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1篇
基础理论   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使用USES-LCA模型,对连续10多年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华北高产粮区农田系统进行了潜在生态毒性评估。结果表明,虽然潜在的人体毒性表现不明显,但1997和2007年小麦-玉米轮作的潜在水体毒性分别是225.15、261.08、308.24和303.45 kg1,4-DCBeq;土壤毒性分别是3.12、2.76、3.55和3.24 kg1,4-DCBeq,都呈正增长趋势,以潜在水体毒性表现最为明显。虽然农药对环境的实际威胁还需进一步证实,但严格禁止高毒农药的使用,规范农药的施用量和使用方式已经刻不容缓;与此同时,必须加强农业生态毒性评价体系和生态污染防控机制研究,这样才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国内外堆肥翻抛机的产生背景,总结了翻抛机的类型,分析了堆肥方式和翻抛机的特点与适用性,提出了翻抛机的发展趋势,对国内堆肥发展形势和翻抛机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对夏季与冬季太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竺山湾、梅梁湾、贡湖湾和南太湖)上覆水的砷含量及水质参数进行调查,运用多元分析技术分析砷的空间与季节分布特征及其与水质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部湖区(竺山湾、梅梁湾和贡湖湾)水体中总砷(TAs)、砷酸盐[As(Ⅴ)]、亚砷酸盐[As(Ⅲ)]及甲基砷(MMA+DMA)的平均含量(2.58~3.34、1.37~2.34、0.53~0.64和0.16~0.36μg·L-1)均高于南太湖(1.73、1.10、0.31和0.10μg·L-1),显示了砷在太湖北部与南部的空间分布差异.此外,夏季TAs、As(Ⅴ)、As(Ⅲ)和甲基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40、2.06、0.73和0.25μg·L~(-1),均高于冬季(1.78、1.10、0.30和0.17μg·L~(-1)),呈现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因子分析与冗余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总磷(TP)、总铁(TFe)和叶绿素a(Chl-a)是影响太湖水体砷时空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其中,TP、TFe与太湖水体中TAs和As(Ⅴ)的分布存在显著正相关;Chl-a含量对As(Ⅲ)和甲基砷的分布有显著影响,推测浮游植物(Chl-a)对砷还原和生物甲基化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沈阳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程设计进行了介绍,包括污泥量的估算以及污泥处理工艺的确定。将现行污泥处理工艺包括高温好氧发酵、热干化、焚烧等通过经济投资、运行成本、占地、能耗、碳排放量、产品出路、工艺安全、成熟度、空气污染等方面进行方案比选,最终沈阳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程采用高温好氧发酵工艺作为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5.
王大鹏  张娴  颜昌宙 《环境科学》2019,40(3):1347-1352
乙酰化代谢物是磺胺类药物的重要代谢产物.为研究4种常见磺胺类药物及其乙酰化代谢物在污水厂中的去除机制,根据污水停留时间采集厦门某A2/O型工艺污水厂不同处理单元的污水和污泥样品,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目标化合物.结果显示,8种目标物中有6种在水体中被检测出,污泥中有5种目标物被检测出.计算总去除率及各个处理单元间的去除率,结果表明,磺胺二甲基嘧啶在污水厂中总去除率几乎为0,而其他5种化合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去除,但不同目标物在各处理单元的去除率不同.利用质量平衡,分析各物质可能的去除机制,磺胺二甲基嘧啶可能去除机制为污泥吸附,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和磺胺甲唑可能的去除机制均为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16.
荒漠化程度遥感定量化评价中的尺度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遥感手段的荒漠化程度定量化评价是当前遥感应用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荒漠化评价中应当坚持主导性、综合性等原则。传统的荒漠化自动评价都是在离散的像元的尺度上进行的,未能综合考虑像元所处的环境,使得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评价结果图像中出现大量的噪音。若直接采用滤波方法消除这些噪音,则又会使评价结果偏离真实值。以地学原则为指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以植被盖度和空间信息确定地理单元,提出了以地理单元为尺度进行荒漠化评价的方法。实践证明,基于地理单元的荒漠化定量化评价克服了传统方法的缺陷,评价结果更接近于地理事实。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大兴安岭岭南农业开发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分析,阐述了岭南农业开发区建设有机食品基地的优势条件、建设原则及对当地经济的推动作用,并就如何建设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山东平度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采用悬挂链工艺.二期设计处理能力3万m3/d.其进水中加%为生活污水,60%为工业废水.介绍工艺流程、各构筑物特点及规格以及污水厂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加强松弛变量限制,在EPI环境效率变化模型的基础上提出S-环境效率变化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七大流域1998 - 2009年水环境效率动态变化,揭示务流域环境效率变化的趋势及动因,为环境经济研究提供新的分析工具.通过分阶段分析,发现我国七大流域水环境效率在整个研究阶段有年均1.53%的改善,呈现前期效率下降,中期效率提高,后期效率持平的特点.三个阶段环境效率出现下降的流域分别为:1998 -2001年,黄河流域、淮河流域、辽河流域;2002 - 2005年,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2006 - 2009年,珠江流域、海河流域.主要结论是:①流域水环境静态效率受流域环境承载能力影响较大,而减排才是解决流域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②问题流域的不断变换表明我国流域水环境治理存在事后治理和大灾才大治的问题,缺乏事先干预;③根据流域环境压力种类、程度与流域经济结构特点,主动而有针对性地缓解各流域环境压力,可以有效促进流域动态环境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农田固碳措施对温室气体减排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田是CO2,CH4和N2O三种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在全球范围内农业生产活动贡献了约14%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及58%的人为非CO2排放,不合理的农田管理措施强化了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源特征,弱化了农田固碳作用。土壤碳库作为地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碳库之一,同时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源/汇。研究表明通过采取合理的农田管理措施,既可起到增加土壤碳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又能提高土壤质量。农田土壤碳库除受温度、降水和植被类型的影响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受施肥量、肥料类型、秸秆还田量、耕作措施和灌溉等农田管理措施的影响。本文通过总结保护性耕作/免耕,秸秆还田,氮肥管理,水分管理,农学及土地利用变化等农田管理措施,探寻增强农田土壤固碳作用,减少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合理途径。农田碳库的稳定/增加,对于保证全球粮食安全与缓解气候变化趋势具有双重的积极意义。在我国许多有关土壤固碳与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尚不系统或仅限于短期研究,这也为正确评价各种固碳措施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增加了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