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7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采用聚乙烯醇(PVA)对尼龙织布表面涂覆改性,对改性前后织布进行表征并进行纯水通量测试,随后以牛血清蛋白(BSA)模拟污染物测试尼龙织布改性前后的抗污染性能,并对改性后的织布进行溶解性有机碳(DOC)浸出实验.改性过程中,优选3%涂覆浓度和250μm涂层厚度,改性后织布的纯水通量值约提高85.0%,对BSA的截留率由6.0%±0.5%上升至7.2%±0.7%,通量恢复率由90.0%提高到96.1%,可逆污染比重上升,不可逆污染比重下降,污染形式主要表现为可逆污染.为避免改性尼龙织布应用于厌氧氨氧化-膜生物反应器(Anammox-MBR)时对厌氧氨氧化反应产生不可逆危害,提出应对制备完成的改性尼龙织布进行为期3d及以上的静态清水浸泡或动态浸出处理.  相似文献   
22.
以上海某污水处理厂市政污水为研究对象,考察市政污水在常温(25℃)条件下先经吸附段(A段)去除回收部分碳源后利用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处理的脱氮效果.A-CANON工艺稳定运行175个周期,A段水力停留时间(HRT)=20min,DO=2mg/L,COD去除率始终高于60%,出水C/N降至1.5左右;CANON段出水中COD及TN浓度分别低于50mg/L和15mg/L,NH4+-N浓度一般低于5mg/L,基本满足城市污水厂一级A排放标准.16S rDNA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采用A-CANON工艺后,CANON系统中的优势厌氧氨氧化菌属为Candidatus_Jettenia和Candidatus_Brocadia.其中,Candidatus_Jettenia的丰度由第85周期的1.79%增加到第175周期的13.51%,较同期丰度降低1.4%的Candidatus_Brocadia表现出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采用A-CANON工艺可有效处理市政污水并回收其中碳源.为该工艺在市政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有望实现市政污水碳、氮处理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3.
通过调整曝气策略,研究了降温降基质(氨氮)运行过程中实现全程自养脱氮(CANON)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稳定运行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中温(35℃)高基质[(446.47±43.77)mg NH4+-N/L]曝气/停曝=60min/60min条件下,反应器稳定运行223d,总氮去除负荷(TNRR)和总氮去除率(TNRE)分别为(0.49±0.07)kg N/(m3·d)和(84.3±4.6)%.温度降至20~23℃,根据一个运行周期内NO2--N积累速率和去除速率之比调整曝气工况为曝气/停曝=40min/80min,运行69d后TNRR和TNRE分别降至(0.43±0.04)kg N/(m3·d)和(69.5±5.7)%.而后逐步梯度降低基质至(105.6±16.1)mg NH4+-N/L,采用相同策略分别调整曝气/停曝时间为40min/80min、30min/90min和8min/32min,运行93d后TNRR降至(0.16±0.02)kg N/(m3·d),TNRE升至(71.5±7.5)%.高通量测序结果从群落组成角度证实了降温和降基质过程中实施的曝气调控策略维持了CANON系统脱氮功能菌的主导地位,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相对丰度一直被控制在0.1%以下.  相似文献   
24.
采用聚乙烯醇(PVA)对尼龙织布表面涂覆改性,对改性前后织布进行表征并进行纯水通量测试,随后以牛血清蛋白(BSA)模拟污染物测试尼龙织布改性前后的抗污染性能,并对改性后的织布进行溶解性有机碳(DOC)浸出实验.改性过程中,优选3%涂覆浓度和250μm涂层厚度,改性后织布的纯水通量值约提高85.0%,对BSA的截留率由6.0%±0.5%上升至7.2%±0.7%,通量恢复率由90.0%提高到96.1%,可逆污染比重上升,不可逆污染比重下降,污染形式主要表现为可逆污染.为避免改性尼龙织布应用于厌氧氨氧化-膜生物反应器(Anammox-MBR)时对厌氧氨氧化反应产生不可逆危害,提出应对制备完成的改性尼龙织布进行为期3d及以上的静态清水浸泡或动态浸出处理.  相似文献   
25.
温度对滴滤池硝化过程氧化亚氮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亚宜  陈玉  周东  林喜茂 《中国环境科学》2014,34(11):2796-2804
研究了某大学污水处理厂的一个滴滤池(生物膜系统)随季节变化N2O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滴滤池中N2O的释放浓度范围为0~18.21×10-6,释放量为20.5~554g N2O/(m3?a),其释放因子(N2O-N/进水NH3-N)为0.1%~0.8%.N2O释放量与季节变化有关,夏季产生量较高而春季较少,空气和进水的温差是影响滴滤池中硝化作用和N2O释放的主要因素,7月份时气温和水温温差较小,导致空气中的氧气无法充入水中,水中溶解氧的不足使得滴滤池硝化不完全,N2O释放量最高.另外,N2O释放量的昼夜变化规律表明,滴滤池的N2O释放、硝化作用和温度变化相关,通过在线监测N2O释放和水温/气温温度变化可以间接反映滴滤池的生物硝化效果.  相似文献   
26.
为考察调节pH值对剩余污泥好氧消化效果的影响,采用2个反应器,在不调节pH值与加入NaHC03调节pH≈7两种条件下进行好氧消化对比试验.监测消化过程中污泥TSS、TVSS、SOUR、沉降性及比阻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两种条件下污泥均能达到稳定,消化30 d TVSS去除率分别为47.1%和49.2%.消化过程中调节pH≈7,TSS、TVSS去除率略有提高,上清液的浊度和COD降低,并且污泥的沉降、脱水性能改善,因而更有利于后续的处理.  相似文献   
27.
基于碳源对反硝化除磷效能以及N2O产生机制尚未明确的现状,采用厌氧/缺氧/好氧序批式反应器(An/A/O-SBR),考察了碳源(乙酸、丙酸和两者的混合酸(摩尔比为1∶1))对反硝化除磷效能和污泥形态的长期影响。结果发现,混合酸系统脱氮除磷效果最稳定,氮和磷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7.7%和87.0%;而乙酸和丙酸系统较不稳定,氮和磷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7.6%、51.0%和41.9%、100.0%。混合酸系统检测到明显的N2O释放,而乙酸和丙酸系统的N2O产率较低。  相似文献   
28.
活性污泥胞内物质合成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是微生物胞内的一种碳源和能量储存物质,由于其在胞内物质和能量转化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因此在新型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微观机制研究中引起了高度重视.目前针对活性污泥胞内物质的合成已展开了大量研究工作.结果表明,底物、电子受体、污泥龄(SRT)和环境因子是影响PHA合成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影响生物反应系...  相似文献   
29.
分别采用PVDF膜(第1~219d)和尼龙(Nylon)膜(第220~360d)长期运行膜生物反应器(MBR),分析MBR系统的脱氮性能和膜污染特性.结果表明,反应器最终在进水NH4+-N和NO2--N浓度分别为400~740mg/L和460~790mg/L的条件下稳定运行112d,总氮去除率(TNRE)维持在86%左右,总氮去除负荷(NRR)为0.61~1.08kg N/(m3·d).经过263d的运行,反应器中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从4918mg/L增至7230mg/L,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从2585mg/L增加至4455mg/L,比厌氧氨氧化活性(SAA)最高达0.46g N/(d·gVSS).无论是PVDF膜还是尼龙膜,Anammox-MBR系统在一个膜污染周期结束时,都是泥饼层阻力占主导,但二者的膜污染机制不同.与相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运行的PVDF膜相比,尼龙膜的膜污染发展速度显著减小.结合脱氮性能和膜污染情况,本实验条件下,MBR系统优先采用尼龙膜在HRT=1.5d运行.  相似文献   
30.
本文分别以连续曝气和间歇曝气方式长期运行两套亚硝化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对比分析两种曝气方式下亚硝化生物膜特性差异和变化.研究表明,连续曝气和间歇曝气均可实现亚硝化生物膜生长(Kd> 0),但间歇曝气下生物膜连续脱落对生物总量基本无影响,生物膜生长过程更加稳定,且当亚硝化运行稳定后,间歇曝气可获得更高的生物总量(1.42g/m2).而连续曝气下生物膜可获得更高的蛋白质/多糖(PN/PS=1.8~2.0)和蛋白质/挥发性固体(PN/VS=0.145)以及更低的腐殖质/挥发性固体(HS/VS=0.05)和死细胞占比(13.66%).这说明连续曝气下生物膜中活性生物量占比更高,惰性生物量占比更低,活细胞占比更高,因而生物膜活性更高,微生物代谢更活跃.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以连续曝气运行的MBBR生物膜中亚硝化菌总量远高于间歇曝气,连续曝气更利于亚硝化菌的生长富集(2.36copies×108/g > 0.25copies×108/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