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97篇
安全科学   116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54篇
综合类   355篇
基础理论   56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41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01.
甲醇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介绍了甲醇废水的来源、成分及其危害,并从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3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甲醇废水处理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发展趋势及其实际应用情况,分析了现有甲醇废水处理工艺的优缺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02.
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废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催化湿式氧化(CWAO)法废水处理技术在催化剂开发、反应机理探讨和反应动力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的进展;提出研制高效稳定的催化剂、探讨反应机理和研究反应动力学模型对于CWAO法的推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03.
谈谈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点位布设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的一般规律,从理论和实际监测过程中讨论了大气污染物无组织监测时在无风(≤0.5m/s)、小风(0.5m/s1.5m/s]有风(>1.5m/s)时的不同情况下的监测点位的布设技术.  相似文献   
704.
城市污水污泥微波热水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乔玮  王伟  黎攀  荀锐 《环境科学》2008,29(1):152-157
在80~170 ℃进行1~30 min的城市污水污泥微波热水解,微波频率2 450 MHz,最大输出功率1 kW,考察挥发性悬浮固体(VSS)和悬浮固体(SS)溶解率,污泥上清液COD和TOC浓度、污泥粒径、形态变化和碳氢氮含量等污泥热水解特征,分析污泥离心脱水性能的改善和减量化效果.结果表明,微波加热使污泥有机物水解反应快速发生,水解过程受温度影响显著.热水解5 min时,150℃和170℃的VSS溶解率为15.8%和29.4%;10 min时COD溶解率达到19.07%和25.75%,COD和TOC浓度在170℃分别为9 860.0 mg/L和2 949.70 mg/L.超过5~10 min,VSS和COD水解率增加缓慢.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到污泥热水解后菌体细胞破裂.与碳和氢相比,污泥中氮的水解率更高,170℃微波热水解5 min氮的水解率达到67%.150℃和170℃热水解10 min离心脱水污泥含水率降低到73.1%和65.5%,脱水性能改善,相应减量化率为33.9%和51.7%.  相似文献   
705.
随着中国城镇化发展进入中后期,以城市群为主体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牛鼻子”。在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指引下,为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成为重塑区域发展秩序与提升区域发展绩效的重要政策工具。对此,本文以谋求实现“双碳”目标下区域均衡、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提出面向中国城市群国土空间治理的战略、多层次规划路径与多维度治理机制,以期为新发展时期的中国城市群治理提供发展思路与政策参考建议,进而带动国土全域有序实现碳中和的长期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706.
为研究地震灾害诱发的井工煤矿次生灾害中承灾体与次生灾害的关联性,首先基于系统科学、区域灾害系统理论,构建地震诱发井工煤矿次生灾害系统,定义系统结构、特征、功能及子系统间关系;其次在地震灾害、孕灾环境、井工煤矿承灾体等3个子系统中确定次生灾害的调查对象;然后基于语义网络对系统内的承灾体、关联关系进行知识表示,得出承灾体、次生灾害的知识表示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地震灾害、原生灾害、次生灾害三者间具有链式关系,均会与环境共同作用于井工煤矿的承灾体。  相似文献   
707.
以工业废弃物微硅粉为基体材料,通过硅烷偶联反应将氨基固载到微硅粉表面,制备一种高效重金属吸附材料——氨基功能化微硅粉(SFK),并将其应用于镉污染土壤的钝化治理。吸附试验结果显示,SFK对重金属Cd(Ⅱ)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最大吸附量为43.83 mg/g。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结果分析可知,吸附主要通过氨基与Cd(Ⅱ)发生配位反应而固定在SFK表面。土壤培养试验和小白菜盆栽试验结果显示:当SFK施用质量分数为3%时,土壤有效态Cd质量比显著降低,未种植小白菜土壤和种植小白菜土壤中Cd质量比的降幅分别为47.10%和78.17%;小白菜生物量显著增加,小白菜地上和地下部分Cd质量比分别降低了81.63%和63.56%。本文主要体现了“以废治废”的思路,制备的SFK材料可应用于镉污染农田土壤的治理。  相似文献   
708.
新能源汽车燃爆事故涉及人、车、充电设备(桩)和环境等多风险因素。从系统层面确定最大风险耦合形式及关键风险因素对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收集整理我国2016—2020年发生的191起新能源汽车燃爆事故案例,运用N-K模型计算风险耦合值;利用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NA)将风险因素作用关系可视化,分析风险因素网络中各节点中心度及可达性;结合N-K模型和SNA对风险节点的出度进行修正,确定新能源汽车燃爆事故中的关键风险因素,并据此提出安全防控策略。结果表明:多风险因素耦合导致事故发生的概率较大;控制车-环两因素风险耦合可有效避免燃爆事故发生;高温、低温、浸水、路面异物碰撞和电池管理系统故障是需要重点防范的关键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