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7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31.
石斛气生的兰科菌根组织结构及其对御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过去对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 Wall.Ex Lindl.)气生的兰科菌根适应干旱环境胁迫机理的研究鲜为涉及,现开展了培养基质的不同水分质量分数(w(水分)=43.6%、16.8%、5.5%)对兰科菌根的外部形态以及内部组织结构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质水分质量分数降低使石斛菌根外部形态发生多样变化;随着基质水分质量分数的不断降低,石斛的生长受到显著的抑制。当基质水分质量分数为5.5%时,石斛的多数生长指标均小于其它处理,但是根冠比(R/S)增加显著,高达2.22;通过不同切片多重镜检测定和图像分析,发现菌根的形态结构产生了天然的适应突变,独特的根被组织细胞层数多达5层以上,细胞壁相对加厚,细胞腔内网、羽状结构比其它两处理明显增多,石斛菌根通过形态结构的改变来适应水分胁迫并维持其生长发育,石斛菌根组织结构的这些改变大大提高了石斛御旱的能力;水分质量分数高低与菌根感染率呈负相关,越是干旱条件菌根真菌繁衍越活跃,菌丝团结构相持时间越长,菌根的这些适应性响应都提高了石斛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32.
综述国内外燃煤电厂SO2污染的现状及环保法规要求,介绍烟气脱硫工艺的发展历程,并结合我国的现状,对燃煤电厂SO2污染治理所需的经济代价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3.
介绍了我国燃煤电厂烟气脱硫示范工程的工艺原理、特点、应用状况及投资、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34.
介绍了海水烟气脱硫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探讨了海水烟气脱硫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工艺流程,并以海水水质标准为参照通过试验方法研究了脱硫排水对海水本底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烟气同时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几种烟气同时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从反应原理、工艺特点和工业化进展等方面,对几种同时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根据目前研究情况对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6.
在论述脱硫工程项目后评估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对后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脱硫工程项目的后评估在整个电厂建设后评估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建立更加符合国情的后评估理论和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37.
在新建机组烟气脱硫经济评价的基础上,介绍了最新研究开发的以改造因子为特征的现有机组烟气脱硫的经济评价方法,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38.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在黄浦江两岸举办,通过对展期间游人集中分布的分析可知,世博园浦东会场的中国馆及邻近的水上出入口、主题馆和浦西会场的企业馆区域游人可能最为密集,而部分交通节点附近和浦东西部区域游人相对分散。通过展期内游客流动模式的预测可知,整个世博园区是以浦东中部的中国馆和邻近的外国馆、主题馆、公共活动中心,浦东西部的外国馆区,以及浦西的企业馆区域游人活动频率最高,中国馆区域的过江人流频度较高,而各场馆以及游人密集区通向交通节点的人流相对平缓。基于以上GIS空间分析,提出了如何控制局部地区游人数量和安全有效地疏散游人的场地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39.
湿法烟气脱硫喷嘴雾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系统的试验,从喷嘴体积流量、雾化粒径、雾化角、雾化粒度分布等方面对空心锥旋流喷嘴、螺旋喷嘴和实心锥喷嘴的雾化性能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分析,为湿法烟气脱硫工作中喷嘴的选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0.
以单个Ca(OH)2颗粒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半干法烟气脱硫反应中传质一反应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假设条件,对该过程进行合理简化,进而建立了单颗粒环形区的脱硫反应模型及水分蒸发模型,并根据模型得到了反应速率及水分蒸发时间的计算公式,从而为增湿活化技术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湿法脱硫机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