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4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正>从当前全球气候治理整体发展趋势来看,气候治理的推进已经不是单独某个国家能够起决定作用的。一方面,全球气候治理需要大量持续的财力投入,非一国所能负担,另一方面,全球气候治理制度构建需要持续的科技和实践投入,亦非一个国家所能完成。特别是长达十几年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全球经济进入长期衰退,随着传统霸权秩序的衰落,全球气候治理呈现出扁平化的发展趋势,体现为权力分散的多元共治特征。全球气候治理与全球治理有相似的发展趋势,但全球气候治理的多元化是以排他对抗还是以合作共赢模式推进,决定了未来全球气候治理是分裂的还是包容的。  相似文献   
12.
自2001年签署《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以来,通过综合运用行政、法律、技术和经济等综合手段,我国POPs污染防治在机构建设、政策制定、监测管理、污染控制、研发示范、公众意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由于公约管控物质名单是开放的,在最近3年中,共有10种物质先后增列入公约管控物质名单,我国POPs污染防治面临新的挑战。随着加强POPs污染防治列入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领域之一,POPs污染防治进入转型期,在防治对象、防治目标、防治方法、防治措施等方面都将面临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3.
环境技术具有推动环境改善、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等诸多作用.多边环境协定多年来在环境技术转移方面的成效显著,为环境技术转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目前发展中国家在旧的国际合作机制下难有作为,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情况紧迫下,利用多边环境协定构建环境技术的转移机制,推动发展中国家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不失为最好的选择. 推动环境技术转移 突破可持续发展瓶颈 由于环境恶化已成为全球各国所面临的严峻问题,环境治理的紧迫性摆在世人面前,不但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也都在寻求更好的开展环境治理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技术转移应走向国际环境履约行动的前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局部环境的不断恶化,全球性环境问题,例如,水体污染和淡水资源危机、臭氧层耗损、全球气候变化等,正在威胁全球生态系统以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重要手段的全球环境公约的制定及其履行,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危险化学  相似文献   
15.
真正乡土的场所都是可持续的,它承载着以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为表象的能够维护地方生态和社会系统良性循环发展的场所文化。景观设计的本质工作是要对一地的场所进行改变,而怎样在改变的过程中尽量维持或重新构建生态场所,有赖于设计师的设计哲学以及设计艺术。本文通过各种实践的总结,将设计师在生态场所构建中的作用定性为对以下三个关系的协调:听与不听;为与不为;古与不古。不同的设计项目案例将被用来展现景观设计在生态场所建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安防领域拥有越来越多的海量数据,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将安防领域的大数据价值充分挖掘出来,成为近些年来安防厂家研究的重点。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云上大数据分享的模式,具体做法是,安防厂家将大数据处理后上云,业务厂家利用云厂家提供的数据交互空间将大数据分享,再整合云上的大数据资源,完成一些有趣的应用,创造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多边环境公约平台对中国在环境管理理念提升、技术方向引导、民众意识提高等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多边环境公约在中国的实施成效,中国在参与多边环境公约中面临的机遇挑战,提出在未来参与多边环境公约的过程中,中国应积极主动响应,加强科技支撑,强化引进时效,注重人才培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灰色关联法和层次分析法在工程方案优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目前工程方案在选择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主观随意性和不确定性,结合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将层次分析法的思想融入灰色关联法之中,使灰色关联模型的建立和求解更趋完善,并结合污水处理厂多方案投标的实际案例,对模型的建立过程和求解的步骤进行逐步的验证,通过验证证实了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法联合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解决目前多方案选择过程中主观因素影响过大的问题。从而为工程中多方案的优化选择问题提出了一套客观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