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2篇
安全科学   74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28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为系统掌握稳定塘的设计、运行规律,应用国家“六五”科技攻关9个稳定塘中试基地的运行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综合,总结出稳定塘的数学模型和技术参数。确定了稳定塘型的依据,提出了全国范围稳定塘负荷的设计值。   相似文献   
212.
稳定塘中氧传递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稳定塘污水处理过程中,氧是有机物好氧分解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定塘中氧的来源有藻类光合放氧和大气复氧。本研究通过有光无光对比试验、大气复氧试验及对实际稳定塘中运行数据进行总结研究,定量分析藻类光合产氧和大气复氧量,计算在稳定塘中有机物的总去除量中各部分所占的比例,确定出大气复氧是稳定塘中氧传递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13.
茭草、芦苇与水葫芦的污染物释放规律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昆明某人工湿地中的茭草、芦苇和水葫芦进行浸泡试验,考察因植物组织的溶解而导致的污染物释放规律.最快的释放发生在最初的24h内.COD的释放率小于TN和TP的释放率.芦苇的COD和TN释放速率最小,茭草的TP释放速率最小,茭草的COD释放速率最大,水葫芦的TN和TP释放速率最大.在停留时间为5d,水力负荷为8.7cm/d,TN、TP和COD负荷为1.52,0.11,13.7g/(m2d)条件下,植物组织释放N、P、COD的量分别占去除负荷的29%,20%和38%.这表明对于进水负荷较低的人工湿地,收割植物可以改善湿地低效率时期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214.
为了给自由旋片除雾器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运用CAD软件建立了自由旋片除雾器的简化三维模型,运用RNGk-ε湍流模型模拟了自由旋片除雾器内部三维两相流场,得到压力场、速度场分布。结果表明,叶轮轮毂前形成局部高压区,轮毂后形成局部低压区,轮毂后有回流存在。叶轮后气流的旋转运动是由旋片的仰角引起的,而与叶轮旋转无关。当入口速度在11.5 m/s时,旋片后的最大切向速度达到20 m/s。这一现象有利于气液离心分离的实现。叶轮迎风面大部分气流的运动方向与叶轮旋转方向相反,背风面气流运动较复杂,在靠近旋片中心处存在局部涡流。对液滴相运动轨迹模拟表明,自由旋片除雾器能有效实现气液分离。  相似文献   
215.
提出一种新型除雾装置——自由旋片除雾器。在实验室条件下,从除雾效率、压力损失两方面研究了自由旋片除雾器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风速在11 m/s左右时,自由旋片除雾器的除雾效率达到最大值。对比实验发现,自由旋片除雾器的除雾效率远高于固定叶片除雾器的除雾效率,二者的除雾效率最大值相差约10%。自由旋片除雾器的除雾效率变化曲线在6~13 m/s的流速范围内相当平滑,说明自由旋片除雾器对含雾气流流速的波动有很好的适应性。另外,增加液气比和雾滴粒径会提高自由旋片除雾器的除雾效率。自由旋片除雾器压力损失系数仅为4.3,而固定叶片除雾器压力损失系数为6.6。所以,自由旋片除雾器的阻力特性远优于固定叶片除雾器。  相似文献   
216.
墨西哥柏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四川川中丘陵地区 2 0世纪 80年代中叶引种造林的墨西哥柏人工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和研究。按“径阶平均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分别调查了乔木层、草本植物层和枯枝落叶层的生物量。据调查数据 ,用“相对生长法则”建立了乔木层单株立木各器官生物量干重的回归方程 ,方程的精度均在 98.5 %以上。同时还研究了林分平均净生产量和产量结构。结果表明 :川中丘陵区 11年生墨西哥柏林分生物量平均为 77.75 6t/hm2 ,净生产量为 892 8.73kg/hm2 ·a。其中 ,乔木层生物量为 75 .710t/hm2 ,占林分总量的 97.37% ;净生产量为 6 882 .73kg/hm2 ·a ,占林分净生产量的 77.0 9%。林分中草本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为 1.0 5 0t/hm2 和 10 5 0kg/hm2 ·a ;枯枝落叶现存量为 0 .996t/hm2 ,占林分平均生物量的 1.2 8% ,林分年枯枝落叶量为 996kg/hm2 ·a ,占林分生产力的11.15 %。  相似文献   
217.
社会发展程度越高,整体上抵抗各种意外灾害与风险事故的应急能力就越强,从而为维持社会稳定及保障民众公共利益提供更有效的保障.现代人大都高密度聚居在城市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非常紧密与频繁,日常生活、学习与工作高度依赖于城市管理系统,一旦发生意外事故,需要应急服务来解决问题.对政府而言,完善应急治理机制,能够及时有效处理各种...  相似文献   
218.
排除工伤事由的概念、意义与种类排除工伤事由,是指劳动者所遭受的伤害,虽然是在工作中或与工作相关的活动中造成的,但法律明确规定不属于工伤的情形。排除工伤事由适用于工伤认定,对确定劳动者所受损害是否属于工伤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进一步明确了工伤的范围。工伤是劳动者因工作原因而受到的事故伤害或所患职业病,以及立法特别规定为工伤的一些特殊情形,如在工作时间、工作岗位突发疾病48小时内死亡的。除特殊情形外,劳动者所受伤害要认定为工伤,必须具备3个条件:(1)伤害。即劳动者必须存在伤害后果,这是认定工伤的前提条件。(2)工作与伤…  相似文献   
219.
工伤范围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十四条采用罗列方式,规定了6种具体工伤情形:(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四)患职业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仔细分析可以发现,除职业病之外,《条例》主要是以工作场所来划分不同的工伤类型,具体可分为工作场所…  相似文献   
220.
向春华 《劳动保护》2006,(10):60-61
3种模式并存工伤保险与养老保险的衔接,是对伤残等级为一级至四级的工伤职工而言的。伤残等级为一级至四级的工伤职工,在法律上已不具有劳动能力,其生活通过伤残津贴而非工资予以保障,因而产生是否需要缴纳养老保险费,他们到达退休年龄后是继续享受伤残津贴,还是转而享受养老金的问题。其他类型的工伤职工,仍具有部分或全部劳动能力,主要仍以工资收入保障其生活,属于应当缴纳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的法定对象。工伤保险对这些工伤职工的老年生活也不提供保障,他们的老年生活只能通过养老保险予以保障,故他们不存在工伤保险与养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