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58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61.
运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征技术,以及各种分析统计方法,对清水河流域水体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空间分布、光谱特征及污染来源进行了解析,以期为黄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及污染溯源提供较为可靠的信息.结果表明清水河流域春灌季水质指标空间差异性较大.DOM中类蛋白质物质浓度高于类腐殖质物质浓度,自生源特征强于陆源特征,且新生成的DOM占比较大,即DOM主要来源于水体微生物活动和细菌降解代谢的产物.PARAFAC解析得到6个主成分,包括4个类蛋白质组分(C1、C2、C3、C5)和2个类腐殖质组分(C4、C6),其中类蛋白质组分的空间差异性大于类腐殖质组分,受水库水和污水处理厂排水等水体内源影响较大.PCA分析得到4个主成分,组分C5、氟离子、组分C2和HIX可分别作为该4个主成分的描述性指标.  相似文献   
62.
探究洪江市耕地土壤硒分布特征及规律,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硒分布的影响,能促进当地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对发展特色富硒产品具有重要意义。在洪江市采用室内网格布点、野外调查采样、分析测定、GIS空间分析等方法与技术,采集和测定分析了1 480个样品的土壤硒(Se)含量及相关土壤理化指标,结合相关性分析、地统计分析与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揭示洪江市土壤硒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洪江市土壤硒含量平均值为0.54 mg·kg-1,是全球表层土壤硒含量平均值(0.4 mg·kg-1)的1.35倍,是全国表层土壤硒含量平均值(0.29 mg·kg-1)的1.86倍。石灰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硒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母质发育的土壤硒含量;紫色土硒含量最高,潮土硒含量最低。土壤硒含量受有机质含量、pH值及铜、锌含量的影响。当pH在5.0~6.0之间,土壤硒含量与pH呈正相关,当pH>6.0时土壤硒含量与pH呈负相关;土壤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铜、锌含量呈正相关。洪江市耕地富硒面积占比达到90.53%,在空间上呈现东部高、中北...  相似文献   
63.
天津近郊农田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及空间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天津市近郊西青区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表层土壤(0—20 cm)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V、Cr、Ni、Cu、Zn、As、Se、Cd、Pb共9种重金属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分别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及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同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揭示了研究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各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及污染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各重金属含量偏低,呈轻度污染;但在靠近居住区、高速公路、铁路或小型畜牧厂(已关停)的部分点位中Zn或Cr存在明显富集,污染等级为中度或严重;各元素的生态危害指数大小依次为E_R(As)E_R(Cu)E_R(Pb)E_R(Zn)E_R(Ni)E_R(Cr)E_R(V),生态危害程度均为轻微;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灌溉水对As和Pb的影响较显著,农作物对As的影响较显著;Cr和Ni来源相似,主要受成土母质的影响;Pb、Zn、Cu等3种元素来源相似,主要来自于附近公路交通所排放的污染物;V和As的来源主要与历史工业污染的积累相关.  相似文献   
64.
2019年5-6月采集了环渤海20个渔港的沉积物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成光检测器串联方法对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检测,分析了其分布和组成特征,采用比值法和正定矩阵因子模型法(PMF)对PAHs进行定量源解析,采用效应区间中低值法和中值商法评估其生态风险.10种PAHs的检出率达到100%,表明PAHs在沉积...  相似文献   
65.
三峡库区(重庆段)是典型的河道型水库生态脆弱带,生态系统本底条件较差.明确库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及其胁迫因子,对促进库区可持续发展、维护三峡库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三峡库区(重庆段)目前的生态系统特点,构建了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并在灰色系统理论基础上,将信息论中Jaynes最大信息熵原理引入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当中,对三峡库区(重庆段)复合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正处于急剧变化的过渡阶段,生态系统的生产、调节和服务功能分异明显.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东段的健康程度总体上好于西段,但东段内部空间分异明显,结构复杂.针对三峡库区(重庆段)现存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66.
焦化过程PM_(2.5)的排放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炼焦生产过程和化产回收工艺PM2.5的排放及特征分析,提出了炼焦PM2.5一次粒子及二次粒子前体物的控制方法和能量流有序回收化学产品负压新工艺,为新建焦化厂采用分段加热和废气循环相结合的焦炉炉型、已投产的焦化厂加强管理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为了在安全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文章围绕安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挖掘安全管理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设计围绕课程元素的具体教学方法,同时提出安全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方法,最终形成系统的安全管理学思政教学方案。研究成果为通过安全管理学课程教学实现培养德才兼备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8.
针对微生物修复地下水中四氯乙烯(tetrachloroethylene,PCE)周期长的问题,通过添加共代谢基质强化微生物修复技术以提高修复速率。以某污水处理厂的厌氧活性污泥为菌种来源,采用振荡培养法进行PCE高效降解菌群的驯化和筛选,对微生物降解PCE的温度、初始pH和PCE初始浓度3种影响因素进行了条件优化;使用甲醇、乙醇、葡萄糖、酵母浸膏以及乳酸钠作为共代谢基质,研究了不同共代谢基质条件下微生物群落对PCE的降解规律,并建立了反应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在种水平上,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sp. FCB45是优势菌种;PCE初始浓度为1 mg·L-1,pH在中性,温度为30℃,共代谢基质为酵母浸膏时,微生物群落的降解效果最好,PCE降解率可高达96.75%,降解速率常数最高可达0.327 d-1;添加共代谢基质强化的微生物降解过程全部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添加共代谢基质的微生物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共代谢基质可以有效缩短微生物修复周期,对污染地下水的原位生物修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9.
生物滴滤法处理喷漆废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生物滴滤系统处理喷漆废气,在研究了混合气体中甲苯与二甲苯之间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对生物滴滤系统净化喷漆废气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挂膜启动阶段,进气流量为22.5 m3/h、空塔停留时间为33.9 s、进气甲苯质量浓度为400~1 500 mg/m3的条件下,最终甲苯去除率可稳定在97%以上;在总进气质量浓度为1 000 mg/m3的条件下处理甲苯和二甲苯混合气体,混合气体中甲苯与二甲苯存在相互抑制作用,且甲苯对二甲苯的抑制作用更强;在进气流量为20.0 m3/h、空塔停留时间为38.0 s、进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质量浓度为300~900 mg/m3的条件下处理喷漆废气,平均TVOCs去除率为90.84%,出口二甲苯质量浓度低于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的排放限值(二甲苯质量浓度为70 mg/m3),基本满足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70.
针对目前焦化脱硫废液制酸和提盐技术造成二次污染和设备腐蚀等问题,提出了焦化脱硫废液喷雾干燥提盐洁净技术,对其工艺进行了研究。以进气温度、进气体积流量、物料进料量、进风压力为影响因素,设计了L9(34)正交试验,对脱硫废液干燥后的粗盐性能(含水率、堆积密度、休止角)及其成分进行了分析,得出焦化脱硫废液喷雾干燥提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进气温度200℃,物料进料量400 m L/h,进气体积流量6 m3/min,进风压力0. 3 MPa;粗盐含水率3. 70%,堆积密度2. 83 g/m L,休止角为27°,粗盐提出率为97. 5%,含水率低而且极易于流动,不粘着,十分有利于焚烧炉焚烧制酸或外销;脱硫废液的COD去除率为97. 37%,冷凝液中固形物的质量分数由原液的31. 5%降至1. 19%,使冷凝液可用于脱硫系统回用;喷雾干燥过程中部分卤素、含氮物质会以气态形式挥发出来,与微量的粗盐颗粒物一同经尾气吸收装置吸收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