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52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31.
王楠  潘小承  王传宽  白尚斌 《环境科学》2020,41(5):2476-2484
为探究酸雨对毛竹扩张形成的竹阔混交林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程度,于2017~2018年在浙江省杭州临安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酸雨模拟实验,选取T1(pH=4.0)和T2(pH=2.5)两个模拟酸雨梯度,并以CK(pH=5.5)对照,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强度酸雨胁迫下,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T1处理显著提高了真菌群落的OTU数量、Chao1指数和Ace指数(P0.05).竹阔混交林土壤主要由13个门类群的菌群组成,优势菌群包括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和毛霉门(Mucoromycota).主坐标(PCoA)分析和相似性检验结果表明模拟酸雨改变了土壤真菌结构.Bifiguratu属、Geminibasidium属、Purpureocillium属和Oidiodendron属相对丰度变化显著,可作为酸雨胁迫下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指示种.冗余分析(RDA)和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和全氮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影响显著(P0.05).综上所述,酸雨提高了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改变土壤真菌群落结构.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真菌群落,以及土壤真菌作为影响因子在预测环境变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以新疆准东煤炭产业区周边土壤重金属为研究对象,土壤按照0~10 cm、10~20 cm、20~30 cm分层取样,共采集156个土壤样品,测定了Zn、Cu、Cr、Pb、Hg和As共6种重金属含量,采用污染负荷指数(PLI)和美国环保署的健康风险模型评价了不同土壤深度重金属污染程度和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进一步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地统计分析和GIS技术研究了评价结果的差异显著性、空间变异结构和分布格局,并利用交叉验证方法检验了预测精度. 结果表明,Zn、Cu、Pb的含量范围为46.06~48.00、18.37~19.271、11.30~13.29 mg·kg-1,与新疆背景值相比均未超标;Cr、Hg、As的含量范围为80.29~85.42、0.06~0.07、30.64~31.52 mg·kg-1,与新疆背景值相比均超标,且超标率为60%以上;研究区土壤污染负荷(PLI)大小顺序为PLI0~10 cm(1.35)> PLI20~30 cm(1.28)> PLI10~20 cm(1.25),属于轻度污染;非致癌风险(HI)大小顺序为HI0~10 cm(2.53E-01))> HI20~30 cm(2.48E-01)> HI10~20 cm(2.43E-01),不存在非致癌健康风险;致癌风险(TCR)大小顺序为TCR0~10 cm(2.81E-05)> TCR20~30 cm(2.80E-05)> TCR10~20 cm(2.74E-05),存在可接受的致癌风险;方差分析得出不同土壤深度PLI、HI和TCR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863、0.134、0.056,表明差异不显著;地统计分析表明,0~10 cm土壤深度Zn、Cu和As含量高值区位于产业区附近及其北部,Pb含量高值区组合成明显的“V”形高值带,Hg含量高值区位于中南部,Cr含量高值区以各产业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状递减;PLI、HI和TCR高值区均位于研究区西北和东北方向,PLI随土壤深度增加中度污染区域逐渐减小,HI和TCR随深度增加高值区面积无明显变化. 总之,人口聚集的6个产业区附近及北部为重金属污染程度和人体健康风险高值区,特别是Cr、Hg、As污染程度较严重,As对人体健康风险贡献率最大,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3.
青岛市剩余污泥处置现状分析及资源化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青岛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目前的产生情况及处置现状,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先进的剩余污泥处置方法和技术。提出了适合青岛市剩余污泥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和方法。剩余污泥既是污染物又是一种资源,污泥的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相结合才是其最好的出路。  相似文献   
34.
中国第1个天线时域近场测量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天线近场测量的历史以及中国第1个天线时域近场测量系统的建立过程和系统组成.指出时基修正和幅度修正技术是天线近场测量由理论向工程实际转化的关键技术,介绍了修正系统的构成和基本计算方法,并给出了修正前后测量结果的对比.在频域近场技术的背景下对时域近场的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天线时域近场测量技术的独到之处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5.
近年来,我国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暴发了多次霾污染过程,受观测仪器等因素的限制,尚未有对河南省北部城市和农村霾污染的对比研究.利用一系列在线高时间分辨率的观测仪器在河南省2个城市点位和3个农村点位对一次区域重污染过程(2018年1月12~25日)进行综合观测.结果表明SO42-、 NO-3和NH+4(SNA)是此次区域污染过程中5个点位PM2.5中占比最高的组分,位于53%~63%之间,以NO-3为主24%~32%,其次为SO42-(13%~17%).相较于城市点位,农村点位PM2.5中有机物的占比更高,尤其是夜间.随着污染的加重,SNA的占比上升,重污染时段可达67%.此外,当区域受南部气团的传输影响时,5个点位PM2.5中NO-3的占比增大;受北和东北部气团的传...  相似文献   
36.
在村镇建设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植物配置对区域生态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会产生一定的潜在影响,特别是外来植物容易产生的入侵风险和危害.为掌握贵州省赤水河流域村镇建设中外来植物组成、分布和生态风险,选择某河谷型村镇,在其建成区和非建成区布设了49个样点,调查与分析了外来植物的种类组成、分布特征及地形因素影响,并应用层次分析法(AHP)评估了37种外来植物的入侵风险.结果表明:①该河谷型村镇共发现植物276种,隶属于99科230属.其中,外来植物37种,隶属于18科32属,草本植物种数最多,占外来植物总数的64.9%,外来植物中有22种来源于美洲.②外来植物主要分布在海拔400~650 m之间.外来植物种数与入侵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与海拔、乡土植物种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 < 0.01),海拔对外来植物种数影响最大,贡献率为68.7%,入侵强度和乡土植物种数的贡献率分别为12.4%和9.6%.③37种外来植物中入侵风险等级为高级的有13种(占35.1%),包括小蓬草(Conyza canadensis L.Cronq.)、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和土荆芥(Ysphania ambrosioides L.)等,入侵风险等级为中级和低级的分别为13种和10种.研究显示,该河谷型村镇外来植物分布受海拔和乡土植物影响,低海拔地区外来植物较多;入侵风险等级为高级的外来植物有13种,建成区和非建成区分布相差不大.研究结果可为该河谷型小镇对入侵风险等级为高级的外来植物进行生态风险防控和乡土植物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7.
钼矿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曲蛟  袁星  王莉莉  王楠 《环境保护科学》2007,33(2):36-38,48
对葫芦岛钼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研究。选择土壤样本80个,采用HNO3-HF-HClO4混酸对土壤样品进行处理,运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土壤样品中Pb、As、Hg、Cr、Cd、Zn、Cu、Ni、Mo的含量,全面系统地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结果表明,该矿区土壤重金属As、Cd和Hg污染较为严重,平均含量分别达154.13mg/kg,74.92mg/kg和3.06mg/kg。不同片区间存在明显差别,污染强度以矿山山沿污染最高,其次是运输区、选矿厂及矿区附近山地,内梅罗综合指数分别为78.34、74.34、71.42、68.55。  相似文献   
38.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村镇尺度下生态-生产-生活(简称“‘三生’”)空间结构与布局,对于特色小镇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优化山区以工业和旅游融合为优势的特色小镇“三生”空间布局,以茅台镇为研究对象,基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振兴战略要求,通过10 m分辨率DEM、土地利用等数据,以主导生态功能和山区微地貌为约束条件,通过GeoSOS-FLUS模型开展了生态优先情景下茅台镇“三生”空间布局优化研究,并与无地貌约束的自然演变和经济优先2种情景做了对比.结果表明:①茅台镇生态空间和农业生产空间在峡谷底、陡坡和山脊区域均有大量分布且面积数量差异较小,而生活空间和工业生产空间多分布在峡谷底部.②自然演变情景模拟下,河谷地带的缓坡和部分陡坡位置均被转换为建设用地;经济优先情景模拟下,缓坡位置的耕地较易转化为建设用地;而生态优先情景模拟下,林地实现了空间上的连通和聚集,建设用地主要在茅台镇中南部河谷地带以及缓坡地区适度扩张.③生态优先情景下,峡谷底区域“三生”空间布局得到优化,生态空间面积从41.29 km2增至43.80 km2,工业生产空间面积由6.86 km2增至7.89 km2,农业生产空间由24.29 km2降至20.00 km2.研究显示,对于山区型村镇,微地貌约束土地利用模拟使得工业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集中分布在峡谷底区域,而生态空间则较多分布在缓坡和陡坡区域.   相似文献   
39.
基于地貌类型单元的京津冀近10a土地覆被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的2000、2005、2010年京津冀土地覆被数据和1:100万数字地貌数据,研究2000—2010年间京津冀不同地貌类型单元下土地覆被的时空分异特征,挖掘土地覆被变化主导程度、叠合度、动态度在不同地貌类型单元下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探讨不同地貌类型单元下的土地覆被变化。结果表明:京津冀以耕地转变为城镇用地为主,平原、台地和丘陵城镇扩张加剧,耕地缩减明显;不同地貌类型单元的土地覆被总体变化差异较大,平原、丘陵和小起伏山地的变化较剧烈;林地和草地初期不断扩张,以平原、大起伏山地和丘陵最为典型,后期变化不明显。最后讨论了基于地貌类型单元研究京津冀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意义,并提出探究地貌与土地覆被变化内在联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0.
将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与Malmquist指数相结合,对环渤海地区的生态效率进行评价。根据所得效率值,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外部因素。结果显示:(1)天津、沧州、青岛、大连等7个地区的效率始终为1,但总体生态效率均值偏低。(2)2006—2015年,各地技术效率呈波动型变化,纯技术效率不高是导致部分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偏低的主要原因。(3)社会、经济、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等因素对不同地区的生态效率具有一定影响,且影响程度及显著性具有一定差别。因此,调整产业结构、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推进地区城镇化建设、提高效率最优地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是今后环渤海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