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5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东湖表层水体中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磺酸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东湖表层水体中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磺酸(PFOS)的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总量范围为31.1~237ng.L-1,几何平均值为115 ng.L-1,表明整个湖区受到不同程度的PFOS和PFOA污染.全部水样均检出了PFOS和PFOA,峰值达到132和158 ng.L-1,几何平均值分别为60.4和55.0 ng.L-1.湖区东部污染最严重,其次是湖区南部,湖区北部和西部污染程度相对较轻.与PFOS相比,高浓度PFOA分布相对分散,PFOS和PFOA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表明东湖表层水体中PFOS和PFOA属于多源输入.30个(63%)取样点上PFOS含量超过可能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的临界数值(43 ng.L-1),20个(42%)取样点上PFOA含量超过美国新泽西洲制定的饮用水标准(40 ng.L-1).  相似文献   
12.
无机稳定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化学稳定修复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曹梦华  祝玺  刘黄诚  王琳玲  陈静 《环境科学》2013,34(9):3722-3726
研究了单独无机稳定剂和复合无机稳定剂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稳定化效果.实验室小试结果表明,KH2PO4和Ca(OH)2混合药剂对Zn和Cu的稳定化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将混合药剂用于实际农田污染土壤的原位稳定化,当两种药剂用量均为0.5 kg.m-2时,Zn、Cu和Cd的稳定化率分别为41.8%、28.2%和48.4%.混合药剂对花生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同时混合药剂能够抑制花生对重金属的吸收.  相似文献   
13.
文章研究了CaO对过硫酸盐(PS)处理五氯酚(PCP)污染土壤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提高PS浓度和CaO添加量可促进CaO/PS体系中PCP的去除,而随着液固比的增加,PCP的去除效果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CaO水解可提供OH-,同时释放热量,但其对土壤体系的温度提升程度与液固比成反比,相较于其实现的热活化氧化能力,传质过程的抑制对PCP氧化去除的影响更大。响应曲面优化分析结果表明,PS剂量、CaO添加量和液固比均对土壤中PCP去除具有显著影响,三因素对PCP去除的影响程度次序为PS剂量>CaO添加量>液固比。研究结果可为五氯酚污染场地修复处理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以某待搬迁硫酸厂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以污染调查监测为基础,按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报批稿)推荐的模型和参数,对该场地重金属污染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砷和钒是场地的特征污染物,主要通过经口摄入与呼吸吸入方式对人体产生健康风险。健康风险远超出可接受水平,须修复。砷和钒基于风险的修复目标建议值分别为0.35,123 mg/kg。但砷的修复目标建议值远低于我国土壤背景值,建议结合当地土壤背景值及修复技术方案等合理制定修复目标值。  相似文献   
15.
纳米零价铁原位注入是六价铬污染地下水的有效修复技术之一。为验证其场地修复效果,在北京某电镀厂搬迁后的遗留六价铬污染场地,现场制备纳米铁并通过原位注入对场地内六价铬污染地下水进行原位修复现场中试研究。选取6 m×6 m实验场地,在地下水中六价铬污染浓度最高为2 mg·L~(-1)的中心点设置注射井并在四周设置4口监测井。实验结果表明,原位注入纳米铁药剂具有良好修复效果,修复后该实验场地范围内地下水中六价铬浓度均低于地下水质量Ⅳ类标准0.1 mg·L~(-1),注射井中六价铬还原率达到99%。通过对注射井及监测井地下水中pH、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等检测指标进行跟踪监测和相关性分析,发现氧化还原电位与污染物浓度变化相关性最强,可以作为污染物变化的表征因子。该中试研究结果对于六价铬污染地下水的原位修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采用ZVI/Air体系对模拟砷污染土壤与实际砷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研究了ZVI投加量、Air曝气速率与pH对修复效果的影响,初步探讨了砷的稳定化机理,并应用于实际砷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结果表明,在20 g砷浓度为500 mg/kg的模拟污染土壤中加入0.3 g铁粉,固液比1∶20,曝气速度为0.02 m3/h,常温常压下反应50 min,模拟污染土与实际污染土中砷浸出液浓度均下降到5 mg/L以下,满足《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丁嘉琪  王鑫  王琳玲  陈静 《环境工程》2019,37(12):167-172
含砷工业污泥是采用化学沉淀法处理工业含砷废水产生的一类危险废物,这类固体废物具有总砷含量高且浸出毒性大的特点。近年来,含砷工业污泥的污染和处置问题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归纳了3类常见含砷工业污泥的来源、组成特性和环境风险,并从处置效果、作用机理和经济成本等方面评述了稳定化/固化和资源化利用2种处置技术对不同类型含砷污泥的适用性,进而针对现有处置技术存在的研究和实践上的不足展望了含砷污泥安全处置相关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高碘酸盐光化学降解水中PFOA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反应气氛和TiO2对全氟辛酸(PFOA)的光化学降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4 nm紫外光照下,PFOA光解十分微弱,加入IO4-显著增强PFOA光解.与氮气气氛相比,氧气气氛对PFOA光化学降解有抑制作用.PFOA在UV/TiO2/IO4-体系中的降解效果低于在UV/IO4-体系,反应120 min时,PF...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粘胶基活性炭纤维(ACF)对丁酮废气的动态吸附行为、吸附条件及水蒸气解吸再生性能等,包括进气浓度、气流速度、ACF填充量、水蒸气再生条件对活性炭纤维吸附丁酮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低流速、高填充量均有利于吸附;ACF经水蒸气解吸、空气吹脱,可实现ACF的再生。  相似文献   
20.
水口山某废石场重金属垂向分布特征及浸出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金属矿区因采冶活动遗留的废石存量大,其重金属污染问题已备受关注.目前对废石场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和浸出毒性研究较少.本研究以湖南省水口山矿区某废石场为对象,垂直钻孔并取样分析7种重(类)金属,包括Pb、Zn、As、Cd、Cu、Ni和Cr的垂向分布特征和浸出毒性,并结合主量元素(Fe、Mn、Al和Mg)浸出行为、物相表征和统计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重金属垂向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所有废石样品的7种重(类)金属含量均显著高于湖南省土壤背景值,污染累积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Cd、Pb、As、Cu、Zn、Cr和Ni.聚类分析将重金属分为3类,第1类是As、Fe和Pb,主要与方铅矿、黄铁矿有关,第2类是Cd、Zn和Cu,主要与闪锌矿有关,第3类是Cr和Ni,与自然风化有关.浸出毒性进一步发现,Cd、Zn、As、Cu和Ni的浸出浓度随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中,Cd和Zn表现出高浸出风险,且浸出行为显著相关,与闪锌矿转化为硫酸锌有关.Pb和Cu显示出0~0.5 m范围内的局部高浸出风险,而As和Cr属于低浸出风险.Pb和As浸出行为的差异性与As受Fe吸附有关.废石中的黄铁矿氧化降低pH促进重金属的释放迁移,而生成的次生铁(氢)氧化物能通过吸附稳定重金属;废石中的方解石有利于升高pH而降低重金属迁移风险.研究结果可为开发针对废石堆场的重金属污染防控技术和生态修复技术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