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78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食品垃圾好氧降解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吴婷  王新明 《环境科学学报》2012,32(10):2575-2583
采用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了混合食品垃圾(FW)及以橙子、生菜、土豆和西红柿为代表的4种植物性易降解有机垃圾组分好氧降解过程中排放出来的117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量和组成特征.结果表明,混合食品垃圾好氧降解过程中VOCs总排放量为951.80mg·kg-1,主要为有机硫、含氧化合物和萜烯,分别占VOCs总排放量的43.1%、53.3%和2.1%.橙子、生菜、土豆和西红柿4种植物性易降解有机垃圾好氧降解过程中VOCs的总排放量分别为12736.72、118.67、57.40和228.08mg·kg-1,主要成分均为含氧化合物和萜烯;含氧化合物分别占橙子、生菜、土豆和西红柿4种植物性易降解有机垃圾VOCs总排放量的13.5%、80.9%、85.9%和79.5%,萜烯分别占4种植物性易降解有机垃圾VOCs总排放量的86.5%、16.6%、8.2%和15.6%.  相似文献   
72.
本研究对太原市采暖期PM2.5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水平、组成特征、健康风险以及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原市采暖期PM2.5的日均浓度水平为70.7~274.2μg/m3,90%的样品超过了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PM2.5的二级标准限值(75μg/m3)。PM2.5中16种PAHs的浓度水平为282.7~1 398.6ng/m3,平均值为915.7ng/m3。荧蒽(Fla)是浓度最高的单体,占PAHs总浓度的20.4%,其次是芘(Pry)和菲(Phe),分别占14.5%和13.2%。不同环数的PAHs质量浓度为4环5~6环2~3环。以苯并(a)芘(Bap)为参照对象的昼夜毒性当量浓度Bapeq分别为75.5和100.0ng/m3,高于我国和WHO对Bap的规定值(分别为2.5和1ng/m3),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危害。根据PAHs环数分布及特征比值法判断PAHs的主要来源是煤燃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生物质燃烧和少部分石油燃烧。  相似文献   
73.
泡沫镍负载纳米ZnO-SnO2光催化降解三氯乙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比较简单的共沉淀法技术制备了纳米ZnO-SnO2复合氧化物光催化剂,并将其负载在泡沫镍上制成了负载型纳米光催化剂,以三氯乙烯为挥发性有机物的模型反应物,研究了反应气流速、湿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催化剂的失活特征,结果表明该负载型纳米光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同时具有较强的抗失活性能,在205h反应中没有出现失活现象.  相似文献   
74.
H2O2对载银TiO2光催化降解Aroclor1260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光催化氧化法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是近来发展较为迅速的废水处理技术,以锐钛型载银TiO2为催化剂,在发射光谱波长为254nm,功率的15W紫外灯照射下,考察不同H2O2浓度对Aroclor1260的光催化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H2O2对Aroclor1260的光催化降解有促进作用,而当H2O2的浓度高于30mol/l时,光催化降解受到抑制,而且这种影响对不同PCB单体化合物的效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5.
大气甲醛稳定碳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GC/C/IRMS)技术,采用2,4-二硝基苯肼(DNPH)衍生化,初步研究了单体化合物稳定碳同位素方法研究大气甲醛来源问题.根据不同同位素组成的甲醛与DNPH反应,模拟大气采样,具体讨论了甲醛与DNPH衍生化过程的同位素效应及分析方法的重现性与精确度.结果表明,每个甲醛2,4-二硝基苯腙样品分析的最大标准偏差为0.3‰;不同同位素组成的甲醛衍生化产物甲醛2,4-二硝基苯腙与理论值的平均偏差为0.24‰±0.14‰(从0.03‰到0.35‰),小于仪器分析误差0.5‰,该衍生化过程不存在同位素分馏.采用该方法对酒店大厅内外大气甲醛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甲醛同位素组成具有显著差异,可以为大气甲醛的来源分析提供非常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76.
广州市大气中挥发有机物组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于Tekrnar吹扫-捕集-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广州市一组大气样品中的苯系物、烷烃、卤代烃和单萜烯等挥发性有机物,并讨论了其组成特征及来源。  相似文献   
77.
VOCs在大气中主要是与OH自由基、NO3自由基和O3等反应氧化去除,部分OVOCs的自身光解也是重要的化学去除途径.本研究基于2018年和2019年秋季在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和区域站点的外场观测实验,使用VOCs、常规痕量气体及气象参数的观测数据,对烷烃、烯烃、芳香烃和OVOCs等VOCs组分不同化学去除途径的去除速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烷烃和芳香烃主要通过与OH自由基反应去除,最高占比超过99%.与NO3自由基和O3的反应可贡献烯烃去除速率的80%以上,特别是一些天然源的烯烃(如单萜烯)与NO3自由基的氧化去除是贡献最大的氧化途径.光解是甲醛最重要的去除途径,在两个站点均达到了50%以上,酮类的光解贡献会高于其他OVOCs类物质.OH自由基的氧化去除途径在城市和区域站点的人为源及天然源VOCs去除中占主导地位.区域站点,烯烃尤其是天然源的烯烃物种,与NO3自由基和O3反应的贡献要高于城市站点.本研究对促进不同VOCs物种在大气中的去除途径以及其空间差异的认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8.
太原市夏季降水中溶解态重金属特征及来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解太原市大气降水中溶解态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采用干湿沉降自动采样器采集了太原市2013~2015年夏季61场降水样品,使用ICP-MS测定了其中12种溶解态重金属,并对其浓度水平、湿沉降通量及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原市2013~2015年夏季降水p H值范围为4.34~7.95,降水量加权平均值为5.37.溶解态重金属平均浓度为236.931μg·L-1(范围66.324~1 029.212μg·L-1),主要元素是Zn和Fe,占总浓度的53.39%.12种溶解态重金属的湿沉降总通量为1.735mg·(m2·d)-1.降水中Ba、Cu、Sr、Zn、As、Cd和Pb的富集因子大于100,受到严重的人为源影响.PMF模型分析表明太原市夏季降水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为钢铁冶金、燃煤源、机动车源和地面扬尘,贡献率分别为38.34%、23.06%、20.45%和18.15%.气团的后向轨迹分析表明西南气团和东南气团对太原市夏季降水贡献最大,分别达到38%和35%,运城-临汾-晋中和晋城-长治-晋中的南部工业源污染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9.
广州城区秋季大气PM_(2.5)中主要水溶性无机离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别在广州市中心城区高楼顶(距地50m)和交通干线路边(距地1.2m),于2006年秋季连续一周采集了大气PM2.5样品,对比分析了SO42-、NO3-、Cl-、F-、Na+、NH4+、Ca2+、K+、Mg2+等9种水溶性无机离子含量。结果表明,楼顶相对充分混合大气中PM2.5的质量浓度范围59.5~129.5μg/m3,均值为83.7μg/m3;交通干线路边大气PM2.5的质量浓度范围为108.4~132.2μg/m3,均值为121.1μg/m3。9种离子总浓度平均达到50.9(楼顶)和44.1(路边)μg/m3,占PM2.5质量浓度的60.8%(楼顶)和36.4%(路边)。SO42-和NO3-为水溶性无机离子主要组成,其占PM2.5质量浓度的比例均是楼顶高于路边,显示二次气溶胶对楼顶充分混合大气中PM2.5有较大贡献,而路边样品中一次来源贡献相对较大。计算表明采样期间海盐对广州大气PM2.5中的水溶性组分贡献较小。NH4+当量浓度远小于SO42-和NO3-的当量浓度,中和度远1,反映PM2.5酸性较强,且楼项PM2.5粒子酸性高于路边样品。  相似文献   
80.
付晓辛  王新明 《环境化学》2012,31(2):243-248
研究调查了广州市各大型超市销售的14个品牌,15种不同香型,共26个盒装空气清新剂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成分.通过顶空GC-MS分析获得的结果可以看出各个空气清新剂的成分组成差别较大,即使是相同香型的产品,其中的化合物种类和百分比浓度都不尽相同.定性出94种化合物,包括烯烃18种,醇类15种,醛类14种,酮类4种,醚类5种,酚类1种,酯类25种及其它化合物12种,其中萜类化合物约占总化合物数量的40%.β-月桂烯、罗勒烯、苧烯、苯乙醇、乙酸苄酯、β-蒎烯、β-水芹烯、伞花烃、1-甲基-4-(1-甲基乙烯基)苯、里拉醇等化合物在各种清新剂中出现频率为100%.空气清新剂中萜类化合物与臭氧反应,可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对室内空气质量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