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0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50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微孔曝气氧传质过程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污水中广泛存在,并对曝气氧传质过程有重要影响.因此,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微孔曝气氧传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表面活性剂SDBS的浓度在0~5.74×10-5mol·L-1之间变化时,氧总转移系数(KLa)和水质修正系数(α)先减小后增大,在浓度为1.43×10-5 mol· L-1左右时最低.对于同一SDBS浓度,通气量越大,α值越大,说明大气量可以部分抵消表面活性剂对传质的不利影响.在低表面活性剂浓度(CsDBs< 1.43×10-5 mol· L-1)时,表面张力迅速下降,抑制传质作用占主导,此时KLα减小;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由于气含率增大所带来的促进传质作用逐渐占主导,此时KLa增大.最终建立KLα和表面张力(γ∞)、气含率(b)之间的多元线性关系方程为:KLα =0.00024γ∞+0.094 b+0.044.  相似文献   
62.
通过小试实验考察了同步半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SNAD)系统启动和稳定化运行的条件。结果显示,通过控制温度、pH、DO、曝气方式以及碱度与进水氨氮的比值,采用人工富集厌氧氨氧化细菌的方法,成功启动了SNAD系统,并且实现了稳定化运行。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均可达到90%以上,平均出水硝酸盐和进水总氮的比例可控制在11%以内。另外,在启动过程中还发现,菌体自溶贡献了大部分化学耗氧量(COD),但随着系统的稳定,菌体自溶现象趋于减小。  相似文献   
63.
为了考察不同Pb2+浓度(3、5、10 mg/L)下,SBR活性污泥系统对模拟含铅废水中Pb2+的去除效果,分析了活性污泥去除Pb2+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动力学模型、红外光谱及X射线能谱对活性污泥吸附Pb2+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①Pb2+浓度分别为3和5 mg/L时,SBR活性污泥系统对模拟含铅废水中Pb2+的去除率均在98%以上,该系统中活性污泥的Pb2+吸附量为6.2 mg/g;Pb2+浓度为10 mg/L时,SBR活性污泥系统运行后期Pb2+的去除率有所下降,这与该系统Pb2+累积量(351.6 mg)过高有关. ②在Pb2+长期作用下,SBR活性污泥系统各试验阶段的MLSS均会经历先下降再恢复的过程,且该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明显下降,可逐渐筛选出对Pb2+耐受性较强的微生物. ③SBR活性污泥系统去除Pb2+的适宜pH范围为6~7,最佳温度为25 ℃. ④活性污泥对Pb2+的吸附机理主要表现为化学吸附作用,包含表面有机络合、离子交换等过程. 研究显示,SBR活性污泥系统更适用于处理低浓度(3、5 mg/L)的含Pb2+废水.   相似文献   
64.
65.
考察了长期低溶解氧(DO)条件下推流式活性污泥系统碳和氮去除的效果,并从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动力学特征方面进行了机理分析. 结果表明, 将DO浓度从2.0mg/L降低至0.3mg/L,系统仍可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碳和氮,但当DO降低至0.3mg/L时, 系统的脱氮性能波动较大. 随着DO浓度的降低, 系统中细菌的总体群落结构发生改变, 但功能菌群仍为Proteobacteria,约占65%.Nitrosomonas oligotropha、Nitrobacter winogradskyi spp.和Group1Nitrospira等是低溶解氧条件下的主要硝化细菌. qPCR结果显示DO从2.0mg/L降至0.5mg/L时硝化细菌(主要是Nitrospira)得到富集, 保证了低DO条件下的完全硝化. 硝化反应动力学分析也表明, 在一定范围内降低DO可以延迟细菌衰亡以维持活性污泥系统中硝化细菌的生物量. 本研究可为污水处理厂降低DO实现节能运行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6.
结合国内外对生物除磷的最新研究进展,在阐述生物除磷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主要因素对EBPR系统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EBPR系统运行的最适温度为15~25℃;当EBPR系统p H为7~8时,总磷去除率可达最高,且聚磷菌所占生物量的比例及种类达到最大;污泥龄(SRT)为8~10 d时可得到长期稳定运行的EBPR系统,SRT为2~3.5 d时,短期内可获得高效的处理效果,但若维持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还需克服污泥膨胀的问题;当丙酸或葡萄糖/乙酸混合物(50%/50%)为基质时,更易获得高效稳定的除磷系统,丙酸为基质时负荷不易过高,应维持在200~400 mg/L左右;溶解氧(DO)仍是主要的电子受体,且O2浓度应保持在0.5~2 mg/L之间。  相似文献   
67.
以上海竹园第二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A/O工艺的曝气池为研究对象,采用活性污泥比耗氧速率在线测定仪动态测试曝气池沿程点位的耗氧速率(oxygen uptake rate,OUR),通过定量核算OUR与耗氧量,评价生物处理单元的优化潜力并提出分段调控初步构想。分析结果发现,OUR沿程逐渐下降,在60,120 m处出现明显的拐点,不同生化反应平均碳降解OUR、氨氧化OUR、亚硝酸盐氧化OUR的比例为4.4∶2.65∶1,好氧池第1廊道与好氧池第2廊道的平均耗氧量的比例为1∶0.485,东池、西池整体处理能力平均理论可提升潜力分别为28.1%、21.98%。结果表明,该生物好氧处理单元具有较大的优化潜力,OUR可作为动态指标指示基质降解阶段,分段调控的提出可为城市污水厂的定量设计与运行优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8.
芙蓉矿务局于1994年建成的矸石发电厂,年发电量7200万kwh,年耗煤矸石10万t,排放粉煤灰5.5万t。其中2万t用于矸砖厂和水泥厂作原料,剩余的煤灰生产磁化肥,  相似文献   
69.
70.
随着我国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的急剧增加,污泥处理处置的效率亟待提高。传质是影响污泥处理效果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污泥的流变特性对传质效果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污泥的流变特性是污泥处理处置单元设计和运行的重要参数。通过分析不同的流体类型,明确了作为非牛顿流体的污泥既是假塑性流体又是触变性流体。在此基础上,对三种常用的非牛顿流体流变模型,即Ostwald de Vaele模型、Herschel-Bulkley模型和Bingham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并系统阐述了污泥流变特性及其变化规律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