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61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选择平面应变破坏时的中间主应力σ2=(σ1σ3)~(1/2)更适合于岩土材料,本文提出了基于SMP破坏准则的岩土平面应变问题的滑移线场理论。该理论与基于Mohr-Coulomb破坏准则的滑移线场理论相比,由于考虑了中间主应力效应,能使土体强度参数提高15%~37%左右。通过算例计算验证表明:基于SMP破坏准则的滑移线Prandtl解比基于Mohr-Coulomb破坏准则的滑移线Prandtl解和Terzaghi解值都偏大;基于SMP破坏准则上限法计算的竖直坑壁临界高度同样比基于Mohr-Coulomb破坏准则计算的临界高度值大。该理论进一步发展了岩土平面应变滑移线场理论体系,应用于工程实际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2.
粮食安全为国之大者。基于经营规模异质性探讨土地流转对农地非粮化的影响,有助于识别重点监管对象,降低监管成本,更有效地治理农地“非粮化”。采用2017—2019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评估土地流转对农地“非粮化”的影响,并细化不同经营规模农户土地流转的农地“非粮化”效应。研究发现:(1)从整体来看,土地流转加剧了农地“非粮化”;(2)土地流转对不同经营规模农户的“非粮化”行为具有差异化影响:10亩以下的农户会“趋粮化”,10~20亩的农户无显著差异,而20亩以上的农户倾向于“非粮化”。据此,为有效防止土地流转对粮食安全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节约监督和管理成本,提高农地“非粮化”监管效率,提出重点监管20亩以上规模经营农户,不过多干预20亩以下的农户,完善土地流转市场的建议,以解决流转中存在的信息不透明、信息获取成本过高和租金过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43.
群感效应与信号分子在污泥颗粒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好氧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和较好的污水处理效果等优点.本文综述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重点分析在污泥颗粒化过程中群感效应和细胞信号分子的作用.研究发现,群感效应和细胞信号分子在污泥颗粒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群感效应可以加快污泥胞外聚合物合成和提高微生物表面附着能力,信号分子可以促进微生物分泌胞外聚合物并影响生物膜的形成.举例说明信号分子中的c-di-GMP作为第二信使在污泥颗粒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c-di-GMP可以将细菌从单细胞游走型转变为多细胞黏附型——生物膜状态.投加钙离子会促进能够分泌c-diGMP的菌群生长从而加快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投加锰离子会减少好氧颗粒污泥中c-di-GMP的含量导致好氧颗粒污泥解体.最后进行前景展望,认为从群感效应和信号分子的角度去解析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机理,可为确立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对其进一步的工程化应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4.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循环系统发电效率比同参数蒸汽循环高3%~5%,是未来面向与可再生能源共存的化石燃料发电领域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从S-CO2循环发电系统产业现状和关键问题等角度,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进展.有研究表明,通过锅炉模块化设计可将锅炉压降降低到与水蒸气锅炉相当甚至更低的水平,而且复合循环可解决锅炉余热利用问...  相似文献   
45.
本文针对校园能耗量大的特点,提出了开展重点用能系统的调研工作。从设备效率、系统效率和运行管理策略三方面入手,发现校园不合理的用能情况,并提出节能改造措施,分析各技术措施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46.
寒冷地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湿地作为我国新型的生态处理工艺,在寒冷地区的应用逐渐得到重视。本文总结了寒冷地区人工湿地的发展及应用情况,对湿地设计以及冬季保温措施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47.
钻井液的配方和特性对钻井液体系的稳定性与钻进能否顺利完成有着直接的关系。针对周集铁矿ZK1725井钻井液体系的破乳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将OP-10、吐温-80、司盘-80分别加入皂化油中制成乳状钻井液,并测试其稳定性,结果发现含有OP-10、吐温-80的乳状液有防破乳的功效,同时测定这两个样品的润滑性,发现加入OP-10或吐温-80会使水包油型乳状钻井液的润滑性下降;后续试验中测试了加入皂化油和OP-10的某水基泥浆的性能,结果发现加入这两种药品使得该体系的黏度提高较少,而润滑性提高了67%,可见OP-10对于钻井液性能的影响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48.
对5块内置钢骨架的轻集料混凝土组合楼板在火灾后的受力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基于试验结果给出了火灾后组合楼板综合承载力的评估模型。结果表明,该组合楼板在火灾作用后仍具有较高的剩余承载力和整体刚度,其主要影响参数包括轻骨料混凝土预制板中的配筋数量、受火时的荷载分布方式与荷载值以及火灾升温后所采用的冷却方式。受火时组合楼板试件中钢骨架主、次构件正上方的混凝土表面首先出现裂缝,且火灾后加载时进一步发展。火灾下均匀堆载的组合楼板试件的名义刚度较局部堆载的试件刚度提高18.5%;采用人工喷淋冷却方式较之自然冷却,其火灾后组合楼板试件静载试验的残余位移增大23.9%;所建立的综合指标模型可用于评估火灾后组合楼板试件的综合承载力。  相似文献   
49.
于泡沫塑料鞋制造集中区和周边设置了5个采样点,研究其大气VOCs的污染特征和对臭氧生成的潜在影响.结果显示泡沫塑料制鞋行业大气VOCs组成以烷烃(38.4%)、含氧挥发性有机物(33.5%)和芳香烃(19.5%)为主,80种VOCs浓度为137.1~169.0μg/m3(均值149.1μg/m3).正戊烷、异戊烷、正丁烷、异丁烷、甲醛、甲苯、间/邻二甲苯、丙酮、丁酮、环己酮、甲基丙烯酸甲酯、乙酸乙酯为泡沫塑料鞋制造行业的特征VOCs.总VOCs、特征VOCs类型(含氧挥发性有机物、芳香烃)和特征VOCs组分(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丁酮、乙酸乙酯)的浓度空间变化趋势依次为污染区 > 受影响区(下风向) > 对照区(上风向).同时,采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方法估算了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均值为544.6μg/m3,表明泡沫塑料鞋制造导致了周边环境空气VOCs污染且对臭氧生成存在明显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50.
漓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时空分布及水质生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2年1月(枯水期)和8月(丰水期)在漓江上游甘棠江段、中游大圩江段和下游福利江段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共374个,采用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分析了漓江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漓江水系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差异显著,枯水期采集到42个分类单元、8632个底栖动物,物种数和个体数均少于丰水期采集到的46个分类单元、10842个底栖动物,但枯水期主要河段的物种多样性比丰水期要好.漓江中、下游大型底栖动物的功能摄食类群均以刮食者为主,表明中、下游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属性要高于上游.采用BI指数(Biotic Index)对漓江各江段进行水质生物评价,结果显示,漓江水系枯水期的水生态质量要优于丰水期;上游和下游水生态质量相对较好,中游水生态质量较差.因此,建议在丰水期加强漓江中游大圩段的环境保护力度,提高漓江整体水生态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