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01篇
安全科学   7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232篇
基础理论   41篇
污染及防治   42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81.
编辑同志:入夏以来,中老年人“饭后百步走”引发的交通事故增多,值得引起注意。笔者以为,中老年人朋友们“饭后百步走”健身活动要到公园等休  相似文献   
182.
长江流域丰富的资源、发达的经济、独特的自然特征、复杂的人地关系和严重的生态环境态势 ,决定了开展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系统演变与优化调控研究 ,在国际流域科学研究和我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本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是 :流域生态环境系统的演化过程与退化机理及其主要驱动力 ;山—河—湖—海互动规律及其耦合关系 ;流域各子系统间的物理通量 (水、沙等 )和化学通量 (碳、氮等 )的传输和循环机理 ;流域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及流域生态安全的调控和管理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流域生态环境系统演化规律及动力学 ,流域山—河—湖—海的互动规律及耦合机理 ,流域物化通量的传输过程与循环机制 ,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退化生态环境的修复途径 ,流域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功能的区划与制图 ,保障流域生态环境系统安全的优化调控与管理等。用地球系统科学的思想为指导 ,从流域整体演化角度着手 ,广泛收集各种资料 ,采取最先进的技术方法 ,强调点、线、面调查结合 ,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 ,自然演化系统与社会行为系统的结合等 ,是本项研究的主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83.
根据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结合35个实际滑坡工程实例,分别采用RBF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建立滑坡稳定性评价模型,利用MATLAB编程求解,并对比了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采用RBF网络模型计算出的结果精度高、误差小,更适合于对滑坡的稳定性评价;同时,运用RBF网络模型计算了黄草坝古滑坡的稳定性系数,对其稳定性进行了预测,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4.
废水脱氮与沼气脱硫耦联菌株的驯化和分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不接种污泥、接种厌氧污泥和接种好氧污泥的条件下,采用鼓泡反应器研究猪场废水脱氮与沼气脱硫耦联反应器的启动及关键微生物.试验前期(第26 d前),接种污泥反应器的脱氮脱硫率为50%~64%,而不接种污泥反应器的脱氮脱硫率只有11%~14%.到驯化结束时(第56 d),3个反应器的脱氮效率为90%左右,脱硫效率达到70%以上.结果表明,不接种污泥反应器经过一段时间驯化后也可以达到同样的脱氮脱硫效果,只是启动时间比接种污泥的反应器稍长.在反应器启动期间,于不同时段分别进行了微生物种群动态变化检测,结果显示微生物种群数量变化与3个反应器的脱氮脱硫效果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驯化成功的反应器中,分离筛选出氮硫去除率同时达到60%以上的菌株2株,初步鉴定为脱氮硫杆菌(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细菌.  相似文献   
185.
2006年课题组在校园内组建了一套复合人工湿地实验系统,用于处理学生宿舍的部分生活污水,开展人工湿地净化水质的研究。经过3a的追踪分析测试,使学生掌握了人工湿地的工艺设计及净化机理,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效果,为学校搭建了一个科教平台,促进了教学与科研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6.
采用US/FeEDTA/H2O2体系协同降解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废水.探讨了初始pH值、H2O2质量浓度、FeEDTA质量浓度、超声波功率以及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初始质量浓度对壬基酚聚氧乙烯醚降解效果的影响及FeEDTA/H2O2和超声波之间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US/FeEDTA/H2O2体系降解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废水时产生较强的协同作用,而不是简单的几何叠加.US/FeEDTA/H2O2体系对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去除率比超声波与FeEDTA/H2O2体系的几何叠加的去除率高出约60%.在pH=9、H2O2质量浓度250 kg/L、FeEDTA质量浓度100 mg/L、超声波功率600 W的条件下,对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溶液降解2 h,其去除率在99%以上.  相似文献   
187.
环渤海地区盐碱滩涂地面积广阔,淡水资源紧缺现状制约着该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和农业利用。新型海冰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望打开这种尴尬局面。实验结果表明:海冰水灌溉下台田土壤耕作层平均盐分含量为2.45 g/kg,可以保障土壤耕层安全;3 g/L海冰水灌溉与无灌溉处理相比,油葵增产31.3%、甜高粱总糖量增产21.2%、紫花苜蓿增产27.0%。可见以海冰水为水源的"台田-浅池"综合利用模式对环渤海地区改良和利用盐碱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8.
环境监测报告是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和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是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撑,来不得丝毫的差错。文章通过授权签字人对报告的合法性、全面性、完整性;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的符合性;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程序性;结论的正确性等方面进行审核把关,从而保证监测报告高质量地出笼。从审核分析常见关联数据的相关性("三氧"、"三氮"),引申出对错误监测操作行为的矫正,对规范监测工作行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9.
宁波地区滩涂贝类养殖区环境及贝体重金属含量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8~2009年宁波地区滩涂贝类养殖区养殖环境和贝类生物质量趋势性监测的资料,对象山港和三门湾几个主要贝类养殖区的表层沉积物、水质和三种养殖贝类(僧帽牡蛎、缢蛏、泥蚶)的五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产品质量安全进行评价。海水重金属检测结果均低于《渔业水质标准》,但Pb含量超过《海水水质标准》中的一类标准。沉积物中Cu平均含量超过海样沉积物一类标准,其他重金属均低于海样沉积物一类标准,但基本上均高于背景值。通过对照水产品质量标准,宁波地区滩涂养殖贝类泥蚶Cd严重超标,僧帽牡蛎中Cu和Cd也超标严重,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0.
地下水曝气法是去除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重要原位修复方法之一,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其现场设计主要依据经验,缺乏系统的设计标准.为深入了解曝气去除污染物过程,并为现场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针对地下水曝气过程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水气两相渗流数值模型以水压力和气压力作为基本未知量,利用达西定律和质量守恒原理可以建立水气两相渗流过程的控制方程.利用Van Genuchten(VG)模型及Mualem公式,建立渗透系数-饱和度-基质吸力(K-S-P)三者之间的关系.污染物的去除过程则是在水气两相渗流的基础上,引入污染物的溶质运移、相间交换及生物降解模型.采用开发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对地下水曝气过程及污染物去除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并将三维数值模拟的结果与二维数值模拟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三维模型的曝气影响区域偏小,在曝气口附近,水有效饱和度最小;在曝气口上方,水饱和度先增大后减小.考虑气体所受的浮力作用或不考虑气体可压缩性均会使计算得到的曝气影响区域偏小.污染物去除边界与曝气影响区域的边界基本一致,在曝气区域内,溶质交换过程大大促进了污染物的去除速率;在曝气区域外,污染物的去除主要通过生物降解作用,去除较慢.结果表明实际工程地下水曝气修复系统设计时,应使得曝气影响区域覆盖污染区域以得到较好的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两相渗流模型结合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可以较好地模拟地下水曝气法去除污染物的全过程,对地下水曝气的设计、应用与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