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35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河南省城市生态安全评价及生态安全模式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综合指数法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并分析其生态安全模式.根据压力椬刺瑮响应概念模型,从系统压力、系统状态、系统响应3个方面构建4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各城市生态安全指数值为0.351 8~0.494 3,其安全等级处于较差与一般之间;各城市生态安全呈6种模式;中原城市群的生态安全状况在省际范围内具有相对优势.本评价系统可为城际规划布局与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2.
公众参与是推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尽管近年公众参与工作取得一定进展,但由于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本身面临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等,公众参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研究结合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特点,在梳理政府和社会组织开展公众参与相关工作基础上,就下一步工作提出几点思考:一是应进一步明确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公众参与中政府与社会各方权利和责任,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治理工作;二是政府和社会组织都应综合考虑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社会参与的各种要素;三是政府与社会组织应加强交流和互动;四是应定期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公众参与机制和效果进行评估,使公众参与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环境监测档案是环保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环境监测、信息积累、环境科技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能够为辖区政府环境管理及经济建设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4.
介绍了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的概念及目的,并分析了其在监测工作中的地位和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提出了如何提高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5.
1998年,零点行动打响了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的攻坚战一一完成了大量限期治理任务,促成了人们对治淮工作的深度思考,使治淮的内在要求、外部环境和治污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2008年,为确保南水北调的供水水质……抓关键、控全局、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建立治淮长效机制成为必然选择,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意义突破了单个流域污染治理的范畴。  相似文献   
26.
李宏  王漫雪  代树峰 《环境》2005,(Z1):164
文章通过一些日常生活小事阐述创建绿色家庭的意义、方式等,探讨如何创建绿色家庭,引导人们树立科学发展观,进行绿色消费,过绿色生活,早日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梦想.  相似文献   
27.
结合社会调查,对落叶资源利用的几种方案进行评估分析,运用离散模型分析得到影响资源利用方案的各因素的比重,找到最优的落叶资源利用方案。以武汉市为例,分析表明将落叶进行生物质发电能有效利用落叶资源且资源利用率高,能为我国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8.
中国环保产业:如何在尴尬中成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保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产品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环保产业曾一度被称为朝阳产业,目前已经成为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支柱产业.而在我国,环保产业一直不温不火地平稳发展,没有出现如火如荼的生动场面,诸多问题制约着环保产业的成长,造就了一个相对尴尬的局面:国内环保产业数量众多、从业人员数目庞大,但大多不成气候,依旧"朝阳",难成"支柱".为应对国际金融经济危机,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已成为不少国家的重要选择,而我国正在推行的节能减排等强力措施,亦催生了巨大的环保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29.
环保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意指环保产业是支撑产业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力量,也是革新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目标和关键,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然而,经历了数十年的培育,中国环保产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30.
通过对国内外黄土地基抗震处理技术研究历史和现状的介绍,分析不同黄土地基抗震处理方法的物理化学机制及其研究的主要不足,并根据地基处理研究的最新进展,结合黄土地基抗震设计的任务需求,探讨未来黄土地基抗震处理技术的研究方向.通过对现有研究和相关领域前沿性科学问题的总结发现:(1)不同黄土地基抗震处理方法的内在机制均主要针对黄土内的架空孔隙和弱胶结等特殊不良结构,通过增加土体密实度和土骨架结构强度,提高地基的抗震性能;(2)现有黄土地基抗震改良方法中,针对强夯法、挤密桩法的研究和应用较为完备,而在黄土地基设计中防灾目标的统一性、复杂应力及外营力条件下改良黄土的动力特性、新型环保加固材料在黄土地基抗震处理中的应用、黄土地基抗震处理技术的标准化等方面存在较大不足;(3)微生物环保固化技术在黄土地基抗震处理中的应用、改良黄土地基地震动效应特征及动力条件下的土—结相互作用、基于性能的黄土地基抗震处理技术及其标准化应是今后黄土地基抗震处理领域可能取得突破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