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6篇
安全科学   76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210篇
基础理论   50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28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液膜法处理含铜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68年黎念之(N.N.Li)博士发明液膜以来,目前液膜已作为一种分离工艺而引人注目,特别在环境保护方面为工业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我国近年来对液膜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就,但用液膜法处理含铜废水,仅见诸于国外文献。我们用煤油和中性油作溶剂,用N-510和P204作载体,用H_2SO_4作内相,处理含铜废水,为矿山、冶炼和电镀行业的含铜废水处理和湿法冶金萃取铜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2.
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OTC)连续8 a(2008~2015年)长期模拟温度升高,研究滨海芦苇湿地不同土壤深度,及两种代表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根际、非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变化对长期增温的响应。结果表明:(1)相对于对照,长期增温导致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显著增加。其中,增温对土壤表层细菌、真菌的数量影响显著,细菌在第一层的增幅最大,增加率为34.16%,真菌在第三层的增幅最大,增加了64.42%。增温对20~40 cm土层放线菌影响显著,其中在第二层达到最大增加率59.47%;(2)长期增温对芦苇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根际效应变化的影响不大,表现为各土层芦苇根际效应增温对照,而白茅根际真菌和放线菌分别在第二层和第三层有显著差异;(3)不同的植物类型,其根际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及根际效应对长期增温的响应不一致,表现为芦苇和白茅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及根际效应的增加幅度不同,这可能与植物不同类型,根际分泌物种类、数量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83.
一次超级单体风暴中龙卷的天气过程分析及龙卷强度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8年5月23日发生在哈尔滨中南部的一次超级单体风暴中龙卷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卫星云图、雷达回波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次灾害性强风暴是一次龙卷过程;龙卷的出现与高空风场的分布及大气稳定度密不可分;龙卷母云的形状及性质与冰雹云相近,其发生发展与低空急流密切相关;龙卷出现在超级单体风暴的"V"型缺口附近,多普勒速度场上伴有强中气旋.文中还利用多普勒雷达产品中气旋的最大流人流出速度计算了中气旋强度,并结合现场勘查及灾情信息,对龙卷强度等级进行了判定.  相似文献   
184.
人工湿地中植物生长特性及其对TN和TP的吸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构建了潜流水平芦苇湿地处理富营养化污水,在近2年的研究中考察了芦苇的生长规律、 芦苇不同器官对TN和TP的吸收及季节变化,评价了植物吸收对湿地TN和TP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2个生长年内芦苇的生长规律不同,受第1年芦苇移植的影响,芦苇生长周期滞后,导致植物立枯生物量与活体生物量比例在2年中相同月差异很大.第2年芦苇地上生物量是第1年的3.9倍.芦苇组织中TN和TP含量遵循新鲜叶>成年根>新鲜茎的规律.新鲜植物组织中TN和TP含量变化相对不大,当植物枯萎时地上组织TN和TP含量明显下降.根中TN和TP含量在全年中基本维持稳定.植物净吸收随植物生长情况而改变,按全年衡算,当湿地进水TN和TP负荷分别为61.39和7.39 g/(m2·a)时,植物地上生物量吸收TN和TP分别占湿地TN和TP总去除量的46.0%和26.8%,植物吸收仍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5.
常规地基沉降监测方法存在监测时段不连续和覆盖范围有限等问题,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作为近年来发展的监测地表形变新技术,能够对研究区域进行全天候、实时、高效、大范围的监测。以平顶山市某下伏采空区变电站为研究对象,基于35景升轨Sentinel-1A数据,通过影像配准、相位干涉、最小费用流解缠、大气分离、特征值分解和地理编码等处理,生成平均形变速率图,最终得到该地区2015年4月至2020年12月的时间序列形变监测结果。结果表明:平顶山市区整体形变速率平缓,变电站拟建场地地表形变速率保持在-3~0 mm/a;部分地区存在明显变形,变电站拟建场地东北方向较远区域出现较大形变,形变速率可达-81~-33 mm/a; SBAS-InSAR技术监测精度可以达到mm级,可有效监测采动影响区域与周围未采动影响区域范围内的拟建变电站的地表沉降情况。在实际运用时,发现SBAS-InSAR获取到的形变序列在空间上更为连续,监测区域更加广泛,可监测时间跨度较长的地表形变。  相似文献   
186.
根据物料平衡原理,推导出了稳态下A/O流程中含氮污染物排放浓度的计算公式,并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探讨了不同工况下氮污染物可能的排放状况。  相似文献   
187.
本文根据苏家屯城区第三产业污染慨况,分析了第三产业污染扰民因素及污染特点.提出了对第三产业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8.
中学教师环境教育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中学教师开展环境教育的现状,同时指出了存在问题,在新的形势和问题面前中学环境教育如何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开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学环境教育的发展和教师能力的提高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在高等师范院校应在非环境类专业全面普及环境教育,加强环境教育方面的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  相似文献   
189.
以45钢、A3钢、炮钢、20钢为金属试样,研究它们在中性盐雾加速试验及石家庄大气环境暴露试验中腐蚀失重与时间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试验方法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和重现性,盐雾加速腐蚀试验相对于石家庄2002—2003全年大气环境试验的加速倍率约为30。  相似文献   
190.
依靠科技创新,增强环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军  邓红 《陕西环境》2000,7(2):34-3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促进环保事业发展的根本。依靠科技创新,增强环境竞争力,发展生态环境材料;发展环保产业,才能在国际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生存和壮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