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01篇
安全科学   7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231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41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本文从当前城市供水水资源紧缺的认识出发,提出在城市设置中水管道系统对城市节流工作的意义,以及对城市居住小区实行中水管道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22.
地球气候变化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全球变暖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温室气体排放过度。因此,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人们对减排温室气高度重视是理所当然,而长期以来对"适应气候变化"却有所忽视。其实,对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才是当务之急。本文在"发展低碳经济,应对全球变暖"减排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基础上,论述适应气候变化的迫切性和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3.
六都寨水库夏季富营养化状况与浮游植物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都寨水库是湖南省邵阳市重要的备用水源地,本文在2012年夏季对六都寨水库水体理化指标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评价水库富营养化状况.结果显示六都寨水库氮、磷浓度较高,TN和TP平均值分别为0.88和0.04 mg·L-1,部分点位超过Ⅲ类水标准.调查期间库区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变化范围为3.68×106~5.84×106cells·L-1,水库中心区域以绿藻为主,靠近坝首处则以蓝藻为主.各点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介于2.19~3.17之间,Chl.a浓度范围为3.64~20.24μg·L-1,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为38.51~48.11,六都寨水库水体已处于中营养状态.要从根本上控制六都寨水库水体富营养化进程,防范蓝藻水华风险,需通过长期科学监控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24.
有机物对亚硝化颗粒污泥中功能菌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明易降解有机物短期冲击对全自养亚硝化颗粒污泥(PNG)中不同功能菌活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多批次连续实验,系统考察了PNG在有机物胁迫与恢复阶段,氮素转化性能与溶解氧(DO)利用情况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基质C/N比越高,亚硝态氮比累积速率[q(NO-2-N)]的降幅就越大.期间,异养菌(He B)活性的增强,加快了PNG对DO的消耗速率,使得氧亲和力较差的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活性得到了有效抑制.当重新采用无机碳源配水时,q(NO-2-N)数值明显增大,同时He B与NOB的活性均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易降解有机物对全自养PNG系统的冲击具有一定可逆性,该过程有助于巩固氨氧化菌(AOB)的相对优势,提升亚硝化反应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5.
氮氧化物(NOx)因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而成为重要的大气污染控制因子。络合吸收-还原技术利用金属螯合物提高NOx的气液传质效率,结合化学还原或生物还原实现络合吸收产物的循环再生,是经济的、可持续的NOx治理技术。Fe(Ⅱ)EDTA作为最常用的高效络合吸收剂,络合吸收产物的还原是限制性步骤,电子供体对还原过程有重要影响。文章阐述了络合吸收-还原的原理,主要针对还原过程的不同电子供体进行论述,探讨其还原机理、还原效果以及温度、pH等因素对不同电子供体还原产生的影响,并提出Fe(Ⅱ)EDTA络合吸收NOx技术的展望。  相似文献   
26.
农村劳动力资源是构成农户承灾体恢复力的重要因素.一般认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可以提高农户家庭的经济水平,进而提升农户的旱灾恢复力.通过对河北省邢台县的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劳动力外出务工与农户承灾体恢复力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研究表明,户主外出务工模式不仅在农业生产的灾后恢复上,而且在农户家庭经济的恢复上均有积极的意义.对于子女外出务工家庭而言,子女不愿意再从事农业生产,并且子女的务工收入对家庭的贡献十分有限,即子女外出务工对家庭旱灾恢复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7.
中国水旱灾害危险性的时空格局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灾与旱灾之间,不论在形成的原因上或是在治理措施上,都存在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受季风气候影响,中国的洪水和干旱灾害同时并存,近年来我国遭受极端水旱灾害事件的次数比以往增加很多。基于县域统计单元的水旱灾害信息,以总时段(1949—2005年)、分时段(1956—1965年,1996—2005年)、分季度和分月份4种时间尺度来划分,选取2359个县域单元上的灾害频数作为衡量水旱灾害危险性的指标,主要从危险性整体转移、高危险区转移、转移的形成因素以及高危险区的防灾减灾对策几个角度,探讨了中国水灾、旱灾以及水旱综合灾害的危险性时空分异规律。研究表明:近57年来,中国水旱灾害危险性的整体格局呈现东西分异,东部远远高于西部,这是气候一地貌一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1956—1965年,我国水旱灾害危险性格局的东西分异明显;1996—2005年,水旱灾害危险性格局不变,高值区域明显增大,向东北、西北、南方扩展。水旱灾害危险性格局的季节变化显著,整体呈现夏季水旱灾害危险性高,春季次之,秋冬季危险性低的状况;月际变化与降水带的推移和承灾体的月际变化相似,7月水旱灾害危险性达到峰值。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水旱灾害风险区划以及水旱灾害高危险区的减灾战略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8.
阿特拉津在土壤中的生物降解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运用恒温培养法研究了阿特拉津在河北省白洋淀地区农田土壤中的生物降解动力学,并从中分离鉴定了土壤中降解阿特拉津的优势菌种,研究结果表明,该土壤对阿特拉津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非生物+生物的降解、非生物降解和生物降解的速率分别为0.0262d^-1,0.005548d^-1和0.008194d^-1,半衰期分别为26d,125d和85d,发现土壤中降解阿特拉津的优势菌种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相似文献   
29.
猪粪干发酵物料流动性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式沼气发酵工艺的研究中,影响干发酵工艺的最大问题是出料困难.出料的方法及设备的研究开发都涉及物料流动性.目前,还没有表征干发酵物料流动性的指标.针对该问题,本研究考察了塌落度、休止角和静摩擦系数3种参数表征猪粪干发酵物料流动性的可行性.通过3种指标对流速的曲线拟合,发现塌落度与流速的关联性最好,灵敏度系数曲线显示塌落度的灵敏度较休止角和静摩擦系数高.塌落度的测定上限和测定下限分别为253和279 mm,对应的流速分别为0.01和0.29 m/s;休止角和静摩擦系数的准确度均超出了要求的范围,所以无测定限.塌落度的最大相对误差、相对平均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2.79%、23.62%和30.68%,远低于休止角和静摩擦系数,因此,塌落度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高于休止角和静摩擦系数.从参数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以及测量方法的灵敏性和测定限几方面综合考虑,塌落度适合作为表征猪粪干发酵物料流动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30.
邓良伟  孙欣  陈子爱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10):1643-1651
采用批式反硝化试验,研究了BOD5和NOx-N(NO3--N与NO2--N之和)浓度对反硝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碳源充足的条件下,猪场废水厌氧消化液反硝化过程中NOx-N转化为零级反应,与NOx-N浓度无关;在碳源限制的条件下,猪场废水厌氧消化液反硝化过程中NOx-N转化速率与BOD5的关系遵从Monod方程.以Monod方程和碱度平衡为基础,推导出配水比例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分析表明,进水碱度与进水氨氮浓度之比小于3.82时,仅靠配水措施不能平衡整个处理系统的碱度,还需要外加碱度;进水碱度与进水氨氮浓度之比大于6.90时,序批式反应器(SBR)可以直接处理厌氧消化液,不需要配水,厌氧-加原水-间歇曝气工艺不适用.猪场废水厌氧消化液的碱度与氨氮浓度之比大多为3.82~6.90,因此,猪场废水厌氧消化液好氧后处理适宜采用厌氧-加原水-间歇曝气工艺.通过数学模型作图显示,配水比例随着水力停留时间、SBR反应器数量、反应器中微生物浓度、滗水器工作能力以及亚硝化率的增加而减少,随着反应器运行周期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