb.水稻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系数随土壤重金属含量升高的变化趋势分为两部分,开始为明显降低,当达到一个阈值时降低趋势明显变缓.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Ⅰ级标准相比,除Hg和Pb超标率较高外,这个阈值基本处于各元素标准值的1/5—1/3之间,同时也表明土壤中各重金属含量值在此范围内为适宜含量.水稻中S、F、Cl、I、Ga、Sr、Se元素的富集系数与土壤对应元素的含量比值与重金属元素趋势一致,即可利用土壤重金属元素呈现的规律判断无明确标准元素的适宜含量范围.可以得出土壤中S、F、Cl、I、Ga、Sr、Se的含量适宜范围分别为:450—800、480—800、900—1500、2.4—4.0、75—125、123—205、1.2—2.0 mg·kg~(-1). 相似文献
185.
甲基苯丙胺是我国目前主要的滥用毒品,而准确的滥用信息还非常有限.本文利用污水流行病学方法,调查了辽宁和吉林两省城镇居民中甲基苯丙胺的滥用量和流行率.选取并采集辽宁与吉林两省共15个城市17座污水处理厂进水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衍生化方法分析测定污水中甲基苯丙胺的浓度分别为343±198 ng·L~(-1)和166±69 ng·L~(-1).根据污水厂进水量、甲基苯丙胺代谢数据和服务人口数量等信息预测了辽宁与吉林两省甲基苯丙胺的人均滥用量分别为361±148μg·d~(-1)和275±154μg·d~(-1).在预测滥用量的基础上,结合滥用剂量和滥用频率数据,预测辽宁与吉林两省城镇居民成年(15—64岁)人群中流行率分别为0.73%±0.30%和0.56%±0.31%.为了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对滥用量和流行率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得到辽宁和吉林两省城镇居民人均甲基苯丙胺滥用量分别为398μg·d~(-1)(95%CI:199—688)和208μg·d~(-1)(95%CI:107—342),辽宁与吉林两省城镇居民成年人群中流行率分别为0.73%(95%CI:0.17—1.88)和0.38%(95%CI:0.09—0.97).根据预测的人均滥用量和两省人口数量,绘制两省的甲基苯丙胺的滥用地图,为毒品滥用的实时监控提供直观依据.本研究结果表明污水流行病学方法能够实时、快速、准确地获取毒品滥用信息,对毒品犯罪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6.
草海湿地是中国西南地区极为重要的喀斯特高原高寒湿地生态系统,也是中国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等珍稀水鸟重要的越冬场所之一。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已在草海环湖消涨区、航道、码头等地形成入侵趋势,造成湿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降低、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稳定,严重威胁草海湿地生态安全。本研究选择贵州草海湿地空心莲子草入侵迹地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分别在草海湿地上游、中游、下游设置轻度、中度、重度调查样点,对空心莲子草入侵迹地植物群落组成种类、种群密度、重要值等数量特征进行分析,提出空心莲子草清除后湿地植物群落培育方向,为草海湿地入侵植物迹地修复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草海湿地空心莲子草入侵迹地植物群落包括9个科,15种植物,其中禾本科(Gramineae)植物4种,莎草科(Cyperaceae)植物3种,蓼科(Polygonaceae)植物2种,菊科(Asteraceae)、苋科(Amaranthaceae)、香蒲(Typhaceae)、睡菜科(Menyanthaceae)、唇形科(Labiatae)、木贼科(Equisetaceae)植物各1种。(2)草海湿地上游入侵迹地植物群落总密度随入侵程度增加呈升高趋势,而草海湿地中游和下游入侵迹地植物群落密度随入侵程度增加呈降低趋势。(3)空心莲子草入侵迹地次优种、伴生种均以禾本科的李氏禾(Leersi ahexandra)、茭白(Zizania latifolia),莎草科的水葱(Scirpus validus)、荆三棱(Scirpus fluviatilis)为主。空心莲子草清除后的植物群落培育应以李氏禾、水葱、荆三棱、茭白为主要建群种。 相似文献
187.
滇中亚高山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一区域不同植被类型的生长习性、土壤类型、林分立地状况等的差异,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采用标准地调查和生物量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省新平县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5种典型森林类型——华山松(Pinusarmandii)林、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滇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林、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林和常绿阔叶林各器官(叶、枝、干、皮和根)碳含量、生物量、碳储量及分配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该区域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揭示滇中亚地区各林分植被层的碳源-汇变化和土壤各层碳动态规律。结果表明,(1)5种林分类型各器官碳含量在45.60%~57.60%之间波动,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生物量分别占植被层的56.46%~92.28%、1.12%~13.15%、0.003%~2.19%和6.21%~30.26%。各林分类型植被层碳储量大小表现为:华山松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滇油杉高山栎。(2)5种林分的土壤碳储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主要集中在0~30 cm表土层,占总碳储量的52.6%~79.8%;0~60 cm土壤碳储量大小顺序表现为:滇油杉常绿阔叶林华山松高山栎云南松。(3)5种林分的生态系统碳储量表现为:常绿阔叶林华山松滇油杉云南松高山栎,其中乔木层和土壤层之和占总碳储量的95.1%~99.2%,林下植被层占比较低。华山松、滇油杉和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碳储量,云南松林和高山栎林植被碳储潜力较大,应通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森林管理措施,提高林分质量、增加林分碳密度,发挥其更大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188.
微生物肥料对设施长期连作哈密瓜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连作导致哈密瓜土传真菌病害大面积发生,微生物肥料的施用可为防治土传真菌病害发挥积极作用.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深入分析微生物肥料对设施长期连作哈密瓜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苗期、开花坐果期和成熟期,微生物肥料处理比对照操作分类单位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分别高出24.5%、11.3%和82.1%;微生物肥料处理哈密瓜根际真菌物种数、真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均随生育期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而对照处理均表现为持续降低,且在成熟期,各项指数差异显著;主坐标(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PCoA)分析表明微生物肥料处理与对照哈密瓜根际真菌群落结构随生育期推进,其差异愈发明显;微生物肥料处理和对照哈密瓜根际优势真菌均主要由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didiomycota)组成,且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种类最多,施微生物肥料处理优势真菌中还存在壶菌门、接合菌门、球囊菌门和一些未明确分类的真菌;样品中丰度排名前35的属共分为A、B、C、D四大类群,A类群和B类群多为致病菌,分别在NM3和NM1含量较高,C类群和D类群多为植物益生菌,分别在M3和M1含量较高.综上所述,微生物肥料改变了哈密瓜根际优势真菌组成,与对照相比,在苗期和成熟期降低了根际病原真菌数量,且繁衍了大量有益真菌,这可能是微生物肥料发挥促生防病效应,克服或减缓哈密瓜连作障碍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9.
研究高寒草地的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认识极端气候背景下的草地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选择羌塘高原高寒草地作为研究区,分析东西走向60个样点植物地上、地下部分的碳(C)、氮(N)含量与C:N的分布特征,及其各自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高寒草地植物地上部分C、N含量(38.22%、1.82%)均高于地下部分(31.11%、1.15%),但C:N(22.08)却小于地下部分(28.88),且地上部分C含量、C:N与地下部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干燥指数与植物地上部分C含量(R~2=0.072,P0.05)以及C:N(R~2=0.15,P0.005)呈负相关关系,却与植物地下部分C:N(R~2=0.53,P0.001)呈正相关关系;此外,年均降水量(R~2=0.13,P0.005)与地上部分C含量呈负相关关系,总生物量(R~2=0.13,P0.01)及植被总盖度(R~2=0.12,P0.01)与地下部分C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海拔与地上部分C:N亦呈正相关关系(R 2=0.15,P0.005),而年均温却与地下部分C:N呈负相关关系(R~2=0.31,P0.001).可见,水热条件是影响羌塘高原植物地上、地下C含量以及C:N差异的主要因素,而干燥指数可以作为较好的度量指标. 相似文献
190.
为了解坡向异质性生境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在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岷江源区的研究样地内,沿山脊划分出东南、西南和东北3个坡向,每个坡向上选择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盘花垂头菊(Cremanthodium discoideum Maxim.)和滨发草(Deschampsia littoralis)3种常见物种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其株高、叶片性状和生物量分配的变化,并测定不同坡向土壤环境因子.结果显示:不同坡向间土壤环境差异明显;珠芽蓼和滨发草的株高在不同坡向上无显著差异,而盘花垂头菊株高依次为西南坡东南坡东北坡,3种植物比叶面积(SLA)均有显著变化且变化趋势均不同,在东北坡上珠芽蓼(161.30±5.44 cm2/g)和盘花垂头菊(151.26±3.36 cm2/g)具有最小的SLA,而滨发草(212.97±11.39 cm2/g)最大;珠芽蓼的地下生物量高于地上生物量,而盘花垂头菊和滨发草地下-地上生物量分配格局则相反,3种植物的地下生物量比例在温度最低的东北坡均达到最高;珠芽蓼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在不同坡向皆为等速生长,而其余两种植物在个别坡向上呈现异速生长,且均为地下生物量积累速率大于地上部分.因此,高山草地生态系统的不同坡向生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了显著影响,上述3种植物的株高及叶片性状对不同坡向的响应具有特异性,而在温度较低的坡向上3种植物均偏向把更多的生物量分配给地下部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