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120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罗家宏  王华  刘晓晖 《环境工程》2019,37(11):30-35
以长江口为研究区域,基于野外监测数据,分析近10年来徐六泾水域(A区)、东风西沙水源区(B区)、石洞口水域(C区)、南港水域(D区)、北港水域(E区)、启东港水域(F区) 6个水域中溶解态Cu的监测数据,运用MannKendall法对其进行趋势分析,以及运用R/S分析法预测Cu浓度的未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10年来,A—E 5个水域中Cu浓度均处于较低水平,平均浓度分别为0. 005,0. 005,0. 006,0. 004,0. 004 mg/L,而F区中Cu浓度变化较不稳定,2014年前Cu浓度处于较高水平,此后恢复低水平状态,总体波动较大,平均浓度为0. 0189 mg/L。2)在Mann-Kendall法趋势分析中,总体而言,在研究时期内,6个水域的分析结果 UF基本0. 5,即Cu浓度持续平缓下降,具有与过去相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2.
针对宁夏马莲台电厂2×330 MW燃煤机组正压气力输灰系统的常见的缺陷,进行全面分析,找出缺陷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处理缺陷的改进措施。分析结果表明:燃煤发热量低,煤量大、灰量大是造成缺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3.
介绍了速测法测定污水中COD的方法。通过对该方法使用参数的优化选择,对优化前后结果进行了多次验证;对经典的重铬酸钾氧化滴定法与速测法进行了方法比对实验和对比实验,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准确度。  相似文献   
124.
为了评估非寄主植物次生物质对褐飞虱3~4龄若虫的驱避与触杀活性,本文用乙醇浸提了11种在华南地区分布广泛的植物获得其乙醇提取物。分析了这11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褐飞虱3~4龄若虫的驱避作用,采用药膜法测定了其对褐飞虱3~4龄若虫的触杀作用。结果表明,10 mg·mL-1的质量浓度下,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和小茴香(Foeniculum vulgare)提取物对褐飞虱若虫有显著地拒避作用,24 h的拒避率分别为53.3%和43.3%;塞楝(Khaya senegalensis)、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桉树(Eucalyptus exsetrta)和毛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提取物对褐飞虱若虫有显著地引诱作用,24 h着落率分别为75.0%、73.3%、73.3%和71.7%。花椒和小茴香提取物对褐飞虱若虫的拒避作用随着质量浓度的上升而增加,在10~40 mg·mL-1的质量浓度下均对褐飞虱3~4龄若虫有显著地拒避活性,40 mg·mL-1时拒避作用最明显,24 h拒避率分别为66.7%和60.0%。塞楝、胜红蓟、桉树和毛麻楝提取物对褐飞虱若虫的引诱作用均随着质量浓度的上升先增加后降低。塞楝和毛麻楝乙醇提取物对褐飞虱若虫的拒避与引诱活性因其质量浓度的不同而有差异,当质量浓度小时(10 mg·mL1)对褐飞虱若虫有显著地引诱作用;当质量浓度大时(40 mg·mL1)对褐飞虱若虫有显著地拒避作用,24 h后,拒避率分别为50.0%和40.0%。胜红蓟乙醇提取物在5和10 mg·mL-1的质量浓度下对褐飞虱若虫具有显著地引诱作用,24 h后,着落率分别为71.7%和73.3%;桉树乙醇提取物在10和20 mg·mL-1的质量浓度下对褐飞虱若虫具有显著地引诱作用,24 h后,着落率分别为73.3%和71.7%。辣椒(Capsicum annuum)、小茴香、花椒、胜红蓟和鬼针草(Bidens pilosa)乙醇提取物对褐飞虱若虫的触杀活性效果显著,在95.69μg·cm-2的剂量下,24 h校正死亡率达到85%以上,LD50值依次为15.46,25.66,33.61,33.57和37.85μg·cm-2。塞楝和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提取物对褐飞虱若虫也具有较好地触杀活性,在95.69μg·cm-2的剂量下,24 h校正死亡率达到50%以上。研究所选11种不同科属非寄主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在一定质量浓度下,对褐飞虱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拒避作用。其中辣椒、小茴香、花椒、胜红蓟和鬼针草5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褐飞虱若虫的触杀效果明显。辣椒、小茴香、花椒属于经济作物,本研究表明,这3种作物还具有开发为生物农药的价值。胜红蓟和鬼针草在华南地区分布广泛,易采集,植物资源丰富,具有开发成植物源杀虫剂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25.
热带砖红壤生长的小白菜吸收和累积PAHs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和掌握热带土壤栽培的小白菜(Brassica rapa L. Chinensis Group.)对多环芳烃(PAHs)污染物的吸收和累积规律,为热带土壤的安全利用及农产品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于2013 年5-9 月在海南省农垦科学院海口试验站网室内进行了小白菜盆栽试验.各处理土壤分别施加3 种单体 PAHs 的质量分数梯度为0、0.4、0.8、1.6、3.2 mg·kg^-1,撒播小白菜种子出苗后,每盆留苗6 株,自然条件,常规管理,各处理小白菜培养30 d 后收获.小白菜和土壤样品,用超声水浴萃取,层析小柱净化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样品中的3 种PAHs.结果表明,小白菜根和叶中3 种PAHs 累积量随土壤施加质量分数的升高而增加,根部和叶对Phe 最大累积量分别为86.25 ng·g^-1 和37.18 ng·g^-1,而对 BaP 的最大累积量分别为20.78 ng·g^-1 和3.56 ng·g^-1;小白菜根对Phe 与Fla 的生物富集系数较大,且二者无明显差异,但对 BaP 的生物富集系数较小,且差异显著(P=0.006);3 种PAHs 单体在各种处理土壤中的残留在 84.49%-94.03%之间,各单体之间无明显差异,各处理之间也无明显差异.说明热带土壤生长的小白菜根和叶中3 种单体 PAHs 浓度显著低于其土壤中的浓度,且根部积累3 种单体PAHs 的浓度显著高于其叶中的浓度;小白菜叶对BaP 的吸收和累积量极少;小白菜根更易吸收和累积Phe 和Fla;小白菜生长30 d 后,绝大部分PAHs 仍残留在土壤中.  相似文献   
126.
利用1983-2010年登陆广东省的热带气旋(TC)资料、该省及其各市水稻产量、早稻与晚稻发育期等资料,借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TC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再采用个例分析法,建立了不同时间登陆广东的TC级别与水稻减产率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1)当热带风暴或强热带风暴在早稻或晚稻生长后期登陆、台风在早稻或晚稻生长中期登陆时,登陆地区或附近地区早稻或晚稻单产与上年比减产5%~7%,应发布中等级别的灾害预警。(2)当台风在早稻或晚稻生长后期登陆时,登陆地区或附近地区早稻或晚稻单产与上年比减产8%~12%,应发布重等级别的灾害预警。利用所建立的评估指标对1117号台风"纳沙"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基本符合实际产量的灾损情况,说明评估指标可应用于实际业务。  相似文献   
127.
环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 《环境教育》2004,(1):34-37
“水是生命之源”,近年来,人类正面临着水危机。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我们特意编发了 此文,望大家都能为保护水资源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28.
芜湖市地处安徽省东南部的省辖市,南依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风景区,北临江淮平原,居承东启西的交通枢纽位置.  相似文献   
129.
选取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作混凝剂对速生材造纸中段废水进行了梯级混凝(即混凝及其污泥回流)处理,考查了pH值、PAC投加量、污泥回流量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废水pH值为6.5~8.2、PAC用量3 mL/L、污泥回流量为40%~60%时,实验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混凝方式,COD由400 mg/L降至100 mg/L左右,去除率达75%。出水pH值为7.5~8.2,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并满足造纸回用水要求。  相似文献   
130.
江苏盐城湿地是国际重要的湿地之一,蕴含非常丰富的生物资源、土地资源和旅游资源.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自然和人为因素使部分湿地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正受到破坏和威胁.在此分析了盐城湿地的自然资源及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盐城湿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