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46篇 |
免费 | 707篇 |
国内免费 | 46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950篇 |
废物处理 | 134篇 |
环保管理 | 423篇 |
综合类 | 2726篇 |
基础理论 | 528篇 |
污染及防治 | 404篇 |
评价与监测 | 218篇 |
社会与环境 | 152篇 |
灾害及防治 | 1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3篇 |
2023年 | 151篇 |
2022年 | 191篇 |
2021年 | 192篇 |
2020年 | 198篇 |
2019年 | 177篇 |
2018年 | 205篇 |
2017年 | 125篇 |
2016年 | 146篇 |
2015年 | 144篇 |
2014年 | 323篇 |
2013年 | 186篇 |
2012年 | 228篇 |
2011年 | 225篇 |
2010年 | 203篇 |
2009年 | 228篇 |
2008年 | 173篇 |
2007年 | 189篇 |
2006年 | 172篇 |
2005年 | 162篇 |
2004年 | 186篇 |
2003年 | 204篇 |
2002年 | 133篇 |
2001年 | 109篇 |
2000年 | 115篇 |
1999年 | 138篇 |
1998年 | 118篇 |
1997年 | 102篇 |
1996年 | 124篇 |
1995年 | 99篇 |
1994年 | 105篇 |
1993年 | 72篇 |
1992年 | 80篇 |
1991年 | 78篇 |
1990年 | 68篇 |
1989年 | 75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26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19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水泥窑协同处置过程中Pb、Cd的挥发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铅、镉2种重金属的氧化物开展了热重实验、熟料煅烧以及熟料消解实验,以重金属的挥发率为主要指标,研究了水泥窑协同处置过程中铅、镉在等温条件下随时间的挥发特性。结果表明,2种重金属的挥发率均是随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增加而增大。Pb的挥发率为96%,Cd的挥发率达到98%,根据等温动力学及阿累尼乌斯方程,对Pb,Cd的挥发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进行动力学模拟,得到较好的线性拟合效果,其中,Pb挥发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为88.73 kJ/mol,Cd挥发反应可以分2个部分:1 200℃以下的表观活化能E为61 kJ/mol;1 250℃以上的表观活化能E为184.6 kJ/mol。 相似文献
282.
283.
农业土壤危险废物污染的风险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环境风险管理出发,探讨危险废物对农业土壤污染的途径,提出土壤危险废物污染的风险管理内容和方法,初步建立辽宁省农业土壤危险废物污染的预警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84.
分析跨界河流污染原因,简介赣榆县在跨界水污染防治方面的成功做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85.
区域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概念、理论框架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基本概念与生态系统适应循环,着重分析了生态系统恢复力范围、抗性、不稳定性与跨尺度影响。生态系统适应循环通常经历入侵、保持、破坏、调整四个阶段,前两个阶段的生态系统演替是可以预测的,而后两个阶段是复杂、难以预测的。文章提出了适应性区域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概念,并构建了其理论框架,并以三峡库区小江流域为例,对小江流域景观生态特征、区域生态胁迫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要以水生生态安全为总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流域各生态系统的恢复力辨识、生态系统适应性循环过程研究,从各系统恢复力属性特征出发,提出了具体的适应性管理方法与模式。 相似文献
286.
由于构筑物及地表上常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及酸碱的腐蚀所以成分比较复杂,对汞的测定带来很大干扰,另外,汞的含量范围也很大,所以厂内现有的或经典的含汞分析方法均不能奏效,因此需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进行试验,从中选出最佳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87.
简要介绍了纸片法测定水质总大肠菌群的操作方法,并通过6个实验室的验证试验,研究了纸片法与现行标准方法(多管法)的一致性。结果表明,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但纸片法测定周期比多管法缩短了2d,仅需1d即可。 相似文献
288.
分析了排污总量监测过程中关于最低检出限、一类污染物的采样点位、监测频次、超标污染物等方面与污染源监督监测的区别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89.
王瑰丽 《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2000,13(3):184-187
系统地阐述与论证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概念界定、构成条件和适用范围”等内涵,理清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概念,探讨了罪与非罪的区分标志,并对是否增加环境犯罪危险犯条款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290.
简述土地快速渗滤系统对工业废水吸附饱和与恢复试验的基本装置和土壤性质。重点陈述了土层COD降解能力恢复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