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9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32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陈灿  王建龙 《环境科学》2006,27(11):2261-2267
研究了酿酒酵母无缓冲溶液体系吸附Zn(Ⅱ)的过程中各种阳离子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Zn(Ⅱ)的初始浓度是0.08~0.8 mmol·L-1,酵母浓度约1 g·L-1,初始pH为5.65,反应38h内,酵母的Zn(Ⅱ)吸附量为74.8~654.8μmol·g-1,去除率达到76.4%~92.8%,pH值升高0.55~1.28.吸附过程中酵母首先快速释放大量K+,其次是Mg2+和Na+,Ca2+的释放量较少,数量级一般可分别达到几百、几十和几个μmol·g-1.以离子交换为基础计算的各阳离子释放量总和一般超过Zn(Ⅱ)的吸附量,证明酵母吸附Zn(Ⅱ)的机理之一是离子交换,但不唯一.无缓冲溶液体系酵母吸附Zn(Ⅱ)的过程中溶液pH值升高,H+被吸收,K+等阳离子释放,是生物体细胞的本质属性,与Zn(Ⅱ)是否存在无关,但是Zn(Ⅱ)可以促进阳离子的释放以及降低酵母对H+的吸收,也反映出Zn(Ⅱ)与H+之间可以竞争细胞表面吸附位.死酵母的吸附量低于未处理酵母,与阳离子交换能力关系不大,可能与细胞表面变形导致Zn(Ⅱ)吸附困难有关.  相似文献   
152.
聚乙烯醇-硼酸固定化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固定化细胞技术中,常采用聚乙烯醇作为包埋介质,但聚乙烯醇固定化颗粒水溶膨胀性较大、易碎.笔者采用延时包埋法与加入化学药剂法对其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用这两种方法制得的聚乙烯醇固定化颗粒的水溶膨胀性大大减少、不易破碎;电镜观察发现,改进后的聚乙烯醇凝胶网状结构明显优于未经过改进的聚乙烯醇凝胶的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53.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治理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综述了90年代以来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用于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治理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这些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包括:酚类(苯酚、氯代酚、甲酚、硝基酚等),芳香烃类(单环芳烃、多环芳烃、杂环芳烃)及其他化合物(酰胺类、氰、农药、杀虫剂、合成洗涤剂等)。并对固定化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54.
邻苯二甲酸酯的生物降解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建龙  钱易 《环境科学》1995,16(6):26-28,25
从处理焦化废水的活性污泥中,通过富集驯化培养,平板划线纯化,分离出了5株能有效降解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菌株。利用摇瓶实验,对各菌株的降解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了菌株的生长特性和降解过程动力学。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生物降解过程可用Monod方程描述,其动力学参数μm和Ks分别为0.4h^-1和28mg/L。  相似文献   
155.
COD对颗粒污泥厌氧氨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了COD对颗粒污泥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影响,并对颗粒污泥的厌氧氨氧化脱氮性能进行了分析.厌氧颗粒污泥取自实验室长期运行的EGSB生物脱氮反应器,实验用水为人工配水,以葡萄糖为有机碳源;主要考察了COD对NH4 -N、NO2--N、NO3--N和TN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不含COD时,反应器对NH4 -N、NO2--N和NO3--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12.5%、29.1%、16.1%和16.3%;当COD浓度分别为200mg/L、350mg/L和550mg/L时,反应器对NH4 -N的去除率分别为14.2%、14.2%和23.7%,对NO2--N的去除率均接近100%,对NO3--N的去除率分别为94.5%、86.6%和84.2%,对TN的去除率分别为50.7%、46.9%和50.4%,COD去除率分别为85%、66%和60%.分析发现,在反应初期,氨氮的去除主要通过厌氧氨氧化过程实现,随着反应的进行,反硝化菌活性逐渐提高,传统的反硝化过程占优势.同时还观察到,在反应初期COD对氨氮去除的抑制作用非常明显.图2参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