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68篇
安全科学   300篇
废物处理   34篇
环保管理   125篇
综合类   1332篇
基础理论   349篇
污染及防治   356篇
评价与监测   143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1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858篇
  2001年   859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5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2种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效果及其耐污染负荷冲击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托建立在新沂河河漫滩的人工湿地中试工程开展现场试验,研究分析2种人工湿地对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及耐污染负荷冲击能力.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进水浓度条件下,垂直流人工湿地对CODMn的净化效果明显优于潜流,平均去除率高出13.7%,而两者对NH+4-N的净化效果没有明显差异,且都保持较高水平,平均去除率均高于80%;潜流和垂直流人工湿地自身构造不同引起的水流运行方式及截留、过滤作用的差异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影响较大,而对NH+4-N的净化效果影响较小;进水污染负荷变化对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效率影响显著,垂直流人工湿地耐CODMn污染负荷冲击能力明显强于潜流,而对NH+4-N污染负荷变化,两者都表现出了较强的耐受能力,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982.
试验通过直接、间接两种染毒手段来探讨二苯甲酮(benzophenone)对斑点叉尾鲴鱼卵巢细胞(CCO)生长的影响,以MTT法为手段测定染毒前后CCO细胞的存活数量和各阶段的生长状态,结果发现:当二苯甲酮以1~10μg/L的浓度直接作用于CCO细胞时,CCO细胞生长在不同阶段均受到抑制作用:在指数增长期细胞生长速率减小,稳定期的存活量约为正常条件下的72%-91%,并且随着二苯甲酮浓度的增大,对CCO生长的抑制效应也相应的加剧;但是1μg/mL浓度的二苯甲酮在经过斑点叉尾鲴鱼原代肝细胞代谢后间接作用时,其代谢产物对CCO的生长在各阶段又呈现明显的促进作用,稳定期细胞数量约为正常条件下的109%。  相似文献   
983.
王敏 《安全》2007,28(2):56
机动车燃油箱油桶长期使用后,由于车辆震动、自身锈蚀或受外力碰撞而产生裂纹和损伤,在焊修时必须注意防火安全.……  相似文献   
984.
王敏  黄宇驰  吴建强 《环境科学》2010,31(11):2607-2612
利用构建的缓冲带现场试验基地和设计的径流流量测定装置,对植被缓冲带滞缓径流和农田氮磷污染物去除能力开展定量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植被缓冲带有效滞缓了径流速度,并显著提高了缓冲带土壤的水力渗透能力,19m长的百慕大、高羊茅、白花三叶草缓冲带径流出水时间分别是空白对照的2.46倍、1.72倍和2.03倍,渗流水量分别是空白对照的3.01倍、2.16倍和2.45倍;植被缓冲带能有效去除农田径流氮磷污染物,百慕大、高羊茅、白花三叶草缓冲带对NH4+-N、TN、TP的总去除率分别比空白对照提高了237%、268%和274%;植被缓冲带渗流对氮磷污染物的去除能力显著高于径流,渗流水量越大,缓冲带氮磷污染物的总去除率和单位面积去除负荷越高,试验各植被缓冲带TN、NH4+-N、TP渗流去除量与径流去除量的比值分别达到2.79、2.02和2.83.  相似文献   
985.
针对某化工园区内各个企业生产状况,结合污水排放相关标准,建立污水水质评价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各个企业污水水质隶属于某种水质级别的隶属度,从而可以综合评价出各个企业污水排放达标情况,有助于更好地实施环境监督与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986.
4种浮床植物吸收水体氮磷能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吴建强  王敏  吴健  蒋跃  孙从军  曹勇 《环境科学》2011,32(4):995-999
选取美人蕉、黄菖蒲、再力花和千屈菜4种常见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淀山湖富营养化防治植物浮床试验工程,对其生长特性和氮磷吸收能力进行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采用上下层尼龙网固定种植方式有利于浮床植物的快速生长繁殖,美人蕉和再力花的成活率均为83.33%,高于千屈菜的76.67%和黄菖蒲的53.33%. 11月收割时美人蕉和再力花的分蘖数分别达到64株和78株,生物量(鲜重)分别为32.0 kg/株和38.6 kg/株. 美人蕉和再力花体内氮磷含量分布均为茎叶>根系,美人蕉茎叶和根系单位干物质量中氮、磷含量比分别为1.40和1.21,再力花则分别为1.59和1.08. 植物体内的氮磷累积量差异主要来自于生物量的差异,再力花对氮的吸收能力最强,收割时氮获得量达到457.11 g/m2,美人蕉对磷的吸收能力最强,收割时磷获得量达到41.29 g/m2,美人蕉茎叶氮、磷吸收量分别为根系的2.17倍和1.86倍;再力花分别为1.73倍和1.17倍. 美人蕉和再力花可以作为淀山湖水体富营养化防治的浮床栽培备选植物来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87.
沈城  叶文娟  钱诗颖  吴健  朱旭东  王敏 《环境科学》2022,43(9):4791-4799
为探讨重金属锑(Sb)在城市土壤中的分布特征和潜在风险,基于上海市102个地块1670个不同深度剖面土壤样品数据,分析4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重金属Sb的含量分布特征,并通过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ω(Sb)的平均值为0.52 mg·kg-1,并呈现明显的聚集分布特性;土壤Sb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表层土壤Sb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人类活动影响了土壤中Sb的分布.工业用地表层土壤Sb含量相较于其它3种类型土壤差异显著,其累积程度高于住宅用地和商服用地,农用地Sb含量水平最低.区域整体上处于清洁至尚清洁水平,但工业用地的单项污染指数相对最高,达到轻度污染水平,住宅用地、商服用地和农用地分别为尚清洁或清洁水平;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范围为4.23~7.61,区域整体表现为轻微潜在生态风险.工业用地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中等,需引起重视.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土壤Sb非致癌风险较小或可忽略.  相似文献   
988.
新污染物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威胁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污染物治理是“十四五”及今后的重点任务。简述了新污染物的定义、分类及危害,分析了我国新污染物的分布特征,针对新污染物风险防范过程中存在的新污染物底数不清、管理水平缺乏、环保意识不强等问题。提出,开展摸底调查,提高管理水平,科普宣传等措施建议,以期为实现新污染物的风险管控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9.
为了明确铝灰渣的环境危害特征,于2019年4月和9月分别对广西典型铝冶炼、加工、再生企业进行了调查。利用铝灰渣与水反应的氨气释放率测定分光光度法等方法,对不同环节产生铝灰渣的浸出毒性、反应性、腐蚀性、易燃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铝灰渣浸出液中主要危害因子是氟化物,而非金属元素。氟化物质量浓度为2~1370 mg/L,原铝冶炼环节所产生的铝灰渣质量浓度最高。铝合金加工原辅料和末端处理方式会改变氟化物浸出质量浓度。铝灰渣反应性的氨气释放率为3.3~6.0 mg/kg,释放率和环境风险属于较低水平。铝灰渣在纯水中浸出液pH值为8.65~11.98,不具备腐蚀性;在1200℃条件下无法点燃,不具备易燃性。氟化物浸出和氨气释放是铝灰渣最需防范的环境危害,可作为其分类管理和无害化处置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0.
基于目前我国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现状,初步探讨了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预警方法体系,提出了水质自动监测预警的整体技术路线,搭建基于突变型预警和渐变型预警的多种预警模型组框架,可以实现对单因子、多因子组合,趋势、状态等不同情况的异常水质数据进行预警,保证了预警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通过实例分析,从水质自动监测数据集成、异常数据判定清洗、预警模型建立与运行、预警信息处理等方面介绍了水质自动监测预警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